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至平原津發病。
平原津,位於今山東平原縣城南30公裏處,地處黃河下遊。平原縣因戰國時趙國平原君食邑在此而得名。乾隆十三年(1748)《平原縣誌》記述:“平原津,舊誌雲在縣南六十裏,史記秦始皇三十七年出遊並海西至平原津而病。正義曰今德州平原縣六十裏有張公故城,東有水津焉,後名張公渡,恐此平原郡古津也。”
據《史記》記載,在秦始皇死前曾出現兩起天象災異,既有“熒惑守心”的天象災異,又有“山鬼持璧遮使者”的異常現象。《史記》認為這些都是秦始皇死前出現的凶兆。
“有墜星下東郡”。《史記》記載:“三十六年熒惑守心。有墜星下東郡,至地為石,黔首或刻其石曰:始皇帝死而地分。”前209年,天上有塊隕石掉在東郡,位置在今河南、河北、山東三省的交接處。有人在隕石上刻字說:“始皇帝死而土地分。”此事發生後,秦始皇曾派禦史審問那裏的人們,沒有人承認。於是就將居住在石頭旁的居民全部捉拿、殺掉,還焚毀了那塊隕石。對此,秦始皇悶悶不樂,命令博士製作《仙真人詩》,在巡遊的地方傳令樂師譜曲彈奏。
天文現象所講“熒惑”是火星,“守”是占據的意思,“熒惑守心”是說火星占據在心宿。《史記》說熒惑“出則有兵”,“心為明堂”,“角為天王帝廷”。又記載:“火犯守角則有戰,房、心,王者惡之也。”犯守即是占據,火星犯守房、心,君王將有大難,因此這種天文現象為君王所惡。火星(熒惑)在運行中,相隔一段時間,還會出現由順行變為逆行,再由逆行變為順行的過程。在順逆的轉變過程中就有留滯心宿或角宿的天象。日本齊藤國治、小澤賢二在《中國古代天文記錄檢證》中曾推算,前212年(秦始皇三十五年)二月九日火星由順行變逆行之後,曾在角宿留滯;前210年(秦始皇三十七年)三月二十一日火星由順行變逆行之後,曾在心宿留滯。因此,他們認為秦始皇死於秦始皇三十七年七月。《史記》記為“三十六年”是“三十七年”之誤。齊藤國治、小澤賢二還曾對前240年(秦始皇七年)“彗星先出東方,見北方,五月見西方”、“彗星複見西方十六日”進行推定:五月二十五日哈雷慧星先見於東方,六月三日見於北方,六月九日再見於西方,即所謂“五月見西方”,並畫出彗星運行軌跡圖。
“山鬼持璧遮使者”。這年秋季,使者夜間路過華陰平舒道,有個人手拿玉璧攔住使者說:“替我送給滈池君”。接著又說:“今年祖龍要死。”使者追問原因,那個人扔下玉璧卻突然不見了。使者獻上玉璧,並將情形上報。秦始皇聽後,沉默了許久說:“山鬼不過預知一年的事情罷了。”退朝後他又自言自語的說:“祖龍就是人的祖先。”他讓禦史考證玉璧,競是他在渡長江時所沉的那塊玉璧。秦始皇想通過占卜了解其中的意義,占得遷徙吉利一卦。於是遷移三萬戶到河北、榆中地區,並每戶受爵位一級。滈池君,是水神。秦始皇自稱以水德而統一天下,故以水神指秦始皇。“祖”同“始”,“龍”是天子的象征,“祖龍”是指秦始皇。所謂“今年”和所謂“不過知一歲也”,是指秦始皇三十七年。由此可以進步證明《史記》將秦始皇病死的時間記在三十六年是有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