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兄弟鬩①牆招致敗亡(2)(1 / 2)

宮中宿衛的斂曼嵬、胡翼度聽到警報,帶領禁軍閉上宮門拒戰。姚的部下攻不進去,便放火把端門燒了。有一部分甲士則攀牆爬屋攻了進去,來到宮中的馬道。

那時太子姚泓由於侍病的緣故住在谘議堂。太子右衛率姚和都則帶一部分東宮兵駐紮在馬道南。姚和都一見姚的甲士衝進宮來,便帶東宮兵前去迎敵,雙方在馬道上展開激戰,一時喊殺聲響徹宮中。

其實姚興這時還沒死。姚耕兒年輕,自以為是,給他哥哥姚傳了個假消息。宮中的喊殺聲把躺在病床上的姚興驚動了,便問左右是怎麼回事,左右正在那兒驚疑地交頭接耳,聽皇帝問他們,便也猜測著說,是廣平公造反,攻打宮門。

姚興掙紮著爬起來,坐在乘輿上,讓侍衛抬著來到前殿。禁軍們見皇帝沒死,士氣大振,勇猛地向姚的甲士衝擊。東宮兵消滅了侵入馬道的那部分甲士之後,從別的宮門繞出,來到姚軍的背後。這樣前後夾擊,姚支持不住,隻好棄軍逃跑,躲到驪山去了。

叛亂平定,姚興下詔賜死姚弼。不過這一次軍事政變的禍首倒不是他。禁軍控製了局勢。斂曼嵬又派騎士追擊姚,在驪山將他拿獲。押回長安後,連同他的同黨俱都殺死。

第二天,姚興死了。太子姚泓即位,改元永和。

在姚泓登基之前,就有兩個弟弟姚弼和姚死了。他登基之後不久,就又有一個弟弟姚宣死於非命。

原來姚宣為姚弼所譖(zèn,誣陷的意思),又經司馬權丕誣告,被姚興押入獄中。不過經過姚興派人調查,證明權丕所告不實,姚興便把權丕殺了,放出姚宣,派他鎮守李閏。

當時本是一個戰亂紛擾的年代,何況又趕上新皇初立,便有北地大宗毛雍據趙家塢造反,揚言要進攻長安,奪取姚氏的天下。姚泓的叔叔東平公姚紹帶兵去討伐。毛雍不經打,一戰就垮了,自己也做了俘虜。

姚宣在李閏聽說毛雍要攻打長安時,派部將姚佛生帶一支軍隊去長安協防。這時他的參軍韋宗便來出主意,對姚宣說:

“主上初立,威德未著,國家前途未可估量。殿下不可沒有深思遠慮。李閏不是重鎮,不如南邊的邢望險要。那裏扼三方的要路,如果遷到那兒據守,說不定還可以成就霸王的事業呢!”

“霸王的事業”,不消說,便是那最高統治者的寶座啦!姚宣心動了,他采納了韋宗的建議,棄了李閏,強迫李閏的居民三萬八千戶隨他遷往邢望。結果李閏剩下的居民都起來造反了。姚紹討平毛雍之後,聽說李閏反了,便又率軍趕來鎮壓,把亂事平定。

姚宣聽說後,到李閏向姚紹請罪。姚紹一怒之下,竟將他這個侄兒姚宣殺死。姚氏弟兄中又少了一個。

不久,姚泓的另一個弟弟姚懿也起來造反了,慫恿他這樣做的官員是司馬孫暢。孫暢和姚宣的參軍韋宗一樣,也有很大的野心,想保著主子奪取政權,當一個開國功臣。他勸姚懿說:

“目下南師入侵,而新君庸懦,國家麵臨覆亡。殿下應該趁這個時機奮起,兵發長安,先把東平公姚紹除了,再讓姚泓遜位。殿下既登大寶,那時勵精圖治,率領全國軍民驅除晉兵,以保國家的安定。”

原來這時江南的東晉朝廷看到後秦主姚興死後,諸王子爭奪帝位,自相殘殺,便由太尉劉裕親自主持,和大將檀道濟、王鎮惡等率師北上攻打洛陽。鎮守洛陽的姚兵敗投降,洛陽失守。按說這正是應該弟兄們同仇亂愾、共同對敵的時候,而孫暢卻來勸說姚懿趁火打劫,篡奪權位。偏偏姚懿被權力的欲望蒙住了良心,竟然采納了孫暢的建議,要來爭奪大哥的皇帝寶座了。

孫暢認為蒲阪的兵馬不多,要姚懿把糧穀散給老百姓,借此收買人心,以便於號召老百姓參軍。左常侍張敞和侍郎左雅對姚懿說:

“殿下是皇上的同母弟,鎮守一個方麵。如今國難當頭,殿下應考慮安危休戚,與國共患。如今南有吳寇(指東晉),西有夏虜,朝廷有如危卵般險急,正是諸侯勤王的時刻。而糧食又為軍需所依賴,殿下無故將糧穀散去,將來朝廷來問殿下,殿下如何答對?”

姚懿聽了惱羞成怒,竟下令將張敞和左雅活活打死。

消息傳到長安。姚泓找姚紹等人商議對策。姚紹說:

“姚懿性識粗鄙,沒有主見,以理推斷,這件事定是孫暢替他出的主意。現在可以這樣辦,先遣人召孫暢來京,再派撫軍姚讚守住陝城,臣據潼關為諸軍的節度。如果孫暢奉召前來,臣就讓姚懿率河東軍去抵禦吳寇。如果姚懿不肯奉詔,那就是他逆謀已成,便當將他的罪名昭告天下,鳴鼓而擊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