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公元前205年,楚漢相爭。楚霸王項羽率大軍北擊田橫。漢王劉邦乘機聯絡各路諸侯聚兵五十五萬人,攻占了項羽的根據地彭城。
劉邦占領彭城後,自恃兵多將廣,便不把項羽放在心上,天天跟將領們“置酒高會”,還把楚宮中的寶貨和美人據為己有。卻不料項羽聽到彭城失陷的消息後,讓隨軍的大將繼續和田橫作戰,自己卻率三萬精兵偷偷殺了回來。雙方兵力雖然懸殊,但漢軍是各處征調來的,基本上是烏合之眾,又麻痹輕敵。而項羽統率的子弟兵卻個個勇猛精悍。雙方剛一接觸,漢軍就死傷累累,四處潰散了。彭城境內有榖(gǔ)水、泗水兩條河流。漢軍被楚軍逼入河中,淹死十餘萬人。其餘的漢軍奔向南山。楚軍跟蹤追擊,又把漢軍趕入靈璧以東的濉(suī)水。這一仗,漢軍死傷達二十餘萬人,濉水中擠滿了漢軍的屍體,河水竟阻塞不流。
劉邦率領百餘名親兵逃過濉水。一大隊楚軍在後麵追趕。幸好突然刮起了西北風,一刹時天昏地暗,樹倒屋坼(chè),飛沙走石。楚軍個個睜不開眼睛,有的伏到凹處避風,有的竟四外逃散。等大風過去再聚攏來,已找不到劉邦等人的蹤影。追兵隻好再到別處去找。
這邊劉邦帶著剩下的幾十個人倉皇逃走,路過沛縣。沛縣是劉邦的老家,親人還在家中,劉邦想順便把父親和妻子接走。不料到家一看,家人全都不在,不知是出去避難還是被敵人擄去。劉邦隻好繼續西行。
當時劉邦乘坐的是一輛馬車,參乘(古代乘車,禦者在中間,主人坐在左邊,右邊還坐一個人,是為了維持平衡,防止車子傾斜,這個人就是“參乘”,又叫“車右”)是滕公夏侯嬰,其餘幾十人則騎著馬在車後追隨。正走著,夏侯嬰突見路邊有一個約十歲的小女孩,領著一個七歲左右的小男孩,正在慢慢走著。等走近了一看,原來是漢王的兒子劉盈和他的姐姐。夏侯嬰趕忙下車,把兩個孩子抱到車上。劉邦無意中找到一雙兒女,也很高興,問他們爺爺和媽媽哪裏去了。他們說,聽說彭城打仗,審食其叔叔帶領他們全家出來避難。途中走散,也不知爺爺和媽媽到什麼地方去了。
夏侯嬰把兩個孩子安置在車後,一行人繼續前進。正走著,忽見後麵塵土大起,想是楚兵追來了。劉邦忙令禦者打馬飛奔。楚軍逐漸追近。劉邦急了,嫌馬車跑得慢,認為是載人太多的緣故,竟將劉盈姐弟推下車去。夏侯嬰一見,急忙跳下車將兩個孩子抱起,又放回車上。就這樣劉邦接連推了三次,夏侯嬰抱回三次。劉邦怒斥夏侯嬰:
“你隻顧他們,想讓大家一齊喪命嗎?”
夏侯嬰回答說:
“這是大王的親骨肉,怎能遺棄?”
劉邦氣得拔出劍來,想殺夏侯嬰,想想現在正是倚靠他的時候,隻好再把劍放進鞘中。就這樣又跑了一程,終於逃脫敵人的追逐。這兩個孩子也才得以保全。
事後劉邦想想,覺得有些對不住孩子們,便於當年冊立七歲的劉盈為太子,封女兒為魯元公主。
那劉邦的父親劉太公和劉邦的妻子呂雉(zhì)在避難中跟劉盈姐弟失散,卻碰上了楚軍。楚軍擄他們回營。項羽便把他們留在營中,作為人質。
嗣後楚漢兩方繼續作戰。兩年後,雙方在廣武相持。楚軍糧食不足,項羽便想了個辦法,派人把劉太公帶來,在軍中置俎[割肉用的砧(zhēn)板],讓太公伏在上麵,然後派人傳話給劉邦:
“如果漢王不退兵,我就把太公烹了。”
劉邦讓使者回報項羽:
“我和項羽曾經共事懷王,約為兄弟,我的父親就是他的父親。既然他要烹他的父親,希望分給我一杯肉羹!”
劉邦這種無賴的腔調把項羽的肚子都要氣破了。項羽下令將劉太公殺掉。經他的叔叔、暗中跟劉邦勾結的項伯說情,劉太公才幸免一死。
當年8月,劉邦和項羽講和,項羽將太公和呂雉放回。然而當項羽率軍東返的時候,劉邦卻不守和約,在後邊追躡。終於垓下一戰,項羽自殺,劉邦擁有天下,成為漢朝的開國皇帝。
二
劉邦動作粗野,喜歡罵人,這可能跟他的亭長出身有關。秦朝時候,十裏設一個亭,由亭長來主持,也就相當於後來的鄉長吧。亭長管老百姓,動不動就要責罵訓斥,有時還會掄起拳頭打人。後來他做了領兵的主帥,再後來又當了皇帝,但老毛病仍然沒改。他討厭文人,客人中如果有戴儒冠的,他就把人家的帽子摘下來,往帽子裏撒尿。跟人說話,動不動就破口大罵。他還喜歡對客人箕踞而坐。那時人們坐在席上。箕踞是把兩條腿伸開,像一個簸箕的樣子,這是極不禮貌的姿態。可他並不以為然。有一次,酈食其去見他,他正在箕踞而坐,讓兩女子給他洗腳,他就那個樣子接見酈生。酈生也不客氣,對他長揖不拜,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