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漢高祖兒女們的悲劇(1)(3 / 3)

泄公去告訴貫高說已將趙王放了。貫高還不大相信,一再詢問。泄公說:

“聖上不但赦了趙王,對足下的義氣也挺滿意,讓我來放你出去。”

貫高神色黯然地說:

“我雖然一身已無完膚,然而忍痛不死,就是為了證明趙王沒有謀反啊!如今趙王出獄,我的責任已經盡到,雖死也無憾了。而且作為臣子的,已經有了篡弑君主的罪名,又有什麼臉麵再去效力皇上呢?即使是皇上不殺我,我於心也有愧呀!”說著雙手扼住自己的喉管,等泄公前去搶救時,貫高已自殺身亡了。

泄公去回奏皇帝,劉邦也不禁歎息,想不到自己這喜歡罵人的毛病,竟險些讓年輕輕的女兒魯元公主做了寡婦。

下麵再講太子劉盈的故事。

劉邦不喜歡大兒子劉盈,給他兩個字的評語,“仁弱”。他自己出身一個區區的亭長,憑三尺劍掃蕩群雄,縱橫天下,終於當上皇帝。他喜歡的是豪邁英挺,太子“仁弱”的性格不合他的意,所以他總想把太子換換。

他看中的是他的小兒子,趙王劉如意。

劉邦做了皇帝之後,自然也要像曆代的帝王一樣,弄些年輕美麗的少女在身邊,封為姬妾。史書說他“姬妾數百”,可見數目是不少的。其中有一位戚夫人生得分外漂亮,十分合皇帝的意,因此皇帝外出巡幸的時候常常帶著她。

呂雉是劉邦的結發妻子,戰爭年代跟著劉邦吃了不少苦,如今做了皇後,享盡榮華富貴,倒也心滿意足。但她也和皇帝一樣,都已是半百的年紀,人老珠黃,皇帝對她雖然尊崇,卻很少有愛戀之意,而隻鍾情於那些年輕貌美的妃姬。呂後看在眼裏,恨在心中。尤其對那常常陪著皇帝外出的戚夫人,更是恨之入骨。想當初她也曾多次陪隨皇帝,但那是千軍萬馬之中,經受著火與血的磨難,甚至於還曾在項羽的營中做了兩年俘虜。而如今功成業就,陪隨皇帝巡幸的人不用再擔驚受怕,變成了遊山玩水的享受。那戚夫人又仗著什麼憑空獲得這樣的福分呢?這太不公平了!

而劉邦看中的那個兒子趙王劉如意,恰恰是戚夫人生的。

《尚書大傳》說:“愛人者,兼其屋上之烏。”曆史上這一類的事太多了。劉邦喜歡戚夫人,就覺得戚夫人生的劉如意也格外可愛——比他的任何一個兒子都合他的意。再加上戚夫人在他麵前白天黑夜地嘀咕,要皇帝立劉如意為太子。劉邦既嫌太子劉盈“仁弱”,就覺得小小的劉如意竟各方麵都像自己,於是就存下了廢長立幼的念頭。

廢立太子是大事,劉邦想先聽聽大臣們的意見。許多大臣不同意,惹得劉邦的野蠻脾氣又發作了:“你等都不同意,我就非換不可!”君臣在朝堂上僵住了。禦史大夫周昌不怕皇帝發火,大聲爭辯。他有個口吃的毛病,越焦急越說不出話來。劉邦問他:

“為什麼說太子不能換?”

“臣、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欲廢、廢太子,臣期、期不奉詔!”

劉邦見周昌結結巴巴、麵紅耳赤的樣子,不由得笑了。這件事就暫時擱置下來。散朝之後,在殿東廂竊聽的呂後找到周昌,跪下謝他,說:

“不是公力爭,太子險些被廢了。”

呂後生了一子一女,女兒是魯元公主,差一點做了寡婦;兒子就是劉盈,如今又碰到了被廢的危險。呂後知道,周昌的力爭隻能暫時維持局麵,危險依然存在。就去和她娘家哥哥建成侯呂澤商量。呂澤建議去找張良。因為張良是劉邦的謀士,劉邦對他可說是言聽計從。呂後便托呂澤去向張良問計。

“公是皇上的謀臣,如今皇上要更立太子,足下怎麼還能高枕而臥呢?”呂澤見到張良後開門見山地說。

“不錯,”張良回答,“當初皇上在困急的時候,我有幸曾經出過幾次主意。但如今天下安定,皇上以自己的愛惡要易太子,這是皇家骨肉之間的事情。朝堂上大臣們雖然諫過,皇上不聽,我又有什麼辦法!”

“這些我都不管,我隻是向你問計!”

張良沉吟著說:

“恐怕口舌之爭是難以奏效的了。我知道有四位有學問的老人,人稱‘四皓’。皇上幾次派人征召他們。他們不肯答應,原因就是皇上喜歡侮罵人,他們不願受辱,所以避匿於山中。如果你能找到這四個人,卑辭厚禮,請他們出來做太子的侍臣,讓皇上看見,必定大為驚奇,說不定太子的位子可以保住。”

“這四人是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