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充這樣講有個目的,就是想趁機陷害太子。
難道江充跟太子有仇嗎?
是的。讓我們先從江充是什麼人說起。
江充原是趙王的門客,後來得罪了趙國的太子丹,逃出趙國,來到京師,上疏揭發了趙太子的一些陰事(背地做的事)。武帝讓趙王廢了太子,卻召見江充入見。這江充長得儀表不凡,高高的個子,穿著華麗的衣服,真像個人才。武帝跟他談論政事,他說來也頭頭是道。武帝很高興,便封他為“直指繡衣使者”(又稱“繡衣直指”、“繡衣禦史”)。給他的任務是專門負責偵察皇親貴戚和大臣們逾軌的事情,這大概是皇帝認為江充既然能掌握趙太子那麼多“陰事”,窺人陰私大概是他的專長吧!
江充果然不負皇帝的委托,他還真的查出了一些官員們的醜事,也不客氣地報告給皇帝。武帝認為這是他的“忠直”,對他更加信任。
前年夏天,武帝去甘泉宮避暑的時候,把他也帶去了。有一天,太子的家使乘車往甘泉宮送東西,因為正下雨,驛路泥汙,隻有馳道上還清爽,這家使便把馬車趕上馳道。馳道是秦始皇時開始建的,道寬五十步,隔三丈種一棵樹,這條路專供皇帝使用,如果誤入馳道,車馬被具全都沒收。偏偏這個家使在馳道上行車讓江充看見了。太子知道後派人向江充講:
“太子不是舍不得車馬,隻是不想讓皇上知道,好像太子平時對左右缺少教育似的,希望江君能夠寬容一次,不去報告皇帝。”
江充不聽,還是跟皇帝講了。武帝大加誇獎,說:“人臣就應當這樣大公無私。”升他為水衡都尉,對他越發加以信用。別人一看連太子他都敢得罪,誰還不得敬重畏懼呀!所以史書說他“威震京師”。可以說,他故意找太子的別扭,也就是為了達到受皇帝重用、威震京師的目的。
那時衛皇後也已老了,想皇帝再像從前那樣寵幸她當然不現實,因為老皇帝身邊又有了若幹年輕的妃嬪。但皇後雖然年老,卻仍然是後宮之主,妃嬪們還得受皇後管轄。不過一個人無論處事多麼公平,總會有人擁護,有人反對。反對皇後的人就會想出許多詭計來進行中傷。更有人買通了宮中的內侍來窺伺皇後和太子的過錯,作為中傷的武器。黃門(即太監)蘇文、常融、王弼便是其中的三個。有一次,太子到皇後宮中晉謁母親,待的時間長了一點,蘇文就去告訴皇帝,說太子在皇後宮中戲侮宮女。武帝以為太子宮中的宮女少了,便又分派去幾個,湊滿二百人。太子很奇怪,一打聽,才知道是蘇文講了瞎話。那常融和王弼也常常在皇帝麵前造太子的謠。衛皇後很生氣,叫太子告訴皇帝把這三個太監殺了。寬宏的太子卻說:
“如果兒臣沒有過錯,何必怕他們呢?父皇聰明,不信邪佞,用不著害怕!”
有一天,武帝偶患小病,讓常融去召太子。常融回來卻說:“太子聽說皇上病了,臉上有喜色。”武帝聽了默然不樂。不一會兒太子來了,武帝往太子臉上一看,腮上似有淚痕,卻還強作笑語。武帝覺得奇怪,把常融叫來一查問,常融不得不承認是他造謠。武帝便下令把常融殺了。
皇後聽說這件事,也沒有什麼好辦法,隻能是盡量避免嫌疑,還諄諄囑咐太子,善自防閑,以防不測。
然而不管皇後和太子怎樣謹小慎微,禍事還是臨頭了。那江充奉旨回長安治“巫蠱”,卻又去找了些胡巫(西方和北方少數民族的巫人)來做助手,到處“求偶人”、“捕蠱”、“夜祠”,隻要胡巫說誰家有蠱,便去把主人捉來,嚴刑拷打,逼著供認。有些人乘機互相誣陷,競說對方巫蠱,越牽連越廣,從京師到三輔(長安周圍地區,劃分為京兆尹、左馮翊、右扶風,合稱三輔)以至於外郡、藩國,為巫蠱而死的“前後數萬人”。
江充這樣搞,還隻是掃外圍,他的目標是太子。因為他看見六十多歲的老皇帝身體一年不如一年,說不定什麼時候就會“龍馭賓天”,太子將要做皇帝,自己以前得罪過太子,那時太子還能饒過自己嗎?唯一的辦法就是趁皇帝還在,先把太子搞掉,別的皇子當皇帝就沒關係了,因此他才設計出這樣一個陰謀。可憐那無辜的“數萬人”,白白送了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