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祭活動保留公祭活動中的一些內容,增加了鼓樂隊、嗩呐隊和56人組成的儀仗隊(執黃龍旗),12人組成的三牲隊。主、陪祭人穿印有巨龍騰飛的黃馬甲,肩披繡有“古老中國一條龍,龍的故鄉在黃陵”大字的佩帶。除此之外,在祭陵儀式裏還增加了擊鼓、鳴鍾、植紀念樹等儀式。
1996年清明民祭軒轅黃帝陵儀式為:(1)執事者各就各位。(2)祭典子孫肅立就位。(3)奏樂,[1]擊鼓鳴鍾〔擊鼓33響,代表33個省、直轄市、自治區及港、澳、台地區(1996年還無特別行政區);鳴鍾12響,代表12億子孫〕。[2]金號三匝(長號對空轉圈吹三次)。[3]大樂三吹(長嗩呐吹三響)。[4]大銅三發(大銅鑼敲三響)。[5]細樂三奏(小嗩呐吹三響)。[6]鼓樂齊鳴(所有長號、嗩呐、鑼、鼓齊奏)。(4)掃塵掛影(由一名執事清掃祭亭,懸掛黃帝像)。(5)祭祀樂舞。[1]先民祭祀樂舞。[2]漢武帝祭禮樂舞。[3]元泰定帝遣官祭祀樂舞。[4]清康熙帝遣官祭祀樂舞。(6)敬獻祭品。[1]敬獻鮮花、花籃、鬆柏。[2]上香(由兩名執事帶子孫醒香、捧香、納香,行叩拜禮,上香)。[3]奠酒(由兩名主陪祭人行跪拜禮,敬酒三杯,一敬天,二敬地,三敬軒轅黃帝)。[4]敬獻餅羹時果(由十名子孫分別端麵花四盤、時果六盤獻陵前)。[5]敬獻金鬥、銀鬥。(7)行高奠禮,恭讀祭文。[1]行三拜九叩禮(跪三次,叩拜九次)。[2]由主祭人恭讀祭文(鼓樂暫停,內外肅靜)。[3]焚燒紙錢、香表。(8)掃墓(執事率子孫繞陵一周,撒五穀、水酒、紙錢、餅羹等於陵上)。(9)植紀念樹。
2004年以後的民祭議程主要包括:“全體肅立、擊鼓鳴鍾、敬奏祭樂、敬獻花籃、敬獻祭品、上香奠酒、恭讀祭文,行叩首禮,樂舞告祭,馭龍升天”等。
大型民祭議程(祭祀地點:軒轅殿前廣場)
主執事宣布:全體肅立 祭拜軒轅黃帝典禮開始
第一項:擊鼓鳴鍾(擊鼓34響,鳴鍾9響)
第二項:敬奏祭樂
第三項:上香奠酒
上香
奠酒
第四項:敬獻花籃
第五項:敬獻祭品
敬獻三牲
敬獻餅羹
敬獻時果
第六項:恭讀祭文
第七項:行鞠躬禮
第八項:樂舞告祭
第九項:馭龍升天
中型民祭議程(祭祀地點:黃帝陵前)
主執事宣布:全體肅立 祭拜黃帝典禮開始
第一項:鳴鍾奏樂
鳴鍾九響(寓意九九歸一、九州升平、九州一統)
敬奏祭樂
第二項:敬上高香
第三項:敬奠祭酒
第四項:敬獻花籃
第五項:敬獻祭品
敬獻餅羹
敬獻時果
敬獻三牲
第六項:恭讀祭文
第七項:行鞠躬禮
第八項:樂舞告祭
第九項:祭禮告成(由民樂隊引導,繞陵一周,謁陵祭祖)
小型民祭議程(祭祀地點:黃帝陵前)
主持人宣布:全體肅立 祭拜軒轅黃帝儀式開始
第一項:鳴鍾奏樂
鳴鍾九響
鼓樂齊鳴
第二項:敬獻花籃
第三項:敬獻祭品
第四項:上香奠酒
第五項:恭讀祭文
第六項:行鞠躬禮
第七項:祭禮告成(參祭代表由民樂隊導引,繞陵一周,謁陵祭祖)
2004年追遠迎祖祭祀儀仗
此外,台灣於每年4月24日,遙祭黃帝陵,由領導人親祭或遣官致祭,有文、武官員參加。設糾儀一人,司儀一人,讚引一人,讀祝一人。另設司香、司帛、司花、司爵、司牲、司果、司饌共若幹人。祭品祭器有:正位前為牛一、羊一、豕一、登一、簠簋各二、籩豆各十二,配位前為羊一、豕一、登一、簠簋各二、籩豆各十。程序為:(1)典禮開始。(2)全體肅立。(3)主祭者就位。(4)陪祭者就位。(5)與祭者就位。(6)奏祭樂。(7)上香。(8)讀祝。(9)行三鞠躬禮。(10)獻帛。(11)獻花。(12)初獻爵,全體一鞠躬。(13)亞獻爵,全體再鞠躬。(14)終獻爵,全體三鞠躬。(15)獻牲。(16)獻果。(17)獻饌。(18)獻粢盛。(19)行三鞠躬禮。(20)焚祝。(21)奏祭樂。(22)禮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