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穆公以隆重的禮節接待了蹇叔和他的兩個兒子,誠懇地向他們請教治國治軍的策略,蹇叔從容作答,秦穆公側耳傾聽,幾乎達到廢寢忘食的境界。第二天,秦穆公就拜蹇叔為右相,百裏奚為左相,西乞術、白乙丙為大夫。過了幾天,百裏奚失散多年的兒子孟明視聞訊也來秦國認親生父親,由於他武藝高強,也被秦穆公拜為大夫。
秦穆公當初無論如何也沒有想到,他用五張羊皮換回一個年已古稀的奴隸,居然在短時間內又為他招致了這麼多賢良之士,所以更加雄心勃勃。從此,他放心地依靠這些有才幹的人們改革內政,操練兵馬,就這樣,秦國很快就強盛起來了。
點評:
要想成就一番大事業必須要有才幹的人來輔佐。而要發揮一個人的才幹,首先必須要重視他,尊重他,對他以禮相待。
3.瞞天過海——諸葛亮妙計收薑維
要成就一番大事業是決不能沒有人才的,對於那些真正有才幹的人,既想為我所用,耍點“小陰謀”又有什麼關係呢?
公元228年,諸葛亮率軍北伐曹魏。不久,蜀軍順利地進入祁山,奪得南安和安定兩城。俘虜了魏軍都督夏侯柳。在蜀軍反取天水郡(治所在冀縣,今甘肅穀甘縣東)的時候,遇上了非同尋常的人物,文武雙全,智勇兼備的天水參軍薑維。先是趙雲受孔明之遣,領五千人馬攻取天水郡時,中了薑維的計謀。接著孔明自為前部,來到天水郡城邊,又中了薑維之計。“兵不在多,在人之調遣耳,此人真將才也。”孔明愛才,決心收服薑維。
為了收服薑維,孔明“思之良久”,後來聽說他的母親居住在冀縣,而他對母親又非常孝順,便派魏延率軍詐攻此城,迫使薑維恐怕母親有失而領兵馳援冀縣。於是孔明乘機便將他圍困在城中,然後施展了一係列的計謀。
首先,孔明料定夏侯柳不會勸降薑維,卻故意給他衣服、鞍馬,而且不讓人跟隨,放他去“招安薑維”。臨行前,孔明說:“現在天水的薑維守著冀城,他派人帶著收信來說:‘隻要駙馬(指夏侯柳)在,我願投降。”孔明使用這個假情報,其目的在於蒙騙夏侯柳,在他心中先投下一個薑維已有投降西蜀之意的陰影,夏侯柳剛出蜀營,忽然有幾個人奔走,他們自稱是:“冀縣的百姓,現在被薑維獻了城池,歸順諸葛亮,蜀將魏延到處放火,搶劫財物,我等隻得棄家逃走,投上邦(縣名,今天水市)去。”在奔赴天水的路上,夏侯柳又碰到不少百姓攜兒抱女而過,說得都同先前那幾個人一樣。他經不住這一連串情況的刺激,終於相信了薑維已經降順蜀軍的謠傳。這時,天水的一些將領還沒有親身感受,都不相信真有此事,恰恰就在他們猜疑不定之際,蜀兵又來攻城,並且在火光中見到薑維在城下挺槍勒馬大叫:“夏侯都督答話!”夏侯柳與太守馬遵等都到城上,見薑維耀武揚威叫喊:“我為都督而降,都督為何背棄前言?”夏侯柳說:“你受魏恩,為何降蜀?有什麼前言?”薑維答道:“你寫信教我投降蜀,怎能這樣說呢?你要脫身,卻把我害了!我現在降蜀,封為上將,那還有回到魏國的道理?”說完,就驅兵攻城,直到拂曉方退。在事實麵前,眾將方信。其實,這又是孔明之計。他讓部卒中像貌相似的士兵假扮薑維攻城。就在這時,孔明引兵來攻冀縣,冀縣城中糧草缺乏,孔明又以糧草引誘薑維出城搶糧,而派魏延偷襲冀縣,薑維失去城後單槍匹馬逃到天水城下時,被太守馬遵下令用亂箭射回。當薑維奔到上邦城時,城上的將領便大罵:“叛國賊,還敢來劫我的城池!”於是又送給薑維一陣亂箭。薑維孤掌難鳴,人困馬乏,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最後隻好向孔明投降。
薑維來降,孔明親自出迎,並待之以禮,尊為上賓。孔明還向後主劉禪推薦,拜薑維為奉義將軍,封當陽亭侯。時薑維27歲,和孔明初出茅廬時一般大小。
就這樣,諸葛亮巧妙地運用“瞞天過海”之計收下了薑維。他有了本地人薑維相助,占領了天水、南安、安定三郡所屬各縣,涼州的邊防從此更鞏固了。
點評:
對於真正有才幹的人,既想為我所用,耍點“小陰謀”又何妨。不過,以禮相待、以誠相待才是最重要的。
4.誰說書生不可拜大將?
在人們的觀念裏,書生就是書生,是不能上戰場縱橫疾弛的;武將就是武將,總是生得人高馬大力大無比的。但書生是否可以拜為大將呢?
三國時吳國與蜀國交戰,有兩次輝煌的戰史:一是公元219年奇襲荊州成功,二是公元222年彝陵之戰大勝。在這兩次戰役中,都記載著陸遜的赫赫戰功。第一次是協助呂蒙,第二次乃獨建奇功。陸遜後又任吳國丞相,成為三國時重要的人物之一。而他取得成功的一個最重要的條件,是孫權能夠對他深信不疑,放手任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