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賊滅亡 禍亂賊子滅亡
聖德廣密 聖德深厚廣闊
六合之中 帝國普天之下
被澤無疆 受到無疆之福
皇帝並宇 皇帝統一天下
兼聽萬事 兼聽處理萬事
遠近畢清 遠近皆以清淨
運理群物 皇帝駕馭萬物
專驗事實 注意考核事實
各載其名 作到各有名分
貴賤並通 貴賤都通實情
善否陳前 善惡能夠公開
靡有隱情 沒有任何隱情
飾省宣義 飾罪惡染道義
有子而嫁 有了女子而嫁
倍死不貞 棄亡夫為不貞
防隔內外 內外要有區別
禁止淫佚 禁止淫蕩行為
男女潔誠 男女保持潔誠
夫為寄 丈夫如像公豬
殺之無罪 殺之可謂無罪
男秉義程 男子遵守原則
妻為逃嫁 妻子如果逃嫁
子不得母 兒子不認母親
鹹化廉清 要感化歸清正
大治濯俗 大治洗滌舊俗
天下承風 天下沐浴新風
蒙被休經 蒙受教化向善
皆尊度軌 都要遵循軌道
和安敦免 人人和好安定
莫不順令 互相勸勉聽命
黔首修潔 天下百姓純潔
人樂同則 共同歡樂守法
嘉保太平 善保天下太平
後敬奉法 教育後人敬法
常治無極 長治久安無窮
輿舟不傾 輿舟不能傾倒
從臣誦烈 隨從大臣頌功
請刻此石 請求刻立此石
光垂休銘 永遠光照千古
“始定刑名,顯陳舊章”等32字銘文,表明秦朝開始有了統一的刑事刑名。戰國後期,各國相繼變法,但是隻有秦國商鞅變法最為徹底,形成一整套的法律製度。秦始皇不僅繼承了商鞅變法的精神財富,而且還發展了戰國時期法家韓非的思想。秦始皇法治思想的特點是主張“凡是皆決於法”,提倡“重刑”。
“宣省習俗,黔首齋莊”等60字銘文,表明秦始皇進行風俗教化的整頓。秦始皇通過考察當地的社會風俗,了解到當地人民的生活習慣,從而有針對性的作出法律規定。會稽,曾是越人居住的地方,受楚文化的影響較大,社會風俗落後,婚姻形態還存在原始社會的遺風,在男女之間的關係上非常隨便。這種情形與秦的社會風氣完全不同,更是違背中原倫理道德規範。針對這種情況,秦始皇提出“禁止淫佚,男女潔誠”,既是進行移風易俗的教化,又是發出要符合倫理道德的法令。
秦始皇不僅對女子貞操作出了嚴厲規定,而且還曾經為婦女樹立了學習的榜樣。巴蜀有一個叫清的寡婦,她的祖上得到丹砂礦,獨攬獲利幾代,家產多的無法估量。清成為寡婦後,能守住先人家業,用金錢買通各方,借以自潔其身,堅守婦道,“禮抗萬乘,名顯天下”。秦始皇對她不僅待之有禮,而且為她修築了懷清台,讓人們來敬慕懷念她。
懷清台,在今四川省長壽縣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