印度是一個文明古國,在印度的古代曆史上,曾經有過一個冠以美麗名字的奴隸製帝國——孔雀帝國。孔雀帝國是印度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奴隸製國家,第三代國王在阿育王統治時期,孔雀帝國達到了鼎盛時期。
孔雀帝國的締造者叫旋陀羅笈多,他是古代印度列國時代摩揭陀王國的貴族後裔。在中國的史籍中,旋陀羅笈多被稱為月護王。旋陀羅笈多所開創的帝國被稱為孔雀帝國,這與他出身的宗族有關。據說,旋陀羅芨多出身於一個養孔雀的家族。另有史家考證,旋陀羅笈多出身於刹帝利種姓,其母係以孔雀得姓。可以斷定,旋陀羅笈多的宗姓與孔雀有關。
在公元前6世紀至公元前4世紀,古代印度處於列國時代。這時的印度並不是一個統一的國家,而是各王國割據一方,各自為政,並且不斷地為土地和其他利益相互爭戰。總計有十六個小王國,而恒河中遊的摩揭陀王國則是實力比較雄厚、經濟比較發達的王國之一。
恒河流域位於印度河流域的東麵。隨著恒河流域的開發,印度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逐漸從西北部轉移到東部,即從印度河流域轉移到恒河中下遊一帶。摩揭陀王國在爭霸戰爭中日益強大,它先後消滅了許多國家,基本上統一了恒河流域。據史載,摩揭陀王國有騎兵兩萬人,步兵二十萬人,戰車兩千輛,戰象三千頭。正當摩揭陀王國準備西征,向印度河流域推進時,遇到馬其頓國王亞曆山大的軍隊。
公元前4世紀,波斯帝國統治之下的印度西北部被馬其頓國王亞曆山大所征服。征服波斯之後,亞曆山大入侵印度河上遊流域,並向恒河流推進,正好與西進的摩揭陀王國軍隊相抵。亞曆山大出師不利,退出印度。
亞曆山大退出印度後,旋陀羅笈多在馬其頓人所占領的土地上拉起一支軍隊,占據了印度河流域的西北部。旋陀羅複多的軍隊趕走了馬其頓人留守印度的軍隊,又揮師東進,一舉推翻了摩揭陀王國的統治。旋陀羅笈多在摩揭陀王國的故都華氏城建立孔雀王朝,他自立為王,定都華氏城。
據說旋陀羅笈多原來也在摩揭陀王國,他觸犯了國王的戒令,隻好逃到亞曆山大的軍中。從亞曆山大那裏,旋陀羅笈多學會了馬其頓人的軍事組織方法和戰略戰術,這為他日後的征戰打下了基礎。但是旋陀羅笈多在一次談話中,又冒犯了亞曆山大,亞曆山大於是下令處死他。旋陀羅笈多一麵極力向亞曆山大乞命,一麵準備逃走。這時候,進軍不利的亞曆山大撤走了。旋陀羅笈多四處奔走遊說,得到一大筆經濟資助。他乘這個軍事縫隙就地招募了一支強大的軍隊。
旋陀羅笈多是個很聰明也很有個性的人。他在亞曆山大的軍中盡心學習軍事,同時又找出馬其頓軍隊的弱點。在他招募了自己的軍隊,驅趕亞曆山大留下的部將塞琉古所率領的馬其頓軍時,充分發揮了他的軍事才能,屢次擊敗塞硫古的人侵,並且憑借強大的軍事勢力奪得了印度河以西的土地,將馬其頓人趕出印度。為了表示和解,塞硫古將他的女兒嫁給旋舵羅笈多為後。塞硫古退出印度,送給塞琉古五百頭戰象。塞琉古王國派遣使臣駐在孔雀帝國的首都華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