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紅顏多是禍水:溫柔鄉,英雄墓(3)(2 / 3)

李後主對周薇久已暗中垂涎,現在她已來到宮中,如何還肯輕輕放過,於是命心腹宮人將她引誘到後苑紅羅小亭裏麵。紅羅小亭是李後主在禦苑之中建的,罩以紅羅,押以玳瑁象牙,雕鏤得極其華麗,儀容兩人棲止。李後主遇到美貌宮人,中自己意的,便引至亭內,任意臨幸。當周薇被引進來,看到後主,看到那一切,不覺紅潮暈頰,嬌羞無地。事實上周薇常常對鏡自憐,深恐自己的這般才貌,將來落入庸俗人手裏,她見後主看中了自己,一寸芳心,早已許可,現在見了後主卻不得不做出嬌羞的樣子,故意推卻,無非是進一步吊起後主的胃口,一經後主再三央求,就半推著順了後主。後主是個風流天子,得了小姨子這樣的可人兒,心中得意非凡,便形諸筆墨,填了菩薩蠻詞一闋,把自己和小姨子的私情,盡情描寫出來。

大周後難產,再加上產後失調,不久去世,周薇順理成章地當上了皇後。從此李後主把那六宮粉黛看得有如塵土一般,那小周後更是想盡千般辦法,惹得李後主心迷意醉。

小周後性喜焚香,自出巧思,製造焚香的器具,有把子蓮、三雲鳳、折腰獅子、小三神字、金風口罌、王太古、雲華鼎等數十餘種,每天垂簾焚香,滿殿氤氳,她坐在其中,如在雲霧裏麵,望去如神仙一般。小周後還挖空心思,想出一個法兒,用鵝梨蒸沉香,放在帳中,既無煙焰黛灼之患,又沁人心脾,令人心醉。特別是鵝梨蒸過的沉香遇到人的汗氣,便變成一種甜香,因而即使在夏天,李後主和小周後的性生活也趣味無窮,小周後心中高興,叫它“帳中香”。

小周後非常喜歡綠色,所穿衣服,都尚青碧。豔妝高智的小周後,配以青碧衣裳,衣裙飄揚,更覺飄逸風生,妃嬪宮人,一齊效法。有一個富人,染成一匹縐絹,曬在苑內,夜間遺忘未曾收取,為露水所沾,第二天一看,其色分外鮮明,後主與小周後見了,一齊稱美,於是妃嬪宮人,竟收露水,染碧為衣,號為“天水碧”。

後來李後主又在妃嬪宮人的妝束上,想出一種新鮮飾品,用速陽進貢的茶油花子,製成花餅,或大或小,形狀各別。令妃嬪宮女淡妝素眼,縷金於麵,用這花餅裝點在額上,叫‘百花妝”。一群群的宮女,都穿了縞衣素裳,鬢列金飾,額施花餅,行走起來,遠遠望去好似廣寒仙子一般。

後主十分歡喜。就這樣李後主天天與小周後商議新鮮法子消遣時光。小周後陪伴著李後主過著美滿歡娛而又風流浪漫的生活。幾年之間,大宋政權又削平了其他幾個小國,把下一個目標指向南唐。按宋太祖趙匡胤的說法是:“江南何罪,但天下一家,臥榻之旁,豈容他人酣睡。”太祖開寶七年,終於派大將曹彬率軍攻略南唐。

四十年來家國,三千裏地山河;鳳閣龍樓連宵漢,玉樹瓊枝作煙蘿,幾曾識幹戈?一旦歸為臣虜,沈腰潘鬢消磨;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唱別離歌,垂淚對宮娥。

南唐李後主寫罷降表,寫下這首沉痛的《破陣子》,被押解北上汴京。這闋詞曾經引起後世莫大的非議,都認為李煜拜辭祖廟,北上而為巨虜,理應對著祖宗碑位痛哭流涕,愧對列祖列宗,愧對錦繡山河,愧對黎民百姓,而李後主卻是垂淚對宮娥。開寶九年元宵節剛過,李後主到了汴京,穿著白衣到明德樓去見宋太祖,被封為違命侯。

南唐降帝李煜當初是堂堂一國之君,現在過著以淚洗麵的生活,對比之下,這種強烈的反差,使李煜心裏很不平衡。他不是劉禪那種“樂不思蜀”的植物人,他有思想,有藝術才華,盡管嘴上不能說,行動上不能做,但可以通過藝術來反映自己的內心世界,也許會使自己好受一些。於是他就在當囚徒期間,以血和淚寫成了許多千古不朽的傳世詞作。

《虞美人》,就是其中的一篇: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隻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點評:

李煜,充其量隻能是一個病態的唯美主義詞人,根本沒有半點政治家和治國君主的意誌。後期由於他成了亡國之君,所以其作品表現了濃厚的感傷情緒,盡管形象鮮明,語言生動,在藝術上也具有一定的水平,但作為一個君主來說,隻能是自歎自悲的挽歌。正因為如此,因而有人說他本來是個天才詩人,竟當了君主,從而使他痛遭不幸,真是曆史的誤會。

6.齊後主:不愛江山愛美人

北齊建國17年後,高緯即位,就是北齊後主,時年13歲。他是個標準的紈絝子弟,醇酒美人,聲色犬馬,過著豪奢浪漫的生活,用珍珠串綴而成晶光閃耀的羅衫,用寶石鑲嵌在玉輦上,日日夜夜與後嬪宮妃廝混在一起,過著醉生夢死的生活。昏庸、淫亂最後導致國破家亡。亡國之後高緯不念喪國之痛,反而哀求北周皇帝宇文邕賜還他寵妃馮小伶,是個十足的不愛江山愛美人的浪蕩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