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薩爾貢一世(2 / 2)

巴比倫尼亞的烏瑪恩喜盧伽爾薩吉攻破拉伽什之後,又打敗了烏魯克,稱霸蘇美爾。薩爾貢正有心南下,盧伽爾薩吉也想要北上,兩人互不相讓。薩爾貢先驅兵向南推進,兩軍相遇了。

阿卡德士兵陣容嚴整,方盾如牆,旌旗招展,土氣高昂。兩軍一交戰,便看到阿卡德前鋒是訓練有素、輕裝快速的弓箭隊組成,步兵殿後。一個身材魁梧的將領披堅執銳,持盾荷槍,雄赳赳地立於野戰主力步兵隊列的前方,他就是薩爾貢。他的身後有五千餘人的精銳部隊。他的士兵人數雖然不多,但看得出個個都受過單兵搏鬥訓練,弓箭隊員都有百步穿楊的本領。隻見他高舉長矛發布了進軍命令。弓箭手把箭矢搭在弩弓上,全軍井然有序地開始向前運動。

一場血戰後,阿卡德軍大獲全勝,輕取烏瑪。薩爾貢下令大掠三日,烏瑪不分貴族、平民、財產、奴隸均被搶劫一空。有舍命不舍財的蘇美爾人,都被一刀結果了性命。兵營中到處都是婦女的哀嚎聲和阿卡德士兵的狂笑聲。盧伽爾薩吉的財產、家眷全由薩爾貢接管了。

古代世界有條不成文的規矩,凡不是本族的人,便不受保護,何況是戰敗者,所以,各國的奴隸總是外族人居多。另外,薩爾貢這樣做是讓他的士兵享受一下勝利者的歡娛,體會一下戰敗者的痛苦,今後眾人作戰就更加奮勇向前了,以免也落到烏瑪人的可憐地步。盧伽爾薩吉雖然被俘,卻誓死不降。薩爾貢將他綁在廟門前的柱子上,將他折磨死。

阿卡德軍隊統一了兩河流域,使巴比倫尼亞地區在曆史上第一次統一在一個國家——阿卡德王國之內。

薩爾貢的統一大業客觀上適應了當時經濟發展的需要,有利於灌溉網的擴大和南北物資的交流,促進了農業的發展和商業的繁榮。薩爾貢在位,東征進入伊朗,焚掠了古城蘇撒;西征打到塞浦路斯,洗劍於地中海;北上幾乎蕩平了兩河流域的北部地區,也就是亞述;南下直到波斯灣。他發動戰爭多達34次,給阿卡德和他本人帶來大量的土地、財富和奴隸,也給被侵略地區的人民帶來深重的災難。

阿卡德帝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關係複雜,在古代信息傳遞困難的條件下,中央難於對地方進行有效控製。稍有懈怠,帝國就可能土崩瓦解。薩爾貢建起兩河流域第一個君主專製政權,他明令全國“隻有一張嘴”,隻有他薩爾貢的嘴巴能發號施令,別人隻有聽命的份兒。地方總督都由阿卡德人擔任,他們直接聽命於國王。他個人的威勢極大,自稱“天下四方之王”。

薩爾貢在曆史上是位統一帝國的創始人。

薩爾貢在王國之內統一度量衡,推廣楔形文字,促進文化融合。薩爾貢王國國家大,民族多,等級多,宗教多,因而矛盾也多,被征服的民族要獨立,被剝奪了政權的地方貴族要複辟,被壓迫的貧民奴隸要翻身。薩爾貢對暴亂起義堅決鎮壓,使得人們不再反抗了。他在位期間,阿卡德王國的秩序較為穩定,農業經濟上也有所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