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有許多人妄想發財,前來獻計獻策,可是這些辦法並不能讓褒姒笑,隻能使褒姒生氣。倒是有一個極會奉迎的奸佞小人虢石父會出主意,他讓周幽王點燃烽火台,等諸侯們的兵馬來到,看到並無敵兵,就會垂頭喪氣地亂哄亂竄,褒姒看到那種情景,肯定會笑的。
昏聵的周幽王竟然同意了虢石父的話,但這烽火台是萬萬不可輕易點的。烽火台本是我國古代的一種報警設施,因為當時的周王朝不僅在經濟上並且在軍事上也要靠周圍各個小諸侯國的拱衛,一旦敵人入侵,就點燃烽火報警。當時西周的都城鎬京在今西安市的長安縣內,西、北兩邊都靠近戎狄等少數民族,很容易遭到襲擊,所以,西周在驪山下設了烽火台。烽就是煙,火就是火光,一旦點燃,白天則濃煙衝天,晚上則火光映野,幾十裏外即可看見,下一個烽火台也立刻點燃,這樣就能迅速傳警,諸侯也就會即刻帶兵相救。
驪山下有二十多座烽火台,周幽王帶褒姒來驪山這天,周幽王的叔叔鄭伯友知道了這件事,怕出亂子,就趕來阻止。但周幽王根本聽不進去,反說自己是放放煙火,解解悶,沒什麼了不起。就這樣,周幽王終於點燃了烽火。鄰近的各小諸侯急忙帶兵趕到都城鎬京,聽說大王在驪山,又急忙趕到驪山,可一看不像打仗的樣子,根本沒有任何敵情。周幽王站在高台上對他們喊:“你們辛苦了,沒有敵人,你們回去吧!”諸侯們被如此戲弄一番,十分氣憤,他們的兵馬也像無頭蒼蠅一樣在驪山下嗡嗡亂轉,各諸侯國不同的旗幟和軍服交錯混雜,顯得十分滑稽。褒姒看到這種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場麵,據說真的冷笑了一聲說:“虧你想得出這種主意!”
這就是曆史上有名的“烽火戲諸侯”的故事。
褒姒給周幽王生了個兒子,取名伯服。周幽王因為極為寵愛褒姒,就把她立為王後,把伯服立為太子,把原來的王後和太子宜臼廢掉了。在中國古代社會裏,立後廢後或是廢立太子曆來是大事,周幽王同時廢立王後太子的事在朝野之上更是引起了極大的震動,況且被廢王後的娘家還不是一般人呢!原來,被廢的王後是申侯的女兒,被廢的太子宜臼就跑到了他的外祖父家申國(今河南省安陽市北)去哭訴,當申侯知道自己的女兒被廢,宜臼將被殺害,自己也要被幽王治罪時,既感到害怕,又感到憤怒。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也為了泄憤,申侯竟暗中串通鄰國鄶國和犬戎一同攻打鎬京。犬戎一直想劫掠鎬京,苦於沒有機會,這次既是申國相約,又估計不會有其他諸侯國的軍隊前去救援,就欣然前往。
當兵臨城下的時候,周幽王趕緊讓虢石父點燃了烽火台,烽火燃燒了幾天幾夜,各諸侯國始終沒派一兵一卒,他們以為這是在給褒姒逗樂,不願意勞師動眾地白跑一趟。鎬京的兵馬並不多,大將鄭伯友率兵出去抵擋了一下,勢單力簿,被敵人圍住射死了。周幽王、虢石父,還有太子伯服一同逃到驪山,也被犬戎拿住殺害了,那個關在深宮中一直未曾真正笑過一次的褒姒,也被犬戎捉去了。被犬戎射死的大將鄭伯友是鄭國的國君,他的兒子聽說父親戰死,就帶領大軍前來複仇。鄭國的軍隊素來強大,再加上哀兵必勝,到了鎬京就連打勝仗。申侯原來也不過打算借犬戎的兵馬來逼迫幽王,讓自己的女兒和外孫複位,沒想到弄成這個局麵,也感到後悔,就暗中寫信給其他諸侯國,請他們出兵援助。犬戎看到各路諸侯到來,就把周朝的所有貨物寶器全都弄走,放火燒掉鎬京,撤兵而去。
點評:
“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曆史終究是曆史,隻能作為教材,給人指路,為人提醒,等到鑄成大錯再去思考恐怕為時已晚。
3.美人計:西施亡吳
西施亡吳的故事,曆經兩千多年的渲染,幾乎家喻戶曉,婦孺皆知。
公元前496年,越王允常去世,其子勾踐即位,吳王闔閭不顧大臣伍子胥等人的勸阻,趁越國舉喪之際帶兵進攻,越王勾踐親自帶著大軍去迎戰,兩軍在醉李(今浙江省嘉興市)相遇。越王一看吳軍陣容嚴整,無法衝擊,就派出預先準備好的三十多名死囚犯,讓他們光著膀子,一排排地走到吳王的軍隊前說:“我們的大王得罪了貴國,就請我們替大王贖一點罪吧!”說著一個個砍下了自己的頭顱,倒地而死。
吳軍正在驚恐疑惑之際,越軍忽然發動衝鋒,吳軍陣腳大亂,來不及抵抗就倉促逃跑,後又被越軍的伏兵一陣截殺,連吳王闔閭都差點做了俘虜,被越將靈姑浮砍去了一個腳趾,打成重傷。吳軍大敗,在回國的路上闔閭因傷勢過重而死。
夫差繼承了王位,他發誓要報殺父之仇,他讓一個人專門負責提醒他,每天向他高喊幾次:“夫差,你忘了越王殺死了你的父親嗎?”夫差流著淚大聲回答:“不敢忘,不敢忘。”就這樣,剛過三年,夫差就迫不及待地發兵越國,前去複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