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周直撲鄴城。高緯退守鄴城尚有精兵十萬,這位不愛江山愛美人的皇帝居然“病急亂投醫”,一麵祈求菩薩保佑,一麵將皇位傳給太子高恒,自己帶著馮小伶自部城往東逃奔青州,北周順利地取得鄴城。後來北齊後主高緯、太子高恒、馮小伶等人均被擒獲,北齊滅亡,黃河流域再度統一。
北齊本較北周強大,由於北齊後主寵愛馮小伶,而使朝政紊亂,民不聊生,臨事又一而再,再而三地坐失戰勝的契機,終至一蹶不振,而遭亡國之痛。北齊自高洋開國到高緯被擒,僅28年的時間,誰能低估女人的作用呢?
高緯被解往長安,受盡屈辱後終於被殺,馮小伶被北周皇帝的弟弟宇文達所得,不久宇文達被楊堅所殺,她又作了武將李詢的偏房,受盡了大妻的折磨,舂米、劈柴、燒飯、洗衣等吃重工作之外,還不時地遭到叱責和鞭打。馮小伶哪裏經得起這樣的摧殘,最終自縊而死。
點評:
齊後主愛美人,這是無可厚非的,試問天下豪傑,誰不願意“抱得美人歸”,但因為美人而放棄事業,甚至因為美人而敗國身亡就不是那麼明智的行為了。
7.英雄難過美人關
唐高祖李淵有三個兒子,分別是長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和三子李元吉,這三兄弟中最有才能的要算李世民。當初李淵任太原留守時,李世民就深觀遠察,立下建業之心,不但自己文武雙備,而且折節下士,手下招集了一大批能人誌士、武將謀臣。李淵在太原揭旗起兵,起用李世民為統兵大將,進軍長安之前,李淵對他許下承諾:“事若有成,一定立你為太子。”
攻陷隋都長安後,李淵即位成為唐高祖,封李世民為秦王,拜尚書令。由於當時群雄四起,天下未定,必須由李世民率兵南征北討,成就統一天下之大業;若這時立他為太子,按朝規就必須謹言守身,留在東宮韜養資望,所以形勢讓李淵無法當即履行他的諾言。而李世民自己也深以統一大業為重,並不十分追究名分,反而一再推讓,建議立哥哥李建成為太子。
長子繼位,這原本是既成定例的,既然李世民辭讓再三,李淵也就順水推舟立了長子為太子,並封三子李元吉為齊王。
分工既定,李世民緊接著就統帥大軍南北征戰,幾年之中,先後平定了李密、竇建德、王世充、劉武同、劉黑蘭、蕭銑、薛仁杲等割據一方的梟雄。當李世民在外麵備嚐艱苦,浴血奮戰的時候,他的兄弟建成和元吉卻盤踞在京城中花天酒地,聲色犬馬,過著逍遙奢華的日子。也就是在這段時間裏,李元吉娶下了大美人楊矽媚為妻。
齊王妃楊矽媚是原本是長安市內一個紅得發紫的歌舞妓,容貌嫵媚,性情妖嬈,又通曉詩文,能歌擅舞,曾令長安無數公子哥兒追逐傾倒,最終嫁給了李元吉,成了齊王妃。
與李世民偉岸的外貌、寬厚穩重的性格恰好相反,齊王李元吉是個相貌粗陋、性格陰險狡詐的人,成婚前,他利用自己的家世地位,再加上花言巧語,千方百計地把楊矽媚騙上手,婚後不久他對妻子司空見慣的美貌開始膩味,又開始在外麵獵豔調情,把一個花兒一般的嬌妻冷落在空房中。生性多情的楊矽媚心裏感到十分委屈,她百般逢迎,想重新討回丈夫的柔情,也規勸李元吉少在外麵沾花惹草,多花點時間陪自己。李元吉這時完全撕開了過去那層溫情的麵紗,毫不掩飾地露出他冷酷粗魯的本性,常對嬌妻橫加嗬叱,或不理不睬。柔情款款的齊王妃傷心至極,常獨對春花秋月,悲歎自己的命運,惋惜虛度的芳華。
每當李世民趁戰爭的短暫空隙返回京城晉見父王時,他的兄弟太子建成和齊王元吉,基於一種補償的心理,三天兩頭地巧立名目,請他一同吃喝玩樂,享受一番,算是對他的慰勞。畢竟是兄弟盛情,又難得見上一次麵,無暇於聲色之樂的李世民這時不忍拂去兄弟的一片好意,也就常常欣然應邀前往。於是,在這一短暫時期內,兄弟之間和樂親密,盡享天倫之樂。
一個暖陽融融的春日,三兄弟各自攜帶家小一同到京城近郊的山坡上嬉遊賞春。春風拂麵,清爽宜人,藍天白雲下,大家馳馬原野,追逐嘻戲,每個人都感到特別舒暢。秦王李世民平日裏戎馬倥傯,廝殺疆場,難得有今天這種悠閑寧靜,因而心情特別爽朗,他揚鞭策馬向遠方的山腳飛馳而去。開始尚有幾騎人馬追隨著他,漸漸地都落後散開了,待到了山地的樹林裏,他回頭一看,遠遠地隻有一騎跟了上來,他感到十分快活。等那匹馬跑近一看,馬上居然是他的弟媳——齊王妃楊矽媚,他甚覺驚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