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劉荊兄弟迷信惹禍(1)(3 / 3)

“大王無罪而被廢斥,親弟沛王竟然縶獄(光武帝次子沛王劉輔曾受別人牽連,被捕入獄三天)。太後(指郭太後)失職,別居北宮,及至年老,竟然遠斥邊郡(郭太後出宮後由沛王劉輔奉養),令海內痛心,觀者酸鼻。而今天下有喪,京師大張弓弩,戒備森嚴,無非是防大王。如大王集二國(指東海國與魯國)之兵,可得百萬人。大王親做統帥,鼓行而西,那就容易得如泰山擊雞子,輕得像四馬載鴻毛。這乃是湯武之兵也。

“今年軒轅星出現白氣,星命家都說白氣主喪,現已應驗。又,太白星出現於西方,到中午猶能望見,主當起刀兵。又,太子星變黑,日光變紅,黑主病,紅主刀兵。種種星象表明目下正是興兵的時候,請大王努力從事。

“還曾聽相工們說,大王貴為天子之相。現在人主崩亡,正是大王求天下、雪仇恥的良機。願大王繼承高祖、先帝之誌,不要像秦扶蘇那樣,徒呼蒼天!”

從這封信裏可以看出劉荊的兩種迷信,一是星命,二是相麵。

星命家認為人間的行為和命運常同星宿的位置、運行有關,所以每個人都有他的“星命”,而時日也有吉凶。星命家以人的出生年、月、日、時(俗稱“八字”),配合日、月和水、火、木、金、土五星的運行,來推算人的命運。至於朝野大事,星命家也以星宿的變化來判斷。所以劉荊在信裏預言要“起刀兵”。

至於相麵,則是認為人的相貌不但表現出人的前途命運,就是短時的吉凶禍福也能從麵上表現出來。這些就是劉荊在信裏慫恿劉強造反的根據之一。

劉荊把飛書寫好了,派一個親信蒼頭(奴仆)持往東海王府,告訴他把信送到就走。如問信是誰讓送的,就說是大鴻臚郭況吧!原來郭況很受光武帝的寵信,曾幾次到他家去,“賞賜金帛,豐盛莫比”,劉荊有些嫉妒,便借這個機會栽贓給他。

蒼頭持信來到東海王府,交給門上的衛士長。衛士長問他是誰送的信,蒼頭回答一句“大鴻臚府”轉身就走。衛士長是細心人,他喚住蒼頭,讓他等大王看信後是否有回信再走。蒼頭這時想走也不能走了。衛士長把信送給劉強。劉強拆信一看,驚得冷汗也流下來了,忙問:

“送信人呢?”

“留在府門口。他說是大鴻臚府的人。”

“好,把這封信連同送信人一起送廷尉發落。”

廷尉接到東海王府衛士長送來的信和送信人,喚進送信人一問,蒼頭還說是大鴻臚府的。廷尉要派人去喚郭況府的管家來認。蒼頭才不得不承認他是山陽王派來的。

廷尉把這件事報告給皇帝。明帝心中惱火,剛剛即位,親兄弟就來搗亂,其中還牽涉到大哥。想想這件事不宜張揚,他一麵趁吊祭先帝的機會當麵向大哥解釋,解除大哥的疑慮,一麵派人把劉荊送到河南宮(離宮,在河南縣),讓他在那兒待著,等喪事完畢便打發他回國。

第二年,東海王劉強病了。明帝派遣使者和禦醫乘驛車去魯國為劉強治病,派了一撥又一撥。還下詔讓沛王劉輔、濟南王劉康和淮南王劉延到魯國省親。劉強死後,明帝和陰太後到津門亭為東海王發哀,又下詔讓楚王劉英、趙王劉栩、北海王劉興(上述五王都是劉強的弟弟,劉興則是劉強的堂弟)及在京師的近親去魯參加葬禮——唯獨沒讓山陽王劉荊去。其實山陽就在魯的旁邊,明帝不讓劉荊去自是因為那封飛書的緣故。

就在當年,劉荊又把星命家召進王府,大談星命,研究星宿的運行和變化。研究的內容是希望找出天下有變的跡象。經人告發後,明帝隻將他徙封為廣陵王,仍沒給以其他處分。

九年過去了,劉荊已到了而立之年,他又想生事了。他把平素認識的一個相工找來,讓相工給他再相相麵。他說:

“我的相貌跟先帝一樣,先帝是三十歲得天下的,我今年也正好三十歲,你看我能不能起兵?”

相工嚇了一跳,隻好裝模作樣地在劉荊麵上打量一陣,說了幾句模棱兩可的話,便告辭出府,跟著就去向郡守揭發。郡守報告給皇帝。明帝下詔,剝奪劉荊管理國政的權力,一切政務都由國相處理,還讓中尉(王國中負責守衛的官員)對劉荊“嚴謹宿衛”。事實上,等於把他軟禁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