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凶”指的是虞時的共工、(huān)兜、苗、鯀(gǔn);“三監”則指周的管叔、蔡叔和霍叔。用他們來跟王華等作比,意思是隻要殺了王華等奸臣,他便收兵。
他這裏送表的使臣剛走,而下遊傳來消息,檀道濟統率的主力就要到了。
當初謝晦和徐羨之、傅亮廢立的時候,也曾想到預留個後步,所以徐羨之、傅亮在朝中,而讓謝晦出鎮江陵;還有檀道濟,以征北將軍、南兗州刺史的身份駐在廣陵(今揚州市)。廣陵在建康東北,和建康以西的江陵遙相呼應,三方成掎角之勢,足可以控製朝廷。不料徐、傅死了,而統兵來討他的恰恰是檀道濟,以前的打算全亂了套。謝晦也不由得惶懼不安。
不過他在旗艦上遙遙看到,宋軍一艘艘軍艦由下遊慢騰騰逆水駛來,似乎數量不多,便有些輕視。不料夜間忽然刮起東北風,等早起出艙一看,對麵江上船艦櫛比,帆檣如林,一眼望不到邊。原來這大風把宋艦都吹送上來了。
宋軍的軍威這樣盛壯,謝晦軍的將士人人沮喪,眼看著宋艦列隊行進,即將過江,便有士兵趁船還在岸邊停靠的機會,上岸逃跑。將領們阻攔不住,還沒等開戰,謝晦軍就潰散了。
在這種局勢下,謝晦也隻好找了一艘小船逃回江陵。
這是水上的情況。而陸上,雍州刺史劉粹統率步騎襲擊江陵。江陵司馬周超帶守城的一萬人馬迎戰,將劉粹打得大敗。但周超回江陵時,卻隻見到單身逃回的謝晦。周超知道已無能為力,當天夜間便駕一隻小船去到彥之那裏投降,他所統率的一萬人馬也都分道揚鑣了。
謝晦見大勢已去,隻好帶著他的弟弟謝遁等七騎向北逃走。謝遁身體肥胖,不能騎馬,謝晦又不忍心扔下他不管,隻好跑一程等一等他。好容易逃到安陸,為戍主(鎮守一個軍事據點的小軍官)光順之捉住,把他們用檻車送往建康。
文帝率後軍走到蕪湖,前方就傳來捷報,文帝便折回建康。等謝晦解到,文帝下令將謝晦、謝遁、謝、謝世基、謝世猷一齊處死。謝世基是謝晦的侄子,是有名的詩人。他在刑場上觸景生情,卻又作起詩來。那詩道:
“偉哉橫海鱗,壯矣垂天翼!一旦失風水,翻為螻蟻食!”
謝晦也有文才,竟隨口續吟道:
“功遂侔昔人,保退無智力。既涉太行險,斯路信難陟。”
三
就在發生上述事件的同一年,文帝劉義隆的皇後袁氏給皇帝生了第一個男孩。孩子降生以後,袁皇後看了又看,派人告訴皇帝說:
“這孩子形貌異常,必定要破國亡家,不可以留下。”她要把親生的兒子殺死。
不知袁皇後為什麼這樣說,也許她會相麵吧!但文帝聽說後急得不得了,不顧皇帝的尊嚴,連跑帶顛地朝中宮奔去。等他氣喘籲籲地跑到皇後的產房,已是大汗淋漓。他掀起簾子,拉住皇後的手,才把這小王子的生命救了下來。文帝給他這個大兒子起名叫劉劭。
劉劭既是長子,又是皇後生的,理所當然地要做太子。元嘉六年,四歲的劉劭便得到了皇太子的封號。
又過了十年,劉劭長得威武英俊,又好讀書,喜歡兵馬,更愛結交賓客。文帝看他小小年紀就顯出有出息的樣子,十分高興,便讓他入主東宮。派去保護他的東宮警衛竟跟殿中的羽林軍一般多。
文帝有個妃子姓潘,封為淑妃。潘淑妃得寵,袁皇後十分惱憤,竟然氣死了。潘淑妃生了個兒子名叫劉浚(jùn),封為始興王。劉浚十分機靈,他知道太子恨他的母親,便去跟太子曲意交結。時間長了,這兩位王子反倒成了好朋友。
文帝的女兒東陽公主府裏有個婢女叫王鸚鵡。王鸚鵡認識一個叫嚴道育的女巫,吹噓自己能夠辟穀(不吃飯),還能役使鬼物。王鸚鵡領她到東陽公主家。嚴道育對公主說:“神將有符賜給公主。”晚上,公主在床上躺著,突然見兩道像螢火蟲一樣的流光落進書櫃裏。走過去打開書櫃一看,卻是兩粒青色的珠子。公主很信服嚴道育。有一次太子劉劭和始興王劉浚到公主府,公主便把嚴道育介紹給他倆。嚴道育在兩位王子麵前賣弄本領。當然,在今天看來不過是魔術一類的把戲,但劉劭和劉浚卻對嚴道育信服得五體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