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清道:“多謝前輩指點。隻是前麵五篇既已交代了具體的洗髓心法,那最後一篇難道竟是可有可無?”
“不然,不然!”那人說道,“最後一篇叫做《洗髓還原篇》,乃是記載了一些要點和原則。它更強調心的修煉。你先將它記牢了。此篇共六十句三百五十字,也不是太多,貴在領悟而已。其曰:‘易筋功已畢,便成金剛體。······雖具金剛相,猶是血肉驅。須照《洗髓經》,食少多進氣。······洗髓功已畢,徐徐方站起,······三年並九載,息心並滌慮。浹骨更洽髓,脫殼飛身去。······即說偈曰:口中言少,心頭事少,腹裏食少,自然睡少,有此四少,長生可了。’”
司馬清每聽他念一句,自己就跟著默念一句。待得那人念完,司馬清也已記完。聽的那人結束了,他不待吩咐,自己趕忙向那人複述了一遍。
那人笑著點了點頭,說道:“好記性。你現在把這六篇都連起來記在心中,切勿記錯了。出去以後老夫還有事相托。”
司馬清害怕自己忘了,也不敢問那人是什麼事。便趕忙照著那人所說,把《洗髓經》六篇都在腦中統統過了一遍。方才站了起來,向那人長施一禮道:“多謝前輩授以絕學!”
那人道:“記住了?”
“記住了。”
“好,很好!”那人說道:“但有一事你要記住,這《洗髓經》的前麵四部你現在就可以練習,而且要勤加。因為我已經幫你打通了任督二脈,現在你的真氣在體內可以任意自由的運行。現在你練習一遍,相當於平時的三到五遍。故而隻要你勤奮刻苦,現有的功力自然會成倍的增長。”
“那後麵兩部呢?”司馬清問道。
“這後兩部你卻不要著急。”那人說道:“後兩部看似簡單,實質深奧無窮。我自己揣摩了多少年,卻還是沒有弄懂。”
“哦?”司馬清驚異道,“請恕晚輩直言。這兩部也是教人運功調息之法,看不出有什麼深奧的地方。”
“是啊!老夫當年也是和你一個想法。但真的練了起來,才發覺遠沒有那麼簡單。”
“哦?不知有什麼深奧的地方?”司馬清問道。
“這也是我奇怪的地方。”那人說道:“我明明看出它的深奧,卻總找不到她的深奧。故而它的真義我總是領會不了。真是因為如此,這一瓶頸我總突破不了。”
“若連前輩都不能弄明白,在下就更不必了。”
“不然,不然。武功一道,一講天賦,二談機緣。我沒弄明白,是因為我一定是漏了什麼東西。你說不定將來機緣巧合,會有這種機緣。那時你弄懂了,在學它也不遲。”
“晚輩謹記教誨。”
“好,你記住了。老夫當年受少林的恩惠,欠他們一個人情。聽說現在的少林掌門乃是知真和尚,我知道他,確實是個仁慈大度的和尚,可以坐的這個位置······”
“知真方丈武功高強,武德仁厚,實是武林中道高望重的前輩。”司馬清說道。
“知真的武德自然沒有說的,”那人說道,“但武功高強一說,還須斟酌。當然,這也怪他不得。亂世之中,少林的武功秘籍也丟了不少。所以,我要還了少林的這個人情。”
“大師的意思是······”
“不錯,我是讓你將這本《洗髓經》還給少林。”那人說著,從床下拿出一本經書,交給司馬清,說道:“此經乃少林的鎮寺之寶。多年前我從一位武林前輩的手中贏了過來。但我答應,一生之中,我隻翻看一遍,在它歸還少林寺之前,也不許他人翻看。現在我托你將它歸還少林,你可能辦到?”
司馬清連忙站起,說道:“前輩仁厚,將此絕學完璧歸趙。晚輩代還,乃是舉手之勞,敢不從命?”
那人道:“你一定要親自把它交到知真方丈的手上,不可讓他人轉交,切記,切記!在半途之上,若有一人看了此經,你就取他雙目,若有十人翻看此經,你就挖了他們二十雙眼睛。”
那人說道後來,語氣森然。司馬清聽了不禁打了一個冷顫。他剛想開口,那人卻擺了擺手,說道:“當然,江湖之上高手如雲,很多人你不一定能夠應付得了。但你不要擔心,我傳你劍法,雖不能保你天下無敵,但一般的江湖高手你也可應付自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