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沙丘平台祖龍崩(1 / 2)

七月丙寅,秦始皇病逝在沙丘平台。

沙丘平台,又稱沙丘苑台、沙丘宮,位於今河北省南部廣宗縣城西北4公裏的大平台村南側。

秦始皇在外地病逝,丞相李斯擔心留在鹹陽的皇子們或全國各地會發生變故,所以“乃秘之,不發喪”。秦始皇死的這件事,隻有胡亥、趙高和寵幸的宦官五六個人知道。他們為了保守秘密,便把裝著秦始皇屍體的棺材放在轀涼車中,讓秦始皇生前寵幸的宦官作陪乘,所到之處,皇上進餐及百官報告政務照常。宦官就在轀涼車中批閱百官的報告。秦始皇死在暑天,屍體在車中發出臭味,於是就命令侍臣調車裝載一擔鹹魚,用來混淆屍體的臭味。

秦始皇將寫給公子扶蘇的詔書封好,還沒讓使者發出去,他就病逝了。此時,秦始皇的詔書和璽印都在趙高的手中。趙高扣留了詔書後,勸說公子胡亥偽造詔書,自立皇子。胡亥開始還言不由衷地表示為難,但是在趙高的勸說和緊逼之下,暴露了想當皇帝的野心。他們經過商量,認為沒有丞相李斯的參與,偽造詔書、自立皇子的陰謀是不會得逞的。

趙高見到李斯,直截了當提出篡改詔書的問題。李斯聽後,大為震驚,當即拒絕。對於李斯的拒絕,趙高不予理會,而是利用他和蒙恬的矛盾,一連提出幾個問題,件件擊中李斯的痛處。最後,在趙高“禍及子孫”的威脅下,李斯“仰天而歎”、“垂淚太息:“既以不能死,安托命哉!”意思是說既然不能以死效命,又向何處寄托命運呢!李斯最終同意參與篡改詔書的陰謀。於是,他們銷毀秦始皇寫給扶蘇的“十二字詔書”,用偽造的詔書詐稱是丞相李斯在沙丘平台所接受的秦始皇遺詔。偽造詔書的內容是:“朕巡天下,禱祠名山諸神以延壽命。今扶蘇與將軍蒙恬將師數十萬以屯邊,十有餘年矣,不能進而前,士卒多耗,無尺寸之功,乃反數上書直言誹謗我所為,以不得罷歸太子,日夜怨望。扶蘇為人子不孝,其賜劍以自裁!將軍恬與扶蘇居正,宜知其謀,為人臣不忠,其賜死,以兵屬裨將王離。”他們封好詔書後,並加蓋秦始皇的璽印,派胡亥的門客到上郡交給公子扶蘇。

扶蘇接到趙高、李斯偽造的詔書後,蒙恬曾勸阻說“公子為監,此天下重任也”,應當驗證詔書的真偽,經過再次請示而後自殺,也不為晚。但是扶蘇卻說:“父而賜子死,尚安複請。”意思是說父親賜兒子死,還要請示什麼!於是隨即自殺。

沙丘平台悲劇中的幾個曆史人物:

趙高,秦宦官。任中車府令,兼行府璽令事。《史記》記載:“趙高者,諸趙疏遠屬也。趙高昆弟數人,皆生隱宮,其母被刑戮世世卑賤。秦王聞高力,通於獄法,舉以為中車府令。”清朝學者趙翼考證:“高本趙諸公子,痛其國為秦所滅,誓欲報仇……卒至殺秦子孫而亡其天下。則高以勾踐事吳之心,為張良報韓之舉,此又世論所未及也。”趙高獲罪,秦始皇曾“令蒙毅法治之”,被判處死刑,後秦始皇“複其官爵”。趙高借“通於獄法”,在贏得秦始皇信任的同時,私下勾結公子胡亥,又取得胡亥的寵信,稱讚趙高“以忠進德,以信守邊”。後被子嬰所殺。

李斯,蔡國人。青年時期,在楚國上蔡郡做過小吏。後來跟從荀子學習帝王之術。秦莊襄王時,他自楚入秦,開始是秦相呂不韋的舍人,後來被秦始皇任為客卿。前237年,發生韓國水工鄭國事件,宗室貴族借此建議逐客,而李斯卻上《諫逐客書》進行勸阻,被秦始皇所采納。李斯逐漸得到秦始皇的信任,不久便官為廷尉。他關於對六國采取各個擊破的政策,對秦始皇統一六國起到了積極作用。秦統一六國後,任丞相。他反對分封製,焚《詩》、《書》,禁私學等政治主張,都成為秦始皇加強中央專製主義集權統治的重要措施。後被趙高所殺。

扶蘇,是秦始皇的長子。《史記》稱讚他“為人仁”。陳勝、吳廣在起義之前曾認為用公子扶蘇的名義“為天下唱,宜多應者”。前212年,秦始皇坑儒,他曾經說:“天下初定,遠方黔首未集,諸生皆誦法孔子,今上借重法繩之,臣恐天下不安。”引起秦始皇的不滿,被派往上郡監視將軍蒙恬。扶蘇墓,在今陝西省綏德縣名州鎮東南山上。在縣城北3公裏處的“嗚咽泉”,傳說即當年扶蘇賜死處。

胡亥,即位秦二世後的七年間,賦稅傜役比秦始皇時還要繁重。不久即爆發陳勝、吳廣領導的農民大起義。後被趙高逼迫自殺於望夷宮。秦二世墓在今西安市南大雁塔之南。傳說他死後變成秦中厲鬼。漢高祖時,由專管祭祀黃河的巫師按時祭祀。

根據地方傳說整理,秦始皇出巡車隊由平原津進入沙丘平台先要經過武城,這是趙國為防止齊國侵入而屯兵的城邑,然後入廣宗縣境核桃鄉司馬莊,向西南行至件隻鄉張魏,再向西南行12公裏的路程,就可到達沙丘平台。張魏至沙丘平台中間要過一個大水窪,即薄洛津,車輛難以通過,所以繞道向西在東召鄉板台集過漳水(今老漳水)。過漳水時,秦始皇是用木板抬著過去的,後人稱其所經過的兩個地方為“皇上口”和“椅子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