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公探聽到這個消息後,與大臣戴叔皮商討對策。戴叔皮說:“寧戚前來遊說,必定很有辯才。大王隻要故意怠慢他,保準他乘興而來,掃興而去!”宋公點頭稱是。
寧戚入朝看見宋公神色倨傲,不禁長歎一聲說:“宋國處境實在危險,馬上就要大禍臨頭了!”宋公一聽,不禁動容:“如何見得呢?”寧戚說:“齊侯約集諸侯會盟,也是幫助您穩固君位。可是您卻在中途不辭而別,眼下各國軍隊聯合伐宋,大兵壓境,誰勝誰負,不是明擺著嗎?但是如果現在采取補救措施,還為時不晚。”宋公聽後,不住點頭,離開座位說:“先生有什麼高見,請指教!”戴叔皮見宋公已被寧戚引入圈套,幹著急沒辦法。
寧戚建議:“事到如今,您不如備下一份厚禮送給齊國,表示悔過之意,這樣宋國才會安穩如舊。”宋公依然擔心地問:“僅送些禮物就能保證他們不再進兵嗎?”寧戚說:“齊侯心胸寬闊,世人皆知。以前和魯國交戰,還把占領的土地歸還,大王您一時糊塗,一定會得到諒解的。”
宋公采納寧戚的建議,派使者帶上禮物,隨寧戚向齊恒公謝罪,齊恒公同意撤走軍隊並同意宋國重新入盟。
點評:
使用人才就要不拘小節,因為那些真正有大才幹的人都是不拘束於世俗的,正所謂“大智若愚”。
2.欲擒故縱——五張羊皮換群賢
秦穆公是位極有作為的國君,他不但喜歡派人四處搜尋千裏馬,而且為了富國強兵,建立霸業,千方百計地羅致人才。相國百裏奚就是他用五張羊皮換來的。
百裏奚是虞國人,出身貧寒,三十多歲才娶妻生子。夫妻二人雖和睦恩愛,但境遇窮困。百裏奚不甘於滿腹經世之學被生活瑣事淹沒,為了在年富力強時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在妻子的鼓勵下,開始出外遊曆謀事。他先來到齊國,想求見齊襄公,可是沒有人為他引見,所以隻能沿街乞討度日。後來,他流浪到宋國,遇到一位隱士。這位隱士叫蹇叔,也是一位滿肚子學問的人,兩人傾心而談,頗有相見恨晚之感,便結成了兄弟。
百裏奚在外遊曆了多年,始終鬱鬱不得誌,便想回老家去。蹇叔說他在虞國有一個朋友宮之奇,正好一同去看望。到虞國後,蹇叔把百裏奚介紹給宮之奇,宮之奇請他們二位留在虞國。但蹇叔經過訪察,知道虞國的國君剛愎自用,不識大體,他私下勸百裏奚不要出仕,以免既不能實行政治主張,又落下不忠不智的罪名。但多年流浪的百裏奚感到疲憊了,加之為貧困所窘,經過宮之奇推薦,當上了虞國中大夫。事實果然不出蹇叔所料,虞國國君因為貪圖晉國送來的一匹千裏馬和一雙玉璧,便借道給晉國攻伐虢國,晉軍在滅掉虢國回師途中又滅掉了虞國,虞國君臣都做了晉國的俘虜。
晉獻公知道百裏奚有才能,想請他在晉國做官,但百裏奚執意不願為敵國服務。正好這時秦晉交好通婚,秦穆公派公子縶來迎親,晉獻公於是就把百裏奚作為女兒的陪嫁奴仆送給了秦國。百裏奚想到自己年已古稀,卻要去做奴仆,非常惱怒,於是便在半途中逃走了,一直跑到楚國,重操舊業,養牛看馬。
秦穆公結婚後,發現陪嫁名單上有百裏奚的名字卻不見其人,就問公子縶。公子縶說:“百裏奚是虞國人,是個不肯在晉國做官的亡國大夫。”秦穆公又問剛從晉國投奔來的公孫枝:“百裏奚是什麼樣的人?”公孫枝回答:“是一個有才幹的人,可惜英雄無用武之地。”秦穆公一聽是個賢才,立即派人四處查訪百裏奚的下落。得知百裏奚在楚國看馬,就準備送厚禮給楚成王,以求換回百裏奚。
公孫枝聞訊趕忙加以阻止,他對秦穆公說:“這可千萬使不得,要知道楚國人讓他看馬,是因為還不了解他的才能,要是大王以重禮去換,便無異於敦促楚王重用他,哪裏還有放回的道理?”秦穆公聽後恍然大悟,於是依照當時奴隸的一般價錢,派人帶了五張羊皮去楚國,對楚成王說奴仆百裏奚在秦國觸犯了法律,現在秦王要求贖回重辦他。楚成王信以為真,派人抓來百裏奚,打入囚車,交給秦國的使者。
百裏奚來到了秦國,秦穆公見是個滿頭霜發的老頭兒,不禁大失所望地說:“可惜年歲太大了!”百裏奚接口說:“我才七十歲,如果大王讓我上山打虎,當然是老了些,若是要我出謀劃策,那我還比薑太公年輕十歲呢!”秦穆公見他出言不凡,就請他談論富國強兵的大計。誰知兩人越談越投機,竟一連長談了三日。秦穆公深感百裏奚是難得的治國奇才,便打算拜他為相國。百裏奚卻推辭說:“我的才能比起我的朋友蹇叔來差遠了,大王要想成就一番事業,一定要把他請來。”秦穆公聽說居然還有比百裏奚還有才幹的人,高興極了,由於思賢若渴,他立即請百裏奚寫信,派公子縶前去聘請蹇叔。
蹇叔本來以隱居生活為樂,不準備出來做官,但經過公子縶再三請求,再加上老朋友百裏奚的力勸,就答應了去秦國。蹇叔的兩個兒子西乞術、白乙丙雖然年紀輕輕,但談吐不凡,英氣勃發,公子縶見後喜出望外,征得蹇叔同意,也請他們兄弟二人一道到秦國施展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