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夜裏,有個衣著破爛的人坐在他的身邊,過了一會,那人揪揪他的衣服,輕聲對他說:“我是禽滑厘,先生還認得我嗎?”孫臏大吃一驚,經過仔細辨認,確認是禽滑厘,便淚如雨下,激動地說:“我自以為早晚要死在這裏了。”禽滑厘說:“我已經把你的冤屈告訴了齊王,齊王讓淳於髡來魏國訪問,我們全都安排好了,你藏在淳於髡的車裏離開魏國,我讓人先裝成你的樣子在這裏呆兩天,等你們出了魏國,我再逃走。”禽滑厘把孫臏的衣服脫下來,給他手下的一個相貌與孫臏相近的人穿上,躺在那裏裝作孫臏,禽滑厘就把孫臏藏到了車上。第二天,魏王叫龐涓護送齊國的使者淳於髡出境,過了兩天,躺在街上的孫瘋子忽然不見,龐涓讓人查找,井裏河裏找遍了,也未見蹤影,龐涓又怕魏王追問,就撒個謊說孫臏淹死了。
孫臏到了齊國,陸續打聽到自己的幾位堂哥都已無音訊,才知道原來送信的人也是龐涓派人裝的。前前後後,這一場冤屈全由龐涓一人導演而成。
齊國的大將田忌是個很有才能的人,為人也非常的正直和厚道,他經人介紹,知道孫臏入齊,便親自出迎孫臏,將孫臏請進自己的官邸,用上賓的禮節款待他。一經談論,田忌更加佩服孫臏的才能,並暗暗慶幸自己喜遇良才,朝夕與他相處,並經常向他請教。
魏惠王二十八年(公元前342年),魏王派遣龐涓統率大軍去攻打趙國。趙國便聯合韓國共同攻打魏國,但屢戰失利,韓國急忙派遣使臣向齊國求救,齊威王乘勢起兵,派田忌、田嬰為將軍,孫臏為軍師,統率齊軍去救韓。
孫臏早已籌劃得當,大將田忌按照孫臏的計謀,並不直接去救韓,又把十多年前的故伎搬來照用,統帥大軍逼向魏國的都城大梁。魏將龐涓聽到這個消息,又是無可奈何,隻得放棄攻韓,率領大軍日夜兼程回救魏國。
但這次與上次有所不同,那就是魏國的軍隊還有強大的實力,由於打敗了韓國,士氣還很高漲,所以,龐涓似乎並不懼怕孫臏。孫臏獲悉龐涓回師魏國的情報,並不主動迎擊魏軍。孫臏對田忌說:“魏軍強悍勇猛,一向輕齊,齊軍被號稱為膽小怕事,善於用兵的人就要利用這樣形勢,使其有利於自己。兵書上說:‘百裏而趨利者蹶上將,五十裏而趨利者軍半至。’我們可以裝出膽小怯陣的樣子來引誘魏軍。”田忌問孫臏說:“如何引誘魏軍呢?”孫臏認為應該利用魏軍自恃驍勇,輕視齊軍,急於與齊軍決戰的心理,建議田忌采用“退兵減灶”來引誘、消耗敵軍,在馬陵設伏。孫臏說:“可以用退兵減灶的辦法,命令齊軍在魏境先築十萬人煮飯用的灶,第二天築五萬人煮飯用的灶,第三天築三萬人煮飯用的灶,龐涓見到齊軍鍋灶頓減,就會認為齊軍膽怯,士兵逃亡眾多,就會趾高氣揚,盲目自傲,拚命地追擊齊軍,我們可以乘勢伏擊魏軍。”
龐涓統率大軍回魏,本想與齊軍決一死戰,不料齊軍掉頭東撤,便命令全軍緊緊追趕。龐涓追蹤了三天,發現了齊軍鍋灶的數目倍減,非常高興,說道:“我本來就知道齊軍膽小怕事,進入魏境僅僅二天,齊軍逃跑的士兵就已經超過半數了。”便命令放棄步兵,丟下輜重,隻率領輕車銳騎,將兩天的路程並做一天走,馬不停蹄,拚命追趕齊軍。
孫臏估計龐涓的行程,晚上當到達馬陵。又見馬陵道路狹窄,地勢險要,兩旁是山,林多樹密,恰可以伏擊魏軍。便命令士兵伐木塞路,留下一棵大樹,剝去大樹的外皮,在白色的樹幹上寫道:“龐涓死於此樹之下!”幾個大字,又派遣一萬名射箭高手,埋伏在山路兩旁,對他們說:“夜裏看見火光亮起,就一齊放箭。”
當天夜晚,龐涓果然率領魏軍趕到馬陵,軍士向龐涓報告:“有斷木塞路,難以前進。”龐涓一麵上前察看,一麵指揮軍士搬木開路,忽然見到前麵有一棵大樹,上麵白木顯露,隱約有字,便令人點起火把,親自來到大樹下察看,在火光的照耀下,龐涓看到上麵的那行字,大吃一驚,急忙命令魏軍撤退,已經來不及了。埋伏在山路兩旁的齊兵萬箭齊發,魏軍頓時大亂,四散奔逃。龐涓身負重傷,自知智窮兵敗,便拔劍自刎。齊軍乘勝追擊魏軍,俘虜了魏國的太子申回國。
點評:
孫臏能忍,麵對龐涓的非人迫害,他能戰勝自我,心如止水;在與龐涓的決戰中,他更能忍,以弱示敵,不為龐涓的囂張所動,然後出奇兵而破之。如此,孫臏甘心受辱、顛瘋用詐而成大事被傳為美談,更讓人們知道了他是個名揚天下的軍事家。
7.司馬懿:韜晦隱忍大師
要忍就忍出個名堂來,司馬懿在中國曆史上並不是一個一般的人物,連諸葛武侯也懼之三分,何況曹魏後人呢?果然司馬懿以隱忍之計奪了曹家天下,實在是高明之極啊!
與諸葛亮相比,司馬懿雖然不是賢相,沒有呼風喚雨的本領,但卻是一個實實在在的人物。司馬懿不僅是將帥之材,還是君王之材。他能屈能伸,善於裝瘋避禍,善於尋求時機,善於識人用人,終於一舉除掉了曹爽勢力集團,使曹魏變成了司馬氏的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