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紅顏多是禍水:溫柔鄉,英雄墓(3)(1 / 3)

次日,玄宗一行來到馬嵬坡(今陝西興平縣西)。這時,早就恨透了楊氏兄妹的禁軍士兵,見玄宗和楊國忠在國難當頭的關鍵時刻,不僅不率軍抗擊叛軍,平定叛亂,反而棄城逃走,再也忍受不下去了。於是在龍虎大將軍陳玄禮的率領下,包圍馬嵬驛,殺死了罪大惡極的楊國忠及他的兒子、戶部侍郎楊喧和楊貴妃的3個姐姐,即韓、虢、秦三國夫人。並要求玄宗賜死楊貴妃,玄宗眼見大勢不可逆轉,隻得含淚下令,一代豔妃香消玉殞。

點評:

美是個永恒的主題,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盡管社會各階層人們在身份、地位、年齡等各個方麵存在諸多不同,但在對美的欣賞和熱愛上卻是共同的。因而美應是人類共同追求的一大目標,是人類共同的物質和精神財富。這倒不是對楊貴妃的獨蔭庇護,而是站在曆史的角度來客觀的分析問題,當弄懂這些道理後,不知人們是否對“安史之亂”有了重新認識?

5.兒女情長,天子氣短

在漫長的封建社會裏,出現了許多頗有文情雅誌的風流天子。他們不理朝綱,不問國事,卻喜愛吟詩作畫,鬥雞走馬。這種對文情的專注和偏好,實際上是肆虐情感的又一種表現形式。作為皇帝,他們顯得昏庸、無能、以亡國之君遺名曆史,作為文人騷客,他們顯得才華橫溢,有的甚至在中國文學史上也占有重要一席。這種曆史角色的錯位,是他們排斥理性,恣情縱意的必然結果。

南唐後主李煜在政治上與劉禪、陳叔寶一樣,是怠政誤國的典型,本無可稱道。然而他在中國曆代君主中名聲並不壞,這除了他不是一個暴君外,最重要的是他在文學上頗有成就。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這詞就是南唐後主李煜留下的。

李煜是在宋太祖建隆二年在金陵(也就是今天的南京)繼位為帝的。他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不失赤子之心,感性多於理性,這是作為統治者最大的短處,而是作詞人的最大長處。從褒義的方麵說,他是一個仁慧聰敏,能文會畫,精通音律的文士;從實際一點說,他生性柔弱,不切實際,根本沒有處理國家大事的才能。他自號“鍾山隱士”。王國維的《人間詞話》也說:“詞至李後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乃度儉工之詞,而為士大夫之詞。”

李煜即位,眼看雄才大略的趙匡胤,先後討伐南平、後蜀、南漢,膽顫心驚,天天憂愁,而所能做的又隻是與臣下酣宴,守著幾個女人,了不盡的春花秋月,有著剪不斷,理還亂的愁懷。

在李煜一生的女人中,首先就要講到窅娘。一個充滿情感的詞人,對於周圍的事事物物,都有一種異於常人的執著與愛戀,對於異性更有著一種獨到的欣賞能力。一般男人欣賞女人,依次有四個重要部位,即:眼睛、頭發,身段和足部。眼睛的美態自然也包括了麵部五官的搭配,頭發的美態想必連帶著發型及飾物,身段的美態範圍更為廣泛,包括豐乳、皓腕、纖腰、曲臀、膚色,特別是足部的欣賞,除了有形的美腿和纖腳之外,還必須充分發揮聯想,它所象征的一些隱而不顯的特殊意義,隻有充滿靈性與感性的人,才可能想像得到。

窅娘就是以一雙小腳,細嫩挑巧,擅長《霓裳舞衣曲》而得到李後主的寵幸的。對窅娘善舞,後人有宮城一首詠歎:

紅羅疊間白羅層,簷角河光一曲澄;

碧落今宵難得巧,淩波妙舞月新升。

窅娘當時為了使足部更美,常常用錦帛纏裹雙腳,屈作新月形狀。女子纏足蔚然成風是從五代開始的,窅娘不是女子纏足的第一人,但不可否認的是,由於南唐的宮廷生活為當時一般人所豔羨,而窅娘又是一個絕色的美人兒,對婦女的纏足是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的。於宋之後,名媛閨秀爭相仿效,逐漸遍及全國各地,愈纏愈小,都以“三寸金蓮”為婦女的美態標準,以至於一直流傳到民國初年才徹底廢除。對於中華民族的健康與習性影響至深且巨。

由於李煜的異想天開,窅娘的實地執行,使他們比當年的肖卷寶和潘巧兒更進了一步。這種摧殘肢體的作法,罪在李後主,因此有些因果論者,都說李後主歸宋之後,被宋太宗以“牽機藥”毒死,死時四肢曲縮像在牽機,就是他設計女子屈纏雙足的報應。

有年元宵,在皇宮正殿中李後主用黃金鑿成一座蓮花,繞以珍寶纓絡,光輝奪目。那蓮花的中心,又生出一朵品色瑞蓮來,細樂聲中窅娘在上麵翩然起舞,李後主與周後並肩欣賞。事實上在李後主的心中窅娘也不過是比較特殊的歌妓而已,真正令李後主傾心相愛的還是周後。

周後有大小之分,大周後名薔,小周後名薇,兩姐妹都是錢塘美女。關於大周後,《南唐書》載:“後主昭惠周後,通書史,善歌舞,尤工鳳蕭琵琶。唐朝盛時,霓裳舞衣曲為宮廷的最大歌舞樂章,亂離之後,絕不複傳,後(大周後)得殘譜,以琵琶奏之,於是開元天寶之餘音複傳於世。”

太周後懷孕了,正是破瓜年紀的妹妹周薇應姐姐之邀來到內宮服侍姐姐。俗話說:“妻不如妾,妾不如婢,婢不如偷,偷不如偷不著。”偷情的滋味,使李後主感受到從來未曾嚐試過的激情與奇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