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夕陽的餘光裏,這戶人家完美的詮釋了太平盛世、和氣美滿的含義。
老裏正一一介紹:“這是賤內,這是兒子兒媳,這兩個小子是我孫子。”
趙長安師徒一一點頭見禮。
到吃飯時,老裏正特意讓老伴給師徒二人殺了一隻肥雞,又讓孫子去村裏酒坊沽了一壺酒來,趙長安道謝入座。
因為俗世的規矩,家主宴請正客的時候,家裏女人孩子是不能上桌的。
所以入鄉隨俗,趙長安給皓月盛了一晚雞肉,拿了兩個饅頭,示意他找個地方去吃,此刻桌上便隻剩下老裏正父子和趙長安三人。
老裏正為趙長安斟酒,笑眯眯道:“道長從何處來,又要往何處去啊?”
趙長安收袖擋壺以示禮貌,道:“貧道帶徒兒下山遊方,自酈州城來,要去東都洛陽。”
老裏正舉起酒杯,點頭稱讚:“道長辛苦,老朽敬道長一杯。”
趙長安連忙舉杯迎合,兩人仰脖一飲而盡,老裏正兒子忙為二人添酒。隨後三人侃天說地,聊得甚是心歡。
再說皓月端著碗拿著饅頭,正不知去往哪裏時,老婦人從廚房探出頭來,笑容慈祥對他招手道:“小道長,快過來坐。”
皓月麵色微紅的走了過去,見老裏正的兒媳和兩個孫子都在裏麵,圍著一個小桌而坐。
皓月低頭吃飯,不言不語。
老婦人溫言問他:“小道長幾歲了?老家是哪裏的?”
皓月抬頭道:“十歲。自小與師父在山中修行,無父無母,山裏道觀便是家鄉。”
老婦人臉上滿是心疼表情:“哎呦,好可憐的孩兒......”
這時其中一個小男孩問老婦人道:“奶奶,你不是說出家人不吃肉的嗎?為什麼這兩個道士吃肉?”
皓月連忙解釋道:“道門中人隻有太清宗不吃葷腥,其餘道人葷素不忌。我們是玉清門人,是可以吃肉的。”
另一個小男孩開口問道:“道士都會捉鬼,你會嗎?”
皓月答道:“我暫時還不會,但我師父會,我正在跟他學。”
那小男孩癟嘴道:“吹牛。”
小男孩母親連忙輕拍他的後背叱責:“吃飯也堵不住你的嘴.......”
這一頓飯吃了半個時辰之久,吃完之後時間已然到了接近戌時。
趙長安拱手行禮,謝過老裏正的款待。又從包裹裏拿出一錠十兩白銀,對老裏正道:“煩請老善人再為貧道師徒準備些幹糧。”
老裏正是種了一輩子地的農人,哪裏一次見過那麼多錢財,連忙推辭不接。
幾番推讓之後,老裏正才愧然接受,連忙讓老伴兒媳趕製幹糧。
不多時,老婦人提過來一包袱的麵餅和兩掛熟肉幹,皓月接過。
俗世人雖然都對出家人以禮相待,但也對出家人有所忌憚,認為留出家人過夜會給家裏帶來災難。之前能在張府過夜,乃是他們對張敬仕恩同再造,張敬仕自然不會趕二人出府過夜。
所以趙長安自然知道老裏正也沒有留宿二人的意思,便開口問道:“老善人,這附近可有什麼避風擋雨的落腳之處,還請老善人指路。”
老裏正收了他那麼多銀錢,態度自然和善:“道長往東走個七八裏,便有一條河流,河邊田埂上有座龍王廟,那廟裏常有人歇腳過夜,可是個避風避雨的好去處。”
趙長安拱手道別:“貧道師徒這便去了,再謝善人款待。”
小半個時辰後,師徒二人便已經到了老裏正說的那坐龍王廟裏。
隻見這廟十丈見方,隻有單獨一間廟殿,供奉著一尊三丈高的龍王像。
趙長安左右環視那龍王廟,隻見殿中所供神明是一個法相威嚴的中年男子,頭戴帝冠,身穿龍袍,左手捏著一個訣印,右手握著一顆珠子,當是四海龍族中的某位真龍。
殿裏左側牆角鋪有稻草,應該是過往行人在此留宿時尋到的。趙長安微微點頭,心道此廟修繕甚好,確是一個行人留宿的好地方。
二人坐到牆角。
皓月一如既往的打坐煉氣。
趙長安側身以手作枕,和衣躺臥在稻草上,閉目不言。
其實閉目側躺並不是睡覺,他修成元丹,已然褪去了凡體,隻等功德圓滿,白日飛升了。說是半個仙人也不為過。所以每日隻需運行幾個周天就可以驅除疲勞,不必刻意去睡。
側躺是三清道人煉氣養神的一個正統體位,他此舉也隻是在運行周天修煉靈氣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