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美尼斯統一埃及(1 / 1)

尼羅河發源於非洲中部高原,全長6000多公裏,這條世界著名的大河,給埃及帶來了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地,也帶來了生命和繁榮。

尼羅河養育了古埃及人民。每年5、6月間,從西邊撒哈拉大沙漠刮來的熱風,裹挾著大量黃沙,卷入尼羅河穀。7月初,遠在熱帶的尼羅河上遊地區暴雨和山洪迸發,渾濁的河水奔騰咆哮,由南向北,穿過峽穀險灘,傾瀉而下。9月水勢迅猛,吞沒全部穀地,形成一片澤國。直到10月底,雨季過去,河水才隨著下降,流入河床。若這時有人舀起一瓢水來,那水麵上是紅色的不透明液體,下麵沉澱的則是一層厚厚的黑泥,這就是肥沃的尼羅河淤泥,裏麵充滿了衝刷下來的腐殖質,這是穀物生長的極好肥料。11月間的尼羅河,河水複歸舊道,變得清澈。

在尼羅河的中下遊,有一條狹長的地帶。它寬3至16公裏,從現在的埃及南方邊境開始,直到埃及首都開羅附近。到了開羅,才漸漸開闊起來,形成尼羅河三角洲。大約在公元前五六千年,古埃及人逐漸在這裏定居下來。最初,他們過著原始生活,用簡單的工具,清除了兩岸的荊棘和草莽,開渠築壩,在河水灌溉的土地上種植大麥、小麥等農作物。尼羅河年年給古埃及帶來豐收,在古代這個國度就被稱作地中海穀倉。

自從發明了農業,社會向前發展了,古埃及開始從原始社會慢慢進入了奴隸社會。公元前4000年左右,古埃及尼羅河附近逐漸出現了奴隸製小國。這種小國以城市為中心,周圍有一些村莊,它們組合起來,就叫做“州”。當時,埃及有40多個州,每個州都有自己崇拜的神,後來又出現軍隊和用來代表自己部落的旗幟。各州之間經過長期的戰爭和兼並,把狹長的尼羅河穀地分成了北部和南部兩大獨立王國。南部叫上埃及王國,國王戴白冠,以神鷹為保護神,以白色百合花為國徽。北部叫下埃及國,國王戴紅冠,以蛇神為保護神,以蜜蜂為國徽。

上下埃及經常發生戰爭。到了公元前3100年左右,上埃及逐漸強盛起來,國王美尼斯一心要成為霸主完成上下埃及的統一。於是,美尼斯親自率領大軍長驅直入,開始北征下埃及。

激戰在尼羅河三角洲一帶展開。那時人們的武器單一,根本就沒有金屬,將士們把木頭和石塊捆在一起,當做武器。美尼斯頭戴白冠,冠上裝飾著一隻神鷹,親自在陣前督戰。在陣陣呐喊聲中,雙方廝殺得難解難分。經過三天三夜的大戰,下埃及軍隊被擊潰。下埃及國王立在一群俘虜前麵,脫下紅色王冠,然後跪在地上,雙手把王冠獻給美尼斯。從此,古埃及初次統一了。

現在的埃及開羅博物館珍藏著一塊石板,非常形象地刻畫了這次決戰。石雕板的中央,美尼斯威武非凡,在他的右上角立著一隻神鷹,神鷹的爪子上抓著一顆人頭。人頭連著六根稻草,意味著那場戰爭中,上埃及抓住了六千名俘虜。

美尼斯為了紀念這次戰爭的勝利,把這個決戰的地點命名為“白城”。兩個世紀後,這裏成了統一的古埃及王國首都孟斐斯城,它曆經三千多年,直到公元7世紀才毀滅。

戰爭結束後,美尼斯考慮到自己剛立足,根基不穩,為了贏得下埃及人民對自己的擁戴,美尼斯采取了一係列的措施。他尊重下埃及國王在位時的一些做法,而不標榜自己代表古埃及。隻有在上埃及他才宣稱自己是上下埃及的國王,而在下埃及,他則戴著下埃及的王冠,以表明自己尊重那兒的人民,美尼斯甚至照顧到下埃及人民的宗教感情,允許下埃及的人民信奉自己的保護神,贏得了百姓的擁護。這在當時是非常難能可貴的。

美尼斯統一埃及後,漸漸地建立起了一套專製統治機構。國王自然就成為至高無上的統治者。後來,人們不能再稱國王的名字,而要尊稱為“法老”。大臣們見法老時,都必須說出一番讚美詞,並匍匐在地,上胸貼地,吻著法老腳前的土地。

從公元前3100年美尼斯統一埃及,一直到公元前1100年的兩千多年裏,埃及經曆了古王國、中王國、新王國共31個王朝。此後埃及逐漸衰落,先後遭到利比亞、亞述等國的入侵。公元前7世紀中葉重獲獨立。以後又被波斯帝國、希臘、馬其頓所征服。公元前30年,古埃及並入羅馬帝國的版圖。

古埃及人民創造了燦爛的文化,在文字、曆法、藝術、科學知識等方麵,對西亞和歐洲有過重大的影響。古埃及王國不愧為世界文明的發源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