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蕭正德的皇帝夢差一點便要實現。那還是他幼年的時候,蕭衍沒有兒子,把蕭正德過繼了過去。如果後來蕭衍一直沒兒子的話,蕭正德不就是當然的太子了嗎?然而不巧的是,蕭衍的兒子蕭統出生了,他便是後來有名的昭明太子。蕭衍有了親生兒子,就把蕭正德還給蕭宏,隻給了他個西豐侯的爵位。蕭正德怏怏不滿。武帝普通三年(公元522年),蕭正德由黃門侍郎遷為輕車將軍。他覺得做這種中不溜的官沒啥意思,竟偷偷跑到北魏去了。自稱是“廢太子”,為避禍而來。
北魏和南梁當時算是敵國,蕭正德以為他去投奔定會得到北魏的歡迎。當時北魏的尚書左仆射蕭寶寅原是南齊的一位王子,蕭衍篡齊後,蕭寶寅跑到北魏做了官。他知道蕭正德來了,便給魏王孝明帝元詡上表說:“哪有伯父為天子、父親做揚州刺史的人會遠投他國的?定有什麼陰謀,不如殺了他。”魏王雖然沒殺蕭正德,但待他很薄,更不答應幫他回南朝當皇帝。蕭正德很失望,便偷了老百姓家一個小孩,掐死了,說死的是自己的兒子,跑到洛陽郊外老遠的地方營選墓地,就在那兒住了下來。魏人倒也沒懷疑他。他便瞅空又跑回建康去了。
武帝聽說他這個以前的兒子回來了,叫了去流著淚訓斥了一頓,但也沒給處分,還恢複了他西豐侯的爵位和輕車將軍的職務。
蕭正德招募了一些亡命之徒,表麵上是輕車將軍的部下,背地裏卻是一夥盜匪。蕭正德帶領他們,夜間外出搶劫,白天還張羅著捉賊,做了許多壞事。普通六年,武帝的次子蕭綜北伐,蕭正德奉命從征。他半道又跑了回來。這回武帝真火了,給他免官削爵的處分,貶往臨海安置。但剛走到半道,武帝又派人追上去,把蕭正德赦了回來,讓他住在京中。
公元531年,太子蕭統死了,武帝立另一個兒子蕭綱為太子,而把蕭統的兒子蕭歡、蕭譽、蕭詧(chá)等封王。又覺得蕭正德曾做過養子,現在什麼也不是了,有些不過意,便封他為臨賀王。
但蕭正德的皇帝夢一直沒醒,他時時窺測機會。公元548年,他又跟侯景聯絡上,準備起兵造反。
那時北朝的魏已經分裂,分為東魏、西魏兩部分。侯景原是東魏的司徒、河南大將軍、大行台,是丞相高歡的同鄉,高歡以他為心腹。但侯景瞧不起高歡的世子高澄,兩個人不和。高歡死後,侯景便以荊、襄等十三州歸附梁朝。梁朝封侯景為大將軍、河南王、都督河南北諸軍事、大行台。但侯景卻又依違於西魏、梁朝之間,從中取巧。
公元547年,梁朝派貞陽侯蕭淵明率軍跟東魏作戰。梁軍大敗,蕭淵明等將領做了俘虜。
高澄使用反間的計策,讓蕭淵明給梁武帝上疏,說東魏願跟梁朝講和,那時便可將蕭淵明等俘虜放回。
蕭淵明的使者夏侯僧辯來到建康。武帝看了蕭淵明的書啟後,答應講和,並給蕭淵明寫了回信。夏侯僧辯回東魏首都鄴城時,路過侯景盤踞的壽陽,被侯景捉住。夏侯僧辯便把雙方準備議和的事說了。侯景認為兩朝如果和了,他夾在中間,十分不利,因此給武帝上疏,反對議和。但武帝雖然回書安慰他,卻仍然準備跟東魏和好。侯景便作了個試探。他假寫了一封高澄給武帝的信,信中說,如果梁朝把侯景交給東魏,東魏就把蕭淵明放回來。梁武帝竟然答應了,給高澄回信說:“貞陽(蕭淵明是貞陽侯)旦至,侯景夕返。”侯景派去的假使者把武帝的回信拿回來給侯景看了,侯景十分惱火,對左右說:
“我就知道吳老公(因建康是春秋時的吳地,所以侯景稱梁武帝為吳老公)薄心腸!”於是侯景便準備造反了。
侯景想在朝廷裏找個內應。他的司馬叫徐思玉,當初蕭正德投魏時兩個人認識。侯景便讓徐思玉給蕭正德寫信,大意說,天子年老了,奸臣朱異等亂國。而蕭正德本是皇儲,無故被廢,四海之內都同情他,歸心於他。侯景也願意為他效命。希望臨賀王能滿足蒼生的要求。如果想圖大事,侯景表示一定全力相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