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小不忍則亂大謀:忍為大材大智(1)(2 / 3)

晉太元八年(383),苻堅大舉進攻晉室,與晉將謝石、謝玄在淝水展開激戰,結果遭致慘敗。前秦諸路兵馬中,隻有慕容垂一軍完整地保全下來,苻堅帶領千餘人殘兵敗將逃到了他這裏。慕容垂的兒子慕容全覺得這是天賜良機,便勸父親乘機拿下苻堅,不要拘泥於忘恩負義的小節。但慕容垂以為時機尚未成熟,要等苻堅北歸後內部裂痕更深時再動手,到那時“既不負宿心”,又“可以義取天下”。他弟弟慕容德不同意“負宿心”的說法,認為自古以來就弱肉強食,不可錯過報仇雪恨、複興燕國的機會,如果“當斷不斷”,就會“反受其亂”。老謀深算的慕容垂則認為前秦衰亡在所難免,苻堅授首臣服的機會不會沒有;他現在之所以不舉事,是要等到別人襲擊苻堅的關西地區時,他再拱手平定關東。所以他才說道:“關西之地肯定不會歸我所有,自然會有人騷擾進攻那一帶,而我正可以不費力氣地占據關東。君子不怙亂,不為禍先。姑且走著瞧。”隨即把自己那支完整的軍隊交由苻堅指揮,更增加了苻堅對他的信任感。

苻堅北還至澠池時,慕容垂請求去鄴城祭拜祖墓,權翼勸諫苻堅道:“慕容垂是為了避禍才來歸順的,並非因為仰慕陛下的仁德。陛下對他裂土封侯,讓他領兵守城,根本就滿足不了他的心願。他這個人如同鷹一樣,饑餓時飛來依人,飽了後便高飛而去,一遇氣候,定然要施展淩雲大誌。請陛下趕快約束他,別讓他隨心所欲。”可苻堅不聽,不僅批準他赴鄴,還派人領兵護送他。

慕容垂抵達苻堅子苻丕鎮守的鄴城後,苻丕請他領兵兩千征討反叛的翟斌,又派親屬苻飛龍率兵一千隨行,實際上是令其監視慕容垂。慕容垂要求入城拜謁祖廟時,遭到了苻丕的拒絕。他便私自潛入城內,其祖廟的守吏禁止他拜謁,他一怒之下殺死守吏而去。到了河內,他立即坑殺了苻飛龍及隨行的士兵,然後招兵買馬,拉起了一支隊伍。晉太元八年(383)十二月,鮮卑人乞伏國仁以隴西為根據地,舉起反叛苻堅的大旗。慕容垂見時機正好,便於次年正月,自立為燕王,正式開始了攻擊恩人苻堅的軍事行動。不到兩年後,苻堅死於秦王姚萇之手,而慕容垂則登極稱帝,亦即後燕的開國君主。

點評:

學會忍耐,等待時機,才能取得成功,才可能成為笑到最後的人。由此可見,忍耐和堅持的種子雖苦,但是他結出的果實卻是甜美的。

3.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在傳統社會裏,有多少君王自詡為善於韜光養晦,可又有幾位帝王能真正做到韜光養晦呢?“不鳴則已,一鳴驚人;不飛則已,一飛必衝天”,說的是楚莊王的忍,他忍了三年,終於成為春秋五霸之一,可算得上是忍中高手了。

在楚莊王繼位之前,楚國的內政可謂經曆了長期的混亂。楚莊王的爺爺楚成王企圖爭霸中原,被晉國在城濮之戰打敗,不久又禍起蕭牆,起初,原定商臣為太子,但後來楚成王發現商臣眼如黃蜂,聲如豹狼,認為這樣的人生性殘忍,想改立太子,商臣是個十分有心計的人,他聽到風聲,就積極行動起來,為了把事情弄清楚,他故意設宴招待姑母,在宴上輕侮姑母,商臣的姑母果然憤怒地說:“怪不得你父親要殺了你另立太子!”因為楚成王遇事總與妹妹商量,所以,商臣認為姑母的話證實了傳言。他連忙向老師潘崇問計,潘崇問:“你願意奉事公子職嗎?”商臣說:“不願。”又問:“你能逃出楚國嗎?”回答說:“不能。”潘崇最後問道:“你能成大事嗎?”商臣堅決地說:“能!”

公元前262年,商臣率人衝進宮廷,要殺掉父親自立。成王喜歡吃熊掌,這時紅燒的熊掌尚未燒熟,成王請求等吃了熊掌再殺他,商臣說:“熊掌難熟。”他怕夜長夢多,外援到來,就催促成王上吊自殺,自己即位為楚穆王。

穆王在位12年,死後由子侶即位,是為楚莊王。

楚莊王當時很年輕,即位之始,他並未像其他新君那樣雷厲風行地幹一些事情,而是不問國政,隻顧縱情享樂。他有時帶著衛士姬妾去雲夢大澤遊獵,有時在宮中縱酒觀舞,渾渾噩噩,無日無夜地沉浸在聲色犬馬之中。每逢大臣進宮彙報國事,他總是不耐煩地回絕,任憑大臣們自己辦理。他根本不像個國君,朝廷上下也都拿他當昏君看待。

看到這種情況,朝中一些正直的大臣都感到十分著急,許多人都進宮去勸諫,可楚莊王不僅不聽勸告,反覺得妨礙了他的興趣,對這些不著邊際的勸告十分反感。後來幹脆發了一道命令:誰再來勸諫,殺無赦。

三年過去了,朝中的政事亂成一團,但楚莊王仍無悔改之意。在這期間,他的兩位老師鬥克和公子燮攫取了很大的權力,鬥克因為在秦、楚結盟中有功,楚成王沒給他足夠的報償,就心懷怨憤;公子燮要當令尹未能實現,也心懷不忿,二人因此串通作亂。他倆派子孔、潘崇二人去征討舒人,又把二人的家財分掉,並派人刺殺二人。刺殺未成功,潘崇和子孔就回師討伐,鬥克和公子燮竟挾持莊王逃跑。在到廬地時,當地守將戢黎殺掉了他們,莊王才得以回郢都親政。就是經曆了這樣的混亂,楚莊王仍不見有甚起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