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的人兒因為追得太緊,顯然體力已透支,隻見得嬌喘籲籲,臉色緋紅,發髻和衣衫都有幾分散亂。李世民趕緊扶她下馬,齊王妃腳下一軟,趁勢倒在了李世民懷中。李世民一時不知所措,實際上,他對這位嬌柔嫵媚的弟媳早就有幾分留心,尤其是每次歡宴中,獨有她淺笑中總微露著一絲憂鬱,李世民見了不免產生些憐香惜玉的念頭,他也知道一些他們夫妻不睦的情況。
齊王妃斜倚在李世民懷中,一雙水汪汪的大眼睛迷蒙地盯住李世民有些慌亂的雙眼,幾顆晶瑩的淚珠無聲地從她眼中泌出,掛在長長的睫毛上和桃花般的腮邊。這個齊王妃,早已對英武絕倫的夫兄李世民產生了傾慕之情,再加上李元吉對她的冷落,使她一顆芳心暗為李世民而動。
一個是千般憐愛,一個是萬種柔情,兩個人終於緊緊擁抱在一起,齊王妃與李世民的情緣就在這片春天的綠樹林中萌生了。從這以後,隻要李世民回朝,總是想辦法接近齊王妃。正好李元吉整日縱情酒色,夜不歸宿,給李世民與齊王妃的私情提供了不少機會,這種婚外之情,充滿新奇與刺激,令李世民與齊王妃都沉醉不已。這也為後來,李世民對李建成,李元吉痛下殺手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由於太子李建成貪酒好色,無所作為,唐高祖時常加以訓斥,並流露出改立秦王李世民為太子的意圖。於是李建成開始惶惶不安,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他聯絡了三弟李元吉,陰謀策劃除掉李世民。在手下謀臣的極力慫恿下,李世民迫不得已策劃了“玄武門之變”,一舉殺死了李建成與李元吉。一場骨肉相殘的鬥爭,令他們的父親唐高祖痛心疾首,他迅速麵對現實,立李世民為太子。
為了防止冤仇相報,永無絕止,高祖被迫忍痛下詔,誅殺建成及元吉諸子,斬斷複仇的根源,以換取朝國的安定。不久,李世民又逼父親退位,由他自己繼任皇位,史稱“太宗”。
齊王妃此年方23歲,連連目睹了丈夫和自己的一子一女慘死親人刀下,鮮血淋漓的慘狀深深印進了她的記憶,她已欲哭無淚。按舊製,已成寡婦的齊王妃將被收入宮中,因太子李世民與她有一段不解之情,因此決定把她賜給李世民。無論如何,她已無法接受這個昔日的情人,於是聲嘶力竭地要求賜她一死,並拚命地以頭撞地,仿佛已成了一個瘋婦。李世民把她安置在太子府中,百般好言勸慰,並命妻子長孫太子妃也耐心地予以開導。楊矽媚激憤的情緒慢慢平複下來,最後也隻好無可奈何地接受了命運的擺布,成了秦王李世民的側妃。
點評:
李世民在曆史上的豐功偉績,大家有目共睹,在治理國家方麵他不愧為一代明君。然而,在奪弟媳這件事情上卻為很多人所不齒,這也讓他的名聲受到了非常大的損害,真是“英雄難過美人關”啊!
8.多情天子,輕佻嫖客
宋徽宗趙佶一表人才,風流倜儻,琴棋書畫,無不通曉,與南唐的李後主確是十分相似。唯一不足的是缺少當皇帝的莊重和嚴肅,給人的感覺是聰敏有餘,厚重不足。一天到晚在宮女的石榴裙下如狂蜂浪蝶一般,對下人也嘻皮笑臉,還踢得一手好氈球,所以整天和這些廝役滾在一起。
按皇家規矩,趙佶是當不了皇帝的。但曆史的機緣偏偏把這位風流皇子推上了皇帝的寶座。宋哲宗死後沒有兒子,所以繼大統的人隻能在宋神宗的其他幾個兒子中挑選。在挑選時,皇太後劉氏力排眾議,主張要端王趙結繼位,宰相章悖卻反對,說:“趙佶輕佻,不可以君臨天下,將來有誤蒼生。”但皇太後不聽,一再堅持“端王當立”。於是,趙佶當上了皇帝,史稱徽宗,時間是元符三年(1100年)。
客觀地說,作為一個藝術家,趙佶是合格的,不僅書法好,丹青繪畫出類拔萃,而且詩也寫得好,不僅來得快,還頗有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