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紅顏多是禍水:溫柔鄉,英雄墓(2)(2 / 3)

公元前482年,吳王帶領大軍前往衛國的黃池約會諸侯,並請當時的霸主晉定公來“歃血為盟”,推吳國做盟主。就在這時,越王見到機會來臨,派範蠡為大將攻吳,連打勝仗。夫差得到消息後,用武力逼迫晉定公等推他為盟主,匆匆回師。但終因旅途疲勞,軍心渙散,連打敗仗。吳王派伯嚭去講和,範蠡看到吳國一時難滅,就暫時撤兵講和。

吳國失敗後,西施假裝向吳王請罪,要求吳王處死她這個越國人。吳王卻說:“人生下來就會有個地方,你又不是攻打吳國的人,也不是勾踐的親人,為什麼要領罪呢?”從此以後,吳王十分消沉,經常陪著西施喝悶酒。

公元前478年,越國再次興兵伐吳,這時的吳國已衰敗不堪,難以抵擋越軍的攻勢。吳王隻得退守姑蘇城,因城牆堅厚,一時難下,越國采取了長期圍困的戰術,圍了兩年,終使姑蘇城“士卒分散,城門不守”。公元前473年,姑蘇城破,夫差率眾逃至姑蘇台上,派王孫雄袒衣膝行至勾踐麵前說:“往日吳王在會稽得罪了您,不敢同您交好了,隻願為越王臣虜,以贖前罪。”

越王心有不忍,意欲應允,範蠡忙上前說:“往日上天把越國賜給您,您卻上違天命而不接受,才會有今天;今天上天把吳國賜給我們,我們如不接受,那就有違天理了。”勾踐毅然擂鼓進軍,吳王自殺,吳國滅亡,吳國全土為越國據有。

點評:

美好的東西終歸是美的,不管當時人們怎樣對待她、評價她,因為美是永恒的主題。人性、倫理、親情、權力在美這一主題麵前顯出了其劣根性和脆弱性一切都顯得是那麼的微不足道。這或許正是人類生生不息所追尋的東西。

4.“安史之亂”中的楊貴妃

究竟是誰導致了“安史之亂”?曆史的結論是:楊貴妃絕對逃脫不了幹係。

千百年來,唐明皇與楊貴妃的愛情故事,為世人所極盡渲染,而且這其中還有大詩人李白與唐、楊二人的話題,更為這段曆史增添了不少色彩。白居易還專門為唐玄宗、楊貴妃的愛情生活寫了長詩《長恨歌》。

可是在幾千年的封建社會中,封建統治者一麵千方百計獵取美色,肆意摧殘,以飽私欲。一麵又假惺惺地打出一種衛道者的招牌,把受其摧殘遭受不幸的女子歸為“紅顏薄命”之類,又把自己因貪色而誤政、誤國的罪過歸咎於“美人禍水”之列。久而久之,就在社會上形成一種根深蒂固的傳統觀念。

唐玄宗是唐朝很有作為的一個皇帝,同時也是個很風流的皇帝。也許是應了“自古帝王皆好色”之說吧,唐玄宗妻妾成群,在所有的女人當中,玄宗獨寵武惠妃,怎奈紅顏薄命,武惠妃中途病逝,使得唐玄宗傷感不已。後經高力士和玉真公主的撮合,唐玄宗又瞄準了兒媳楊玉環。楊玉環初嫁壽王李瑁,李瑁是唐玄宗與武惠妃所生的兒子,子隨母貴,因此壽王也深得玄宗的喜愛。

楊玉環嫁入壽王府一年,夫妻便隨唐玄宗與武惠妃一行回到了長安,居住在壽王宅邸。最初的婚姻生活是甜蜜的。壽王非常寵愛這個年輕美麗的妻子,二人常常相擁在花園漫步,或並肩攜手外出遊玩。玉環喜愛樂舞,壽王便專門請王府中的著名樂工教習。這對年輕人朝則同出,夕則同寢,沉浸在浪漫的愛情世界之中。楊玉環的風姿與溫婉不但贏得了壽王的百般歡寵,也得到了婆母武惠妃的格外關照。她常常被召入內苑與婆母做伴,時而受贈許多珍寶玉玩。武惠妃當時有中宮皇後之實,有她的庇護,雖然宮中皇儲鬥爭十分尖銳,玉環與壽王卻依然能沐浴在安適悠閑的小家庭生活中,既不願去參與儲君權位的爭奪,也不願過多地幹涉宮廷政治,或許兩人也曾密誓白頭偕老、生死相攜吧!

不幸的是,武惠妃於開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十二月暴病身亡。這使得唐玄宗傷感不已,他感到極度空虛,經高力士的提醒,他想起了兒媳楊玉環。

高力士最初留意楊玉環,是覺得楊玉環的許多地方都與逝去的武惠妃頗為相似。待說與唐玄宗後,玄宗也漸漸回想起幾次相見的情景,楊玉環這個姿色冠絕當代的兒媳,曾經在他的記憶中留下了深刻印象。當初,楊玉環被冊立為王妃時,玄宗以父皇的身份接受過小兩口的叩拜,玄宗曾在婚詔中稱讚她“含章秀出”。開元二十五年十月,玄宗與武惠妃率皇族駕幸驪山溫泉,楊玉環恰好獨自騎馬出遊,玄宗在高台上看見,便召她入暖閣共同進餐。這次小範圍的覲見,似乎隱隱在玄宗心底留下點什麼。是惆帳?是遺憾?或者是其他?那就難以描述了!總之,玉環在玄宗心中印象不菲,隻是當時武惠妃恃寵在側,使他無心他顧。至於在另外一些社交場合的見麵則不可枚舉,楊玉環的姿容儀態、風度舉止都深深地烙在李隆基的心上,因此,一經高力士提出要楊玉環入宮,李隆基那枯槁的心一下子就複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