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十一章說禪演武(2 / 2)

他剛才倒給圓慧的分明是一杯熱乎乎的茶!

現在,這杯茶變成了一塊冰,一塊冒著冷氣的白冰!

隻有一種解釋,那就是有人把這杯茶變成了白冰。這杯茶隻有他和圓慧接觸過。

他沒有這份功力。

這個人隻能是圓慧。

圓慧看著他笑道:“阿彌陀佛,這就是方寸,這也是天下。”

金無文對著明月笑道:“看來老和尚這就開始考校清兒了。”司馬清聽了此話,方才明白原來圓慧方丈用這種方法來考校他的武功。思量了一番,想到自己的內力雖然可以將冰化開,卻無論如何也不能把它重新煮沸了的。

臉上不由微微一紅,道:“大師功力深厚,晚輩自愧不如。”說著,便要將杯子遞回。

圓慧笑道:“這是水,也是冰,也是武功,也是禪理。”

金無文道:“大師高明。隻是禪理之說,金某實在不懂,不知大師可否告知我等?”

圓慧說道:“水如人生,無有常態。有時流淌隨形,有時結冰固行,都如人生種種。但人生須臾,變化往往出人意料。”

“晚輩明白了。”司馬清說道:“大師以水喻人,是在提醒晚輩不要驚詫人生的變化。人在得意之時,就如杯中沸水,自然無礙。但禍福相依,災難與得意本就如影隨形。在得意之間,往往是失意的埋伏。那時如無準備,就會驚慌失措,亂了陣腳。就像剛才晚輩接過大師的茶杯,看到裏麵不是清茶、而是白冰一樣。”

圓慧笑道:“正是,正是。少俠悟性奇高,可喜可賀。”

“不敢,不敢。”司馬清說道,同時暗運內力於掌中,大家聽的杯內嗤啦一響,不知司馬清弄了什麼玄虛。隻見他把杯子雙手捧起,又遞給了圓慧大師,說道:“晚輩不才,還請大師指點。”

圓慧接過杯來,看了一眼,笑了一下,隨手將杯中之物倒在桌上。大家一看,卻見圓慧倒出來的不是水,也不是白冰一塊,而是碎了的冰屑。

“無量天尊,司馬公子真是少年英雄。”明月誇道,“公子把內力傳到掌中,運入杯內,在我等不知不覺中將白冰震成冰屑。更難得的是,外麵杯體卻絲毫不見損壞。此等功力,老道是自愧不如的。”

“阿彌陀佛,看來這就是知遠大師的般若掌了。”圓慧說道:“此掌威力果然不同凡響,老衲今日開了眼界了。但恕我直言,少俠目前隻是學的了知遠大師的般若掌的外形,還未領略他的精髓。”

“哦?此話怎講?”司馬清問道,“大師父此掌,我也學了一十三年。”

“般若掌乃是少林絕技,是佛門掌法。”圓慧說道,“此掌學成,自有威力,在江湖上不是一般人能夠對手的了。但此掌的精髓卻不在其威力的巨大上,而是在內力的深厚上。你能隔杯碎冰,般若掌也已有七八分的火候。但你若想更上一層樓,卻不能照此下去。”

“是啊,大師父也是這樣說我。”司馬清說道:“但他又沒有告訴我如何另辟蹊徑,隻是說時機未到,待得時機到了,我自會領悟的。今得大師一說,不知可否見教?”

“阿彌陀佛,我佛慈悲。”圓慧笑道,“知遠大師乃是高僧,是說你少俠時機未到,不可貪多,多學了反倒無益。待你闖蕩江湖,經曆的事情多了,有了自己的人生的感悟,在由感悟入手,悟得他未傳的心得,才是正道。這正是由根而尋枝葉的方法。”

“大師是說般若掌剩下的兩層是靠各人的領悟,這種領悟要靠人生,要靠閱曆,把人生閱曆融入進去,這才是般若掌的精華所在?”司馬清問道。

“正是。”圓慧說道。

“多謝大師指點。”司馬清說著站起身來,對著圓慧雙手合什。

“那是老衲於少俠有緣,更是少俠自己的慧根。”圓慧說道,“你我既然有緣,老衲就送你一件禮物。”說著,從身上拿出一物,遞給了司馬清。

司馬清雙手接過,卻原來是一本書。打開一看,隻見書麵三個大字“般若經”。

原來,圓慧送給他的是一本經書。

圓慧說道:“司馬公子可於閑暇之中,閱讀此《般若經》,對你領會般若掌自有意想不到的功效。”

司馬清道聲多謝,剛要放入懷中,隻聽有人笑道:“什麼寶貝?何不借給我一看。”

跟著眼前人影一閃,自己不及反應,手中的經書卻被人劈手奪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