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太行縈繞趙政夢(1 / 2)

秦始皇病在平原津,沒有立即沿著馳道返回鹹陽,而是奔向東北方向的河北省廣宗縣,並死在那裏的沙丘平台。《竹書記年》記載:“自盤庚徙殷至紂之滅二百五十三年,更不徙都,紂時稍大其邑,南距朝歌,北距邯鄲及沙丘,皆為離宮別館。”根據沙丘平台與邯鄲距離很近的地理情勢,後來有人認為秦始皇在平原津發病後,想去他的出生地即原趙國都城邯鄲。

“三家分晉”時,趙國實力最強。前500年,趙簡子派趙午為“邯鄲大夫”,表明此時已經成為城邑。前403年周王室承認其諸侯國地位。前386年,趙敬侯即位後遷都邯鄲,位於今河北省的南端,太行山東麓。趙武靈王時期,實行“胡服騎射”,達到富國強兵。曾經多次合縱,攻擊秦國。趙靈武王時,打算從雲中、九原徑直南下突然進攻秦國,曾偽裝成使者進入秦國察看地形。秦昭襄王驚訝他的雄偉相貌,後來才知道他的本來身份。因此,趙成為秦統一六國戰爭的第一個戰略目標。前260年,在“長平之戰”中,秦軍將趙國大軍全軍覆滅。前233年,秦始皇出兵攻趙,意圖攻占邯鄲以北要塞,造成對邯鄲的南北合擊之勢。趙國啟用“北邊良將”李牧,與秦軍展開激戰,大敗秦軍。前232年,秦始皇兵分兩路,企圖再次合擊邯鄲。李牧率軍與秦軍展開血戰,又一次打敗秦軍,免除邯鄲的背腹之憂。前230年,趙國發生地震,老百姓傳唱道:“趙為號,秦為笑。以為不信,視地之毛。”秦始皇抓住機會於前229年,再次兵分兩路攻趙。李牧帶兵在邯鄲外圍拚死抵禦,將兩路秦國大軍擋在邯鄲外圍達一年之久。秦始皇見強攻不下,便行反間計來翦除李牧。他派人重金賄賂趙王近臣郭開,郭開便到處散布李牧等人企圖叛國而去的謊言。趙王遷信以為真,派人秘密捕殺了李牧。前228年,秦軍重新發動攻勢,三個月內全殲趙軍,攻占邯鄲,俘虜了趙王遷。趙國滅亡。

前228年,秦國滅亡趙國後,秦始皇曾經趕往邯鄲。這是他在統一六國戰爭中,第一次離開鹹陽走出函穀關,進入原山東六國的疆域。《史記》記載:“秦王之邯鄲,諸嚐與王生趙時母家有仇怨,皆坑之。”意思是說他把與他生母家有仇怨的各家統統活埋。《新唐書》記載:“秦滅趙,牧子興徙鹹陽,秦封武安侯。”秦始皇所封趙興“武安侯”,是一個非常高的爵位。秦國大將白起、趙國將軍李牧都曾為本國立有大功,才被封為“武安君”,而趙興沒有任何功勞,卻得此爵位,可能是出於秦始皇的一種私情。趙興是趙國馬服君趙奢的孫子。晉代張華《博物誌》記載:“趙奢塚在邯鄲西山上,謂之馬服山。”有人期待通過趙奢墓的發掘,能夠發現有關秦始皇出生於邯鄲的新史料。

《史記》記載:前259年,秦始皇生於邯鄲,“名為政,姓趙氏。”名“政”,與他在正月元旦出生的時間有關。姓“趙”,是因為他生在趙地,還有人認為他是隨其生母趙姬的姓。秦、趙本是同祖。他們的祖先蜚廉有惡來、季勝二子,後分支為嬴秦和趙。

秦始皇生母趙姬,是“邯鄲諸姬絕好善舞者”,“趙毫家女也”。趙國“毫家”,分“毫民”和“豪臣”兩類。毫民,指從事城市手工業生產者。毫臣,指特權階層的人物。根據各種記載資料分析,趙姬應屬“毫家女”一類。這類女子“設形容,揳鳴琴,諭長袂,躡利履,目挑心招,出不遠千裏,不擇老少者奔富貴也”。意思是說她們梳妝打扮,彈琴奏瑟,揮動長袖,輕移便鞋,用眼神挑逗,用情意勾引,外出不遠千裏,不擇年老年少找男人,都是為了投奔榮華富貴。她們的身影遍布“諸侯之後宮”,李斯在《諫逐客書》中甚至說秦人也無法拒絕“隨俗雅化,佳冶窈窕”的趙國女人側立在身邊。“趙王遷,其母倡也”,連趙王遷的母親也是邯鄲的歌舞藝人。趙姬流連在酒樓歌肆,難免受到市井無賴的侮辱和歧視。秦始皇童年生活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中,到處看到的是人們的白眼,這對於他日後“少恩而虎狼心”的性格的形成受到了深刻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