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漢高祖兒女們的悲劇(2)(1 / 2)

“他們都把真名隱去了,對人隻稱外號,叫東園公、綺裏季、夏黃公、角裏先生。他們隱居在長安東南約二百裏的商山。你派人到那兒打聽‘商山四皓’,便能夠找到。”

呂澤回去以後,跟呂後合計好了,讓太子親筆寫了書信,訴說目前的困境,請“四皓”幫助解脫。還派了能說會道的使者,帶了不少禮物,找到商山。“四皓”看了太子的信,非常同情他,答應下山,到長安後就住在建成侯呂澤府中,做了太子的客人。

後來淮南王英布起兵反漢,劉邦正好有病,想讓太子帶兵出征。“商山四皓”說:

“太子帶兵出征,有了功也不能再增加地位,但如果失敗,正好做了被廢的借口。”

“那怎麼辦呢?”呂澤問。

“四皓”便教給呂澤一套話,讓呂澤傳達給呂後,用這套話去說服皇帝。呂後聽從了。她到劉邦的病榻前,先問候了皇帝的病,然後問:

“聽說陛下要派太子去征討英布,可有此事嗎?”

“是呀,寡人有疾,隻好讓盈兒代勞了。”

呂後哽咽著說:

“想那英布乃是天下有名的猛將,善於用兵,盈兒怎是他的敵手?何況朝中的眾將都是陛下起事時的元勳,讓盈兒這樣的孩子去指揮他們,無異是讓一隻羊來指揮狼群,誰肯聽他的呢?讓英布知道是盈兒掛帥,他非鼓行而西不可。”

“那怎麼辦呢?”劉邦點點頭,問。

“依臣妾看,還是陛下親征吧!陛下雖然禦體欠安,但勉強乘車,臥著指揮,眾將也不敢不盡力。陛下雖然吃了苦,但也是為了妻子兒女啊!”說著,呂後流下淚來。

這段話既曉之以理,又動之以情,劉邦隻好振作起精神說:

“我也知道沒出息的小子難以依靠,還是老子自己去吧!”

劉邦禦駕親征,終將英布打敗。劉邦凱旋回京,大擺慶功宴席,太子劉盈侍坐。劉邦見太子身後站著四個老人,須發斑白,似乎都在八十歲以上,便奇怪地問:

“這四個老兒是誰?”

“四皓”分別行禮回答:

“臣東園公。”

“臣角裏先生。”

“臣綺裏季。”

“臣夏黃公。”

劉邦一聽,驚訝得張開大嘴,原來這就是“商山四皓”啊!他問:

“朕尋求公等好幾年了,公等避逃不見,如今怎麼卻從我兒遊呢?”

四人回答說:

“陛下輕慢文士,又喜歡罵人,臣等義不受辱,所以才懼而逃匿。後來聽說太子的為人仁孝、恭敬、愛重士人,天下人莫不願為太子效死,故老臣等才願奉侍太子殿下。”

劉邦搖搖頭,再一次為自己的好罵人感到遺憾。酒宴散了,“四皓”隨在太子的身後蹣跚而去。劉邦身邊隻剩下戚夫人一人。劉邦指著“四皓”的背影對戚夫人說:

“這四人是天下民望,人人尊重。如今他們來輔佐太子,太子的位子就難以撼動了。”

戚夫人不由得哭了起來。劉邦說:

“你為我跳個‘楚舞’吧,我為你唱‘楚歌’助舞。”於是皇帝唱起來:

鴻鵠高飛,

一舉千裏。

羽翮已就,

橫絕四海。

橫絕四海,

當可奈何!

雖有繒繳,

向安所施!

這歌的意思是,鴻鵠的羽翼已經養成了,可以一飛千裏,雖有網羅,也無能為力啦!

皇帝最終沒能更換太子。

早在兩年以前,劉邦雖然起意想立趙王為太子,但不知能否成功,曾為劉如意的將來預作打算。劉如意被封為趙王,接替他姐夫張敖的爵位。那時趙相貫高雖然由於愚妄惹下了大禍,但他最終舍身救主的精神還是可取的。劉邦便想找一個能真心保護劉如意的人,讓他做趙王的國相。他問符璽禦史趙堯,有誰是皇後、太子和群臣都敬畏的人。趙堯向他推薦了禦史大夫周昌。劉邦想起周昌既然敢於在朝堂上“期期”地保太子,那麼把趙王托給他也一定會盡心維護。於是便任命周昌為趙相,陪護趙王就國。那年趙王隻有十歲——那是高祖十年的事。

高祖十二年,漢朝的開國皇帝劉邦崩於長樂宮,卒年五十三歲。

皇帝死了,十七歲的太子劉盈即位,是為惠帝,尊母親呂後為皇太後。

呂後早盼著這一天啦!她立刻下令,將戚夫人的頭發剪了,穿上赤土染的囚服,押在永巷(監禁宮人的處所)裏讓她舂米。又派人去宣召趙王劉如意。

使者到了邯鄲,宣讀了太後頒的詔書。趙相周昌對使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