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誠信可以治國治人,失信則亡國亡身(2)(2 / 3)

曹操打敗呂布,同時俘獲了為呂布出謀劃策的陳宮,在殺陳宮及對待其家人的問題上,表現了曹操很講信義的一麵,當曹操聽劉備之言決定殺呂布的時候,曹操轉過頭去,問陳宮道:“公常自以為智計有餘,今天怎麼弄到了這個地步呢?”

陳宮用眼睛瞪著呂布說:“隻因他不聽我的話,以至弄到這個地步。如果他能按我的想法去辦,是不會被你活捉的。”

曹操笑著問:“你看今天這事該怎麼辦呢?”

陳宮平靜地回答說:“我作為人臣卻不忠,作為人子卻不孝,理應當奔赴刑場就死。”

曹操惋惜道:“你去死了,你老母怎麼辦呢?”

陳宮長歎一聲,說:“我聽說打算以孝治天下的人,是不會害死別人的父母的。我老母是死是活,隻能由你來定奪,不是我能決定的!”

曹操又問:“那麼你的妻子、孩子該怎麼辦呢?”

陳宮回答說:“我聽說打算施仁政於天下的人,是不會殺絕別人的後代的。我妻子、孩子是死是活,也隻能由你來定奪。”

曹操聽了,不再說話。過了一會,陳宮要求道:“請把我拉出去處死,以彰明軍法。”

說完自己往外走,軍士怎麼也阻攔不住。曹操見了,無計可施,隻得流著眼淚在後麵送行,陳宮竟然頭也不回。曹操下令將呂布、高順同時推出,一起縊殺。

曹操縊殺呂布等人後,將其首級送到許都示眾,然後將其埋葬。他沒有忘記陳宮的臨終之言,特地將其老母迎來奉養,直到去世。其女兒長大後,又為其操辦了出嫁事宜。對其家人的關心、照顧,比當初陳宮在世時還要周到。

遵守一個諾言,可以使別人對你建立起信心。破壞你的諾言,可能會使很多人對你喪失信心。曹操正是因為講求誠信,一諾千金,才使自己具有了很高的威望,最終成就了一番霸業。

點評:

人無信而立,己能守信,人始信之;如其無信,人必不信。作為一國之主,一軍之帥,都必須以堅守信用為根本。可見,誠信才是人生最高的美德。

7.反叛之將蔫有忠誠可言?

“你怎樣對待別人,別人也會怎樣對待你”,這裏亙古不變的真理。一個人要想獲得別人的認可,取得別人的信任,有所作為,就應該誠信待人。“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人心換人心,八兩換半斤”,你待人友善,別人也會友善待你;你對人誠信,別人也會對你誠信。否則,“針尖對芒刺”,隻會兩敗俱傷。

隋朝末年,天下紛亂,群雄並起。李世民與他的父親李淵舉兵反隋,他英勇善戰,屢建戰功,被封為秦王。一天,秦王李世民利用征戰空隙出外打獵,與隋朝舊將,當時已自立為帝的王世充相遇。王世充見秦王帶兵不多,便帶著將士衝殺上來。王世充的驍將單雄信,手持長槊,直奔李世民而來,李世民連忙拔劍相迎,可是短劍怎敵得過長槊,眼看就要抵擋不住了。這時,猛聽得一聲大吼,如同晴空霹靂,一員虎將躍馬從斜刺裏橫插過來。一鞭就將單雄信打落馬下,救了李世民一命。這員大將就是尉遲敬德。

尉遲敬德原本是宋金剛部下。劉武周派宋金剛攻占太原、晉州、澮州等地。李世民率軍抗擊,第二年大敗宋金剛於介休。宋金剛逃到突厥,尉遲敬德收集殘兵八千,仍然堅守介休。李世民派人勸降,尉遲敬德就與尋相等人領兵向李世民投降,李世民部將屈突通等認為尉遲敬德這樣的人不可靠,說不定哪一天會反叛,三番五次在李世民麵前陳說。李世民說:“我正喜得良將,請你們不要再多言了。”不久,尋相叛變,屈突通、殷開山等人,將尉遲敬德囚禁起來,對李世民說:“尉遲敬德驍勇無比,留著他是個禍根,不如趁早殺了。否則,將來後悔莫及。”李世民卻說:“敬德有心叛變的話,難道還會落到尋相之後嗎?現在他並沒有走,可見根本沒有反叛之意。”李世民命令釋放了尉遲敬德,並把他帶到自己的帳內,對他說:“請不要以此小嫌介意,我不會因猜疑而殺良士。”並取金相贈說:“你如果想離開我也沒有關係,這些金子就權當路費吧。”尉遲敬德聽了李世民的話,流著眼淚說:“大王如此相待,我非常感動,今後我隻有更加忠心地跟著大王,以報知遇之恩!”正巧第二天,尉遲敬德便救了李世民的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