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衛太子的冤案及其他(2)(2 / 2)

太子率領的多是臨時湊集起來的老百姓,戰鬥力當然不如軍隊,最終被打敗。太子逃出覆盎門(長安城南第一座門)。司直田仁已把城關了,看到太子跑來,竟把城門打開,放太子逃出。丞相在後邊追來,聽說田仁放了太子,就要將田仁斬首。禦史大夫暴勝之對丞相說,司直是二千石吏,應當請皇上批準再斬。丞相便把田仁放了。武帝聽說後,遷怒於暴勝之。暴勝之惶恐自殺。

這邊皇帝派人去收衛皇後的璽綬,衛皇後也自殺了。

這時武帝怒極,殺了不少有牽連的官員,像那放太子出城的田仁即被腰斬。於是朝臣們有的雖然同情太子,卻也不敢出來講話。人心惶惶,不知怎麼辦才好。有個叫令狐茂的壺關三老(掌教化的鄉官,地位很低)卻來大膽上疏。他說:

“江充不過是一個趙國布衣,陛下重用他,而他卻借至尊的命令去脅迫太子。糾集一些邪惡之徒,偽造奸詐的證據,使太子進不得見皇帝,退則困於亂臣。冤結無告,才憤而誅殺江充。子盜父兵,隻是為了救難自免罷了。臣以為他絕沒有邪心。詩經說,‘營營青蠅,止於藩。愷悌君子,豈信讒言?讒言罔報,交亂四國’。以前江充讒殺趙太子,天下都知道他的為人,陛下卻還不深省察,讓他迫害太子,還要派三公(指丞相)率大兵征討,臣實在痛心。希望陛下寬心慰意,召回甲兵,不要使太子長久在外逃亡。臣不勝惓惓,待罪於建章宮下。”

在皇帝的怒火頭上,朝中大臣個個鉗口,而一個鄉官三老竟然敢上疏直言,大臣們不得不感到慚愧敬佩。就是武帝也頗為感動。他明白令狐茂說的是事實,他有心發布詔令,赦免太子的罪過,召太子回國。但卻已經晚了一步,因為太子已經自殺了。

原來太子逃出長安後,向東跑到湖縣,藏匿在泉鳩裏一家農戶家裏。主人家貧,隻能編織草鞋賣了錢來供養太子。太子過意不去,想起有個故人住在湖縣,聽說他家很富有,就派主人去找他,想讓他幫幫忙。卻不料被官府發覺。官府派役吏來捕太子。太子忖度無法逃脫,關上門自縊而死。這時役吏已經趕來,小卒張富昌一腳將門踹開,新安縣令史李壽將太子解下,和張富昌一起施救。可惜為時已晚,太子終於死了。

這時不少人上疏要求重審巫蠱案。經過複查,結果絕大多數是冤枉的。武帝這才明白太子確實是被江充所逼,並沒有反叛父親的意思。於是下令將江充滅族,把黃門蘇文焚於渭橋上。又在湖縣建了一座“歸來望思之台”,在宮裏建了一座“思子宮”,以寄托他對被迫害致死的兒子的哀思。

史書說:“天下聞而悲之。”

這一章的題目是《衛太子的冤案及其他》,現在衛太子的冤案講完了,下麵再講講“其他”。

這其他共有兩件事。第一件是衛太子死了,武帝還沒立太子。武帝共有六個兒子,其中太子劉據和齊王劉閎、昌邑王劉髆已先後死了,膝下還有三個兒子,依次是燕王劉旦、廣陵王劉胥和七歲的小兒子劉弗陵。

燕王劉旦聰明博學,如果按長幼順序,劉旦年長,應立為太子。所以他聽說哥哥太子劉據死了,皇帝有病,便派使者上疏請求入宮宿衛(在宮中夜間值宿警衛)。武帝看出他是想趁機謀太子的地位,十分生氣,便把他派來的使者斬了。又有人控告他藏匿亡命之徒,武帝下詔削去他轄地的良鄉、安次、文安三縣。武帝認為這個兒子心地叵測,不喜歡他。

至於廣陵王劉胥,長得身高體壯,很有勇力,但他任性胡為,不守法度,不斷地惹禍,因此武帝不肯讓他當太子。

現在隻剩下一個劉弗陵了。前麵講過,劉弗陵的母親趙婕妤懷孕十四個月才生下他,武帝封趙婕妤為鉤弋夫人,還把鉤弋宮門題名為堯母門。劉弗陵也許是在母腹中時間長的緣故,他身軀高大,而且非常聰明,七歲的孩子就像十來歲那樣懂事。武帝決定讓劉弗陵當太子。又因為他年紀小,需要忠誠幹練的大臣輔佐他,便選中了奉車都尉、光祿大夫霍光。他讓人畫了一幅周公背著成王接見諸侯的畫賜給霍光,自然是希望霍光能像周公那樣輔佐幼主。過了幾天,武帝又故意找碴,把鉤弋夫人殺了。有的大臣問他說:

“陛下想冊立她的兒子,又為什麼把她殺了呢?”

武帝回答說:

“往古國家之所以亂,不少是由於主少母壯的緣故。壯年的女主控製朝政,有的不免獨居驕蹇,甚至淫亂宮闈,誰又能禁止呢?你忘了呂後的教訓嗎?所以要立弗陵,就不得不把鉤弋先去掉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