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亞洲敘利亞的西部,黎巴嫩山脈以西地中海東部沿海的狹長地帶,曾經孕育了古代腓尼基文明。古代腓尼基大體上相當於今天阿拉伯敘利亞共和國沿海部分和黎巴嫩共和國。腓尼基在公元前三千年末至二千年初先後出現了一些城邦,其中著名的有畢布爾、西頓和推羅。公元前二千年代中葉之後,腓尼基諸城處於埃及和赫梯的統治下。
古代腓尼基的人們喜歡穿紫紅色的長袍,古希臘人稱它為“腓尼基”,意思是“紫紅之國”。讓周邊國家的人驚奇的是,腓尼基人的紫紅色衣服似乎始終也不褪色。即使衣服穿舊了,那顏色也和新的一樣。於是,人們就對這種顏色有了興趣,並紛紛向腓尼基人購買這種色彩鮮豔的布料做衣服。腓尼基人便紛紛經起商來,並因此發了財,成了遠近聞名的商業民族。
說起這種紫紅色顏料的來源卻是一件偶然的事情。據說,有個住在地中海沿岸的放牧人養了一條狗。一天,這條狗從岸邊銜回一個貝殼。它使勁一咬,頓時嘴裏和鼻子上都流出鮮紅的汁水。牧人以為狗的嘴被咬破了,流了血,就用清水為它洗傷。可是洗來洗去,狗嘴仍是一片鮮紅。牧人這才發現狗嘴並沒有傷。牧人把貝殼拾起來,發現貝殼裏的軟體動物身上壓出了絳紅色的濃汁。結果,這種紫紅色的染料就被發現了。因為當時人類還沒有製造提煉顏料的技術。這種貝殼裏的天然染料便身價倍增起來,用它染成的絳紫色布料就悄然走俏於地中海沿岸,成為腓尼基人的大宗收入,腓尼基人因此棄農棄牧經商起來。他們從別的國家購進布匹,染成鮮豔的衣料,然後以抬高數倍的價格出售,他們的足跡也隨著布匹行遍地中海沿岸各港口城邦。同時,也鍛煉出一批出色的腓尼基航海家。
公元前700年的一天,埃及法老尼科把一些腓尼基的優秀航海家召進王宮,對他們說:“能替我圍著非洲轉一圈,告訴我非洲的形狀嗎?”
腓尼基人趕緊給法老跪下,並肯定地回答“願聽法老吩咐,您讓我們到哪兒去,我們都可以辦到。”
腓尼基人雖誇下海口,但他們也沒有把握,因為誰也沒有出過地中海,麵對非洲大陸,他們一無所知。環航整個非洲就是要走一條前人沒有涉足的航道。腓尼基人不願服輸,他們做了很長時間的準備,把要帶的東西都堆放在他們的帆船上。
腓尼基人出航了,他們那不大的船在無邊無際的大海上遠遠看去就像一個點。腓尼基人的三艘小船是經過他們精心設計的,在當時最適合航海。他們的船隻分成雙層,下麵那層坐著的是劃船的水手,而高高翹起的船頭由一名水手站在上麵,時刻注視著前方的情況,以便向大家報告。船上裝的除了日用品外,全是他們準備與別的港口交換的商品。
船兒在海上前進著,迎來了日出,送走了日落。腓尼基人用小刀在桅杆上劃下了一道,以代表他們走了一天。桅杆上的道道一直在增加,可腓尼基人在沿途根本沒有看見任何人煙。直到第四十道橫線出現時,望員才發出叫喊:“我看見啦!我看見啦!有人在海邊捕魚。快一些靠過去,快靠過去!”望員不停地用手拍打著船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