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漢高祖兒女們的悲劇(1)(2 / 3)

“足下是想助秦來攻諸侯呢,還是想率領諸侯攻秦呢?”

劉邦罵他說:

“你這渾蛋儒生,天下受秦的苦已經很久了,所以諸侯才聯合起來伐秦。你怎麼還說助秦攻諸侯呢?”

酈生說:

“如果是想大家聯合,舉義兵來伐秦,你就不該這樣對長者不禮貌!”

劉邦一聽知道酈生有點來頭,這才不再洗腳,站起來整整衣冠,請酈生上坐,賠禮道歉,然後向酈生請教。

插敘這一段,是想說明漢開國皇帝有這麼個不良習慣。有一次,劉邦還差點為這個送了命。而這件事卻又與他的大女兒魯元公主有關。

高帝七年(公元前200年),魯元公主已達及笄(jī)之年(十五歲),劉邦把他嫁給了老朋友張耳的兒子張敖。那時張耳已死,張敖襲爵趙王。有一次,劉邦跟匈奴冒頓單於打仗,被圍在白登七天,幸而突圍逃出,班師時路過邯鄲。趙王張敖以子婿之禮拜見他。劉邦遭受挫折,心情不順,接見張敖時又擺出箕踞的姿勢,還把張敖罵了一頓。在他來說也許不是有意的,隻是舊習難改,借機出口氣罷了。張敖是他的女婿,還不覺怎樣,倒是趙相貫高和大臣趙午等人忍受不了,覺得皇帝這麼侮辱趙王,趙國的群臣也太難堪了。貫高等人聚在一起商議,認為趙王過分懦弱。貫高去見趙王,說:

“方今天下豪傑並起,誰有能耐就做皇帝。而大王對皇帝執禮那樣恭敬,皇帝卻如此無禮,不如趁機殺了他。”

張敖一聽,嚇得把手指放進嘴裏,竟咬出血來。他說:

“公言錯了!想先王亡國(指張耳一度被逐),是靠皇上才得以複國的。我等得有今天,全是皇上的賜予,子孫都感念皇上的恩德。請公千萬別再說這樣的話。”

貫高不再說什麼。但他跟趙午等人總覺得皇帝無緣無故把趙王臭罵一頓,太傷趙國的尊嚴。趙王不肯背德,寧願受辱,但作為趙國的大臣,卻難以咽下這口氣。他們商量,決定不告訴趙王,瞅機會殺了皇帝。如果計謀敗露,他們自己承當,而不連累趙王。

第二年冬天,劉邦帶兵出征,路過柏人縣。柏人縣地屬趙國。貫高等人事先在驛館廁所中埋伏了刺客,等皇帝住下後上廁所的時候刺殺他。偏偏劉邦覺得這個縣名不吉利,“柏人者,迫於人也”,於是不在柏人縣住宿而繼續往前走了。貫高的計劃便落了空。

但這件事做得不機密,讓貫高的一個仇人知道了,便向皇帝上疏揭發。高祖下詔將趙王張敖和貫高、趙午等參與計謀的人一齊逮捕,押往京師。趙午等十幾個人都自殺了。貫高卻罵他們說:“誰讓公等做這件事的?現在大王也被捕了,而大王對這件事並不知情。如果公等都死了,誰去證明大王沒有謀反?”

貫高和張敖被校尉們押往長安,下廷尉(掌刑獄的衙門)審問。貫高一口咬定是他和趙午等人幹的,趙王絕不知情。役吏拷打他,用鐵刺刺他,以至於身上竟沒有再下刺的地方,貫高也總是不改口。

呂後對皇帝說:

“趙王是駙馬,衝著公主,他也幹不出這樣的事來。”

劉邦卻怒衝衝地說:

“假如讓張敖據有天下,他豈在乎少了你的女兒!”他不聽呂後的勸,讓廷尉繼續審問。

但廷尉把一切酷刑用盡,貫高還是那句話:“趙王不知道!”廷尉實在問不出別的,隻好去報告皇帝。劉邦聽說倒挺讚賞貫高的硬骨頭。他問朝臣:

“誰跟貫高認識?憑私人交情問問他吧!”

中大夫泄公說:

“貫高和臣是同一邑的人,以前有過交情。他這個人講義氣,重信諾,讓臣去問問他。”

劉邦答應了。泄公來到廷尉,那時貫高由於體無完膚,已不能站立行走,役吏們用竹編的抬轎把他抬出來,跟泄公見麵。泄公見他被折磨成這個樣子,也不覺慘然。但貫高卻神色自若,跟泄公談起家常,和老朋友重逢一樣,談得十分親熱。談了一陣,泄公問他:

“我知道兄是信人,那麼請你告訴我,趙王到底知不知道柏人縣的事?”

貫高回答說:

“人誰不愛他的父母妻子?如今我三族都將論死,難道愛趙王還超過我的親人嗎?不過趙王的確不曾謀反,都是我等因皇上謾罵趙王,心中懷憤才做出來的。”接著他把上次皇帝過趙時辱罵趙王的事說了。泄公回去向皇帝報告。劉邦當然知道自己的毛病,沒想到隨便罵人竟差一點惹出殺身之禍,也不免有些慚愧。於是將張敖赦免,貶為宣平侯。同時,將貫高也赦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