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亞的“美索不達米亞”是人類文明的搖籃之一,它孕育了曆史上許多燦爛的文明成就。古巴比倫王國曾在這裏創造過輝煌,在它滅亡之後,迦勒底人從西部沿海沙漠地區遷入這裏。他們的首領那波拉薩爾於公元前626年自立為王,建立了新巴比倫王國。那波拉薩爾王和東方興起的米底國結盟,於公元前605年滅亡了另一個古代強國亞述。此後,新巴比倫王國便占領了兩河流域南部,敘利亞、巴勒斯坦等地,國力強盛一世。
新巴比倫王國第二位國王尼布甲尼撒二世於公元前604年即位。他在位40多年間,新巴比倫王國的軍事、經濟、文化都發展到頂峰,尼布甲尼撒二世也獲得了古巴比倫國王漢謨拉比一樣顯赫的名聲。
1899年3月,一批德國考古學家,在伊拉克首都巴格達50多公裏外的幼發拉底河畔,進行了10多年的大規模考古挖掘工作,終於找到了已經失蹤了兩千多年、由尼布甲尼撒二世改建後的巴比倫古城遺址。根據考古挖掘,巴比倫城四周有一條既寬且深的護城河。緊挨著護城河內側的,是雄偉壯觀、堅固無比的城牆。城牆分為內外兩層,外圍城牆厚度為7.8米,用磚和瀝青修築;離外牆11米遠處,又有一道內牆,用土磚砌築,它的牢固程度也不亞於外牆。內牆每隔44米建有一座塔樓,這樣的塔樓全城共有300多座。內外兩道城牆呈方形,方圓16公裏。
在燦爛的巴比倫文化中,最突出的成就是這座城市本身的建築。巴比倫城這個古代世界最宏大的城市位於一個大平原上,它的氣派是古代任何其他城市難以相比的。美麗的幼發拉底河發源於亞美尼亞,注入波斯灣。這條河又寬又深,水流湍急,它穿城而過,把巴比倫城分成東西兩半,西岸是工商業區,東岸則是王宮、神廟和貴族住宅區。
巴比倫城的建築集中體現了巴比倫人的智慧與才華,也充分反映了奴隸製度的本質。巴比倫城共有100座城門,全都用青銅製成。在巴比倫語中,“巴比倫”就是“神之門”的意思。巴比倫的主要城門都是以神的名字命名的。這是兩河流域的古老傳統。其中最重要的伊什塔爾門,得名於古代巴比倫,神話傳說中的金星女神伊什塔爾,她掌管戰爭和生育,象征著勝利和光明。從美麗的伊什塔爾門進入城內,右邊就是尼布甲尼撒二世的王宮,這是古代世界最豪華的宮殿之一。
在巴比倫王宮東北角,德國考古隊發掘出一處奇特的建築遺址,這就是著名的“空中花園”。雖然美妙的“空中花園”早已不存在了,但考古發現卻為人們提供了它的大致概貌。“空中花園”實際上是一座種著花木,引人入勝的小山,也是一座建在略呈方形底座上的階梯式多層建築。它的高度約為22.5米,每一層都由堅固的磚砌彎拱支撐;它的底座長42米,寬30米,占地麵積達到1200多平方米。這座建築物的基礎全部用石料砌造,人工建造的土台層層疊起。花園的層層階梯式土台固然構築不易,這樣可以便於灌溉花木,花園同一個水井相連,園中還有為防止濕土膨脹而特地構築的矮牆。
“空中花園”裏遍植奇花異草,遠看如同花園高懸在空中。它建造得如此巧妙,充分體現了古代巴比倫工匠的智慧與技巧。“空中花園”在古代建築中也是出類拔萃的,曆史上把它譽為“世界十大奇跡”之一。
巨大的建築物的修建與數學成就是分不開的。巴比倫人已掌握了幾何學方麵關於長方形、三角形、梯形等麵積的計算,把圓周定為360度,並能運用勾股定理。代數方麵,巴比倫人使用十進位和六十進位製,掌握了算術四則和分數的演算,能求出平方根與立方根,能解出三個未知數的方程式。
巴比倫人通過天體觀測,已掌握了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的運行規律,並把觀測到的黃道附近的一些星體劃分為若幹星座,以羊、蟹、蠍及其獸類來命名,這種天文觀象方法也沿襲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