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泓點頭說:
“叔父的話真是社稷的福啊!”
朝廷的對策就這樣決定了。姚紹派姚讚、司馬國等將領率兵把守陝津、潼關等地,擋住姚懿去長安的道路。
姚懿接到姚泓召孫暢的詔書,知道陰謀已經敗露,他當然不肯讓孫暢去送死,又認為時機已到,便公開扯旗謀反,自稱皇帝,在蒲阪即皇帝位。還要傳檄各州郡,要州牧、郡守聽他的號令。他又要征用平陽匈奴堡糧倉的儲糧,被平陽守將寧東將軍姚成都拒絕了。姚懿寫信勸誘姚成都,答應將來封姚成都高官,並派人把一麵鐫有自己名字的佩刀送給姚成都,作為將來封官的信物。姚成都不聽,反而把刀送到長安,向皇帝報告。
姚懿急了,派驍騎將軍王國率領甲士數百人去攻打匈奴堡。但王國不是姚成都的對手,反而被姚成都活捉。姚成都寫信責備姚懿說:“明公以母弟之親,身當重任,國危不去救,卻圖謀非分之望,危及宗廟,列祖能夠庇佑明公嗎?王國為蛇畫足,乃是罪人,現已被我囚執,即當聽詔而戮之。成都現已糾合義兵,往見明公於河上,屆時戰場上見分曉吧!”
於是姚成都和姚懿各自派去使節,到附近各州郡爭取百姓和官員。可是姚成都的使者來了,征兵調糧,地方官員俱都奉命照辦;而姚懿的使者卻沒人答理,有的甚至被扣留下來。結果附近大多數州郡擁護朝廷,隻有監晉幾千戶人響應姚懿。
姚成都率領部下渡過黃河,進攻臨晉。臨晉的幾千戶居民豈是正規軍的對手,剛一接觸就垮了。這時姚紹也率軍趕到蒲阪,將城圍住。蒲阪當地人郭純和王奴率領老百姓圍住姚懿,迎接姚紹入城。姚紹進城後把姚懿囚禁起來,押回長安。而姚懿的親信孫暢等人則被處死。
姚懿這一波剛平,姚恢的一波又起。那時晉師占領了洛陽,秦國的東方吃緊。姚紹是姚泓的主要倚靠,他率軍駐守在潼關,保衛長安東邊的門戶。而長安西邊鎮守安定的齊公姚恢卻又看中了這個機會,要來搶著當皇帝。安定在如今的甘肅省,姚恢駐在這裏是為了抵禦夏國的赫連勃勃的。他舉兵東進,恰恰是抄了長安的後路。揚威將軍薑紀不戰而降,加入姚恢一邊。陰密守將建節將軍彭完都倒是不曾投降,但卻棄了陰密,跑回長安去了。接著鎮西將軍姚諶又被姚恢打敗。這時長安震動,老百姓一夕數驚,怕姚恢進城免不了又是一場搶掠屠殺。在這緊急關頭,姚泓隻得把叔叔姚紹召了回來。姚紹帶領大軍西返,跟姚恢在靈台遭遇。這時姚讚也帶兵從河東那邊開來。姚紹是沙場老將,威名很高,姚恢的部下未戰先怯,大將齊黃等首先倒戈投降。接著姚讚又在姚恢軍的背後發起攻擊。兩路大軍合圍,姚恢的軍隊大敗,姚恢死於亂軍之中。
後秦這裏忙著窩裏反,自相殘殺,而東晉的軍隊卻趁機節節前進。王鎮惡和檀道濟的軍隊已抵達潼關關下。姚紹再匆匆忙忙地帶兵東進,回潼關組織防守。公元417年,兩軍在潼關展開激戰,互有勝負。不久,姚紹因勞累過度,病死軍中,將大軍交給姚讚。
那時晉兵已繞過潼關,向長安進發。秦主姚泓自己帶領軍隊出城抵擋。這時秦兵已無鬥誌。晉軍前哨沈田子隻帶領千餘人,本來是作為疑兵的,卻跟姚泓大軍相遇於青泥。秦兵有數萬人,由於沒有鬥誌,竟被晉軍的千餘人打敗。姚泓隻好退到霸上。
這時秦兵正分幾路向長安撤退,晉兵在後緊緊相逼,秦兵終被各個擊破。姚諶、姚丕等俱都戰死。晉軍王鎮惡攻入長安北門平朔門。
這時姚泓已逃入宮中,準備出降。他的兒子姚佛念剛剛十一歲,對他父親說:
“事情已到了這一步,晉人不會容我,與其受辱而死,不如先行自殺。”
姚泓悵然地望著天空,卻不做聲。姚佛念知道父親貪生,便自己爬到宮牆上麵,縱身一躍,小小的身軀落到地上,摔成了肉餅。
姚泓不顧姚佛念的遺體,率領妻、子和群臣到王鎮惡的軍營求降。後來姚泓被送到建康,受戮於東市。
姚泓的弟弟平原公姚璞、東平公姚讚率宗室子弟一百多人向劉裕投降,都被劉裕殺死。
姚泓於公元416年2月登基,第二年8月就敗亡了,他隻做了一年半皇帝。如果說他是被晉人殺死的,倒不如說是死在兄弟鬩牆的鬥爭中。
① 鬩,即爭吵、爭鬥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