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劉宋皇子開殺戒(1)(2 / 3)

四年過去了,劉義真已不是個娃娃,但貪財的習性沒改,卻又有了想當皇帝的野心。他跟太子左衛率謝靈運、員外常侍顏延之,還有慧琳道人是好朋友,曾說:

“等我得誌之日,以靈運、延之為宰相,慧琳為西豫州都督。”這話說得太露骨了,說什麼“得誌之日”,還要任命宰相,這不就是想當皇帝嗎?所以徐、傅、謝三大臣想廢皇帝劉義符,卻又不願讓劉義真這樣的新皇帝繼位,因此就要先把他除掉。

景平二年,徐羨之、傅亮、謝晦三位宰相會銜,上表列舉劉義真的過失和罪惡,奏請廢為庶人。

劉裕有七個兒子,巧就巧在沒有一個是同母的,自然生分一些。何況劉義符又隻貪玩樂,不理政事,一切全憑“三相”裁決。於是皇帝下詔,廢了劉義真,讓他當老百姓,並送到新安郡安置。改派劉裕的第五個兒子劉義恭為南豫州刺史。

現在該輪到廢皇帝了。當初劉裕托孤有四位大臣,除了徐、傅、謝“三相”外,還有南兗州刺史檀道濟。檀道濟是南朝的名將,素有威信,而且握有兵權。所以“三相”在行廢立大事的時候,特意把他召回建康,告訴他廢立的打算。檀道濟聽了並不反對。

那是個夏天,華林園中濃蔭匝地,一棵大樹下飄著青布簾旗,上麵大書一個“酒”字。賣酒的又是那劉義符皇帝。宮女們來執壺沽酒,大家嘻嘻哈哈,逗趣玩樂。玩夠了,皇帝又到園中的天淵池泛舟。舟是龍舟,寬敞舒適,直玩到月上中天,才覺得累了,把左右遣走,隻留下兩名宮侍,伺候他在龍舟睡下。

第二天黎明時分,劉義符還在睡夢中,檀道濟就領兵進入華林園。事先已由中書舍人邢安泰收買了華林園的禁軍將領做內應,把園門打開。檀道濟沒遇到任何抵抗,直抵天淵池。兩名宮侍聽見動靜,從龍舟裏出來探看。軍士不由分說,一刀一個殺了,棄屍水中。軍士們蜂擁入艙,把皇帝揪了起來,將皇帝的手指都扭傷了。

這時徐羨之、傅亮、謝晦也都趕到,把皇帝押到東閣,然後收去皇帝的璽綬,召集百官,當眾宣讀了皇太後廢劉義符的詔書——不用說,那詔書乃是徐羨之的手筆。

詔令宣讀完畢,百官都無話說,當下隻好向皇帝拜辭,把皇帝押送到故太子宮,廢為營陽王。接著便遣送到吳郡(今蘇州市)。押送的官員正是那在華林園做內應的中書舍人邢安泰。一行人來到吳郡,住在金昌亭。

邢安泰臨來的時候,徐羨之為了免除後患,曾囑咐邢安泰瞅機會將營陽王殺死。邢安泰當然照辦。不過劉義符頗有勇力,殺他的時候他奮起反抗,竟然衝出金昌亭,眾軍在後麵追趕。劉義符跑到昌門,一個追兵拿起城門的大閂,將劉義符擊倒,另一個上去一刀,結果了這個十九歲皇帝的性命。

接著,徐羨之又派人去新安將前廬陵王劉義真殺死。

舊帝去了,該立新帝。徐羨之等人一致的意見是擁戴三皇子宜都王劉義隆。劉義隆原鎮荊州,治所在江陵。荊州居大江中遊,是首都建康西方的屏障。徐羨之怕宜都王做皇帝後,用別人鎮守荊州,便搶先任命“三相”之一的領軍將軍謝晦為行都督荊、湘等七州諸軍事、荊州刺史。讓他做外援,把一些精兵和老將都調配給他。

“三相”之一的傅亮率領重要官員,組成行台,到江陵迎接宜都王劉義隆。8月,劉義隆來到建康,即皇帝位,史稱文帝。那年他十八歲。

文帝對兩個哥哥的死自然不能釋懷。但他也知道目前自己是處在權臣們的勢力範圍之下,不能輕舉妄動。那時徐羨之對謝晦的任命還有個“行”字,是兼代的意思,文帝則以“行”為“真”,也就是正式任命謝晦為都督和荊州刺史的官職。謝晦喜滋滋地走了。

文帝自然也要大封“功臣”,徐羨之進位司徒,傅亮加封開府儀同三司,謝晦進號衛將軍,檀道濟進號征北將軍。他自己宜都王府的舊臣也要加官晉爵,安排重要職務。這些都是必然的事,不須細說。

文帝的四弟劉義康以前已封為彭城王,還有三個小弟未封,這次也一並封王。他們是五皇子劉義恭封江夏王,六皇子劉義宣封竟陵王,七皇子劉義季封衡陽王。

文帝元嘉三年(公元426年),做了兩年皇帝的劉義隆認為自己的地位已經鞏固,便要跟徐羨之他們算一算舊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