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帝王野史(1)(3 / 3)

秦王政見韓非親自前來說和,趕緊順水推舟,馬上息兵,又讓人安頓韓非住下。隔了幾天,秦王政親自請教韓非去了。秦王政問韓非:“我想兼並六國,統一中原,該用什麼辦法?”韓非建議先伐兵力最強的趙國。

下朝後,秦王政單獨召見李斯,問他對韓非建議先伐趙的看法。李斯主張先伐韓,並說韓非意在保韓。秦王政一聽大怒,下令將韓非囚禁雲陽獄中,等候發落。

韓非才為秦王政出謀獻策,自以為這一回真是投了明主,很為自己慶幸,沒料突然間枷鎖上身,被押進了雲陽的死囚牢中,心中很是莫名其妙,向獄卒打聽:“我到底犯了什麼罪了,要將我投進這死囚牢中呢?”獄卒搖搖頭,走開了。過了幾天,與獄卒混熟了,韓非又懇求獄卒說:“我有個同窗好友李斯,在秦任長史,煩你托人給李斯捎個話,就說韓非想見見他,無論如何請他來一趟。隻要他能將我的心跡向大王表明,那怕我死了,我也毫無怨言。”獄卒見韓非死到臨頭,尚不明白,便動了惻隱之心,長歎一聲說:“一山不容二虎,當今之世,有才能的人,不得重用就得被殺。你被打成死囚,還不是你那同窗好友作怪,你還求他個什麼呢?”

韓非這才明白,置他於死地的,恰恰是他信賴的同窗好友,心頭湧起無限的憤慨和悲哀。為何人心險惡,反不如禽獸呢?我早知他嫉賢妒能,卻沒料到如此狠毒,我的前程,競一旦毀於這“倉鼠”之手。於是夜裏,他就用冠纓上吊自殺了。

韓王聽得韓非已死,更加恐慌,跟秦國打招呼說情願稱臣,秦王隨即叫內史騰撤兵,韓國不攻自滅了。

自下令囚禁韓非以後,秦王政心裏總有些恍惚,傳旨李斯讓放韓非出獄,讓他徑來鹹陽。李斯跪告韓非死訊,他怕秦王政說自己忌賢妒能之罪,忙又推薦了客居鹹陽的魏國大梁人尉繚。

秦王政一聽,即和李斯一前一後,到了尉繚公館,將尉繚請進了宮。恭恭敬敬地請教統一天下的大計。尉繚說:“列國跟秦國相比,不過像秦國的郡縣而已,如他們各自為戰,就沒有多少力量與秦國抗衡,可要是聯合起來對付秦國,收拾起來就不大容易了。”秦王政說:“這正是我所憂慮的,可要讓他們聯合不起來,又該怎麼辦呢?”“這也不難。”尉繚說:“各國的重大決策權,基本上都在那些達官顯貴手裏,這些人當中,未必都是有能耐的,不少都是些中飽私囊,見錢眼開的角色。大王想叫各國合不起來,應該不惜重金去疏通這幫子人,隻要將這些人買通了,你讓他們聯合,他們也不想幹了,秦國最多破費幾十萬金,而卻可以將六國統統蕩平掃盡!”

秦王政深深佩服尉繚,他給尉繚以最高禮遇,高到吃飯穿衣,都與自己一模一樣,高到自己常常親自到尉繚的公館去,長跪著請教。秦王政對尉繚這般恭謹,可尉繚心裏卻大不以為然。他認定了秦王政鼻直口闊,聲如豺狼,胸中存有虎狼之心,必殘暴成性,刻薄寡恩,用著人的時候,容易屈就於對方,用不著人的時候,馬上翻臉不認人。尉繚想,而今天下尚未統一,秦王政可以屈尊紆貴,可一旦天下統一,得誌遂願之後,不光自己,恐怕天下人都將是他的奴隸。這種人,共患難時尚且不易相處,同安樂恐怕就根本談不上!於是,他偷偷收拾起行裝,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不辭而別了。

尉繚出走不久,公館的人就發覺了,趕忙將消息飛報給了秦王政。秦王政一聽急了,派人四下裏著力尋找,務要將尉繚追回。天遂人願,秦王政終於找回了尉繚。秦王政將尉繚緊緊攥在手中,再不鬆手。他當場拜尉繚為太尉,讓尉繚執掌全國軍事,尉繚的那班弟子,統統加封了大夫之職。他甚至對天發誓,說一定與尉繚生死與共,情同手足,同享天下,有始有終。為證明自己的誠心,又馬上從國庫裏拿出大量金錢,迅速派出使者,分赴各國,將尉繚所出的點子,付諸實施。這麼一來,尉繚沒招了,隻得暫時收回那份撒手而去的心。

秦王政見挽回了這位心目中的神明,絲毫不敢疏忽大意,事事必予請教。尉繚的計謀,已經執行,但從哪國下手為上,秦王政依然舉棋不定,心存猶疑,他又請教尉繚去了。尉繚說:“韓國這步棋好走,大王已經走過了。之後,不妨可以先攻趙國魏國,因這三國在一條線上,滅掉之後,半壁江山到手,再打楚國。楚國一亡,燕國齊國,就不在話下了。”秦王政從尉繚之計,先使尉繚弟子王敖進行遊說,又派大將桓齒奇,率領10萬大軍,出函穀關,聲言一定要拿下魏國。與此同時,尉繚弟子王敖來見魏王,讓魏王向趙國求救。魏王連忙寫了一封國書,交給王敖,請他出使趙國求救,並送王敖3000金,作為王敖資用。

到了趙國,王敖去找郭開,將3000金全數送給郭開,說了些魏趙連袂對付秦國的好處,並遞上魏王國書。郭開見了那麼多的黃金,心早動了,當即一口應承,親自去找趙王,說動趙王出兵。趙王當即派大將扈輒率領五萬人馬,去鄴郡接收駐防。

王敖將這消息,馬上傳回了秦宮,秦王政命令桓齒奇迅速攻打鄴郡。兵到之日,扈輒出城迎戰,兩軍在崮山拚殺,結果扈輒被殺得大敗,桓齒哿占領了鄴郡三城,並乘勝追擊,一連攻克了趙國九座城池。扈輒兵馬,一路退卻,到宜安方才站穩腳跟,馬上派人飛報趙王。

趙王見引火燒身,大呼上當,可是已經來不及了,秦國矛頭,已經對準了趙國,趙國名將死的死,亡的亡,已沒有可以率兵抗秦的將領了。有人提到廉頗,可惜他已老了,然而要抵擋秦軍,隻有請這位老將軍了。

可是郭開因廉頗瞧不起自己,老是耿耿於懷,今聽得大家異口同聲推薦廉頗,恐怕對自己不利,又饞言趙王不啟用廉頗。趙王一聽,最後的一點希望也破滅了,竟然憂懼成疾急病發作,不幾天就死了。趙王一死,太子遷接位。這郭開本是太子遷的師傅,新王一接位,也就榮升當了丞相。

秦將桓乘著趙國辦喪事之際,大舉進攻趙國,攻克了宜安,大軍直逼趙國國都邯鄲。新趙王急了,馬上加封李牧為大將軍,調集15萬大軍,讓李牧迎敵。李牧領大軍上了前線,挖壕設防,壁壘森嚴,接兵不動。乘桓齒苛分兵出擊之際,李牧兵分三路,連夜去抄秦軍的大營,桓沒想到李牧會來這一手,猝不及防,大營已被打得七零八落,沒辦法,隻得從甘泉折回。可是李牧早已設下伏兵,桓在回程中,又突遭意外襲擊,秦軍猝不及防,被殺得大敗。

秦王政見桓失利敗歸,氣得暴跳如雷,將桓削職為民,另派王翦、楊端和兩人為將,分兩路伐趙。然而李牧早有準備,秦王無法得逞。消息傳到秦宮,秦王政又派王敖再次赴趙找郭開,讓郭開向新趙王進言,就說李牧與王翦私下有來往,背叛趙國。這邊王翦配合,寫信勸李牧講和,兩邊有信使往來。

趙王中計,便以趙蔥去替李牧。李牧見軍情正處緊急關頭,將在外,不由帥,不讓趙蔥接印。郭開又給趙王進言說李牧不聽調動,圖謀反叛。李牧見已經無法報效國家了,就在半夜裏,掛印而去。趙蔥生氣李牧不讓他接印,到處搜捕李牧,李牧終於沒能走脫,被李蔥殺了。

秦軍知李牧已死,王翦、楊端和兩支兵馬分頭並進,邯鄲危在旦夕。此時,秦王政又由李斯率領三萬兵馬護駕,禦駕親征,與那兩支兵馬一起,晝夜攻打邯鄲城。新趙王眼看大勢已去,不知如何是好?郭開又乘機進言,讓新趙王投降,但新趙王怕秦王殺他,猶豫不決。郭開說:“秦王最愛的,就是和氏璧,大王將邯鄲地圖與和氏璧一並獻給秦王,保險大王就沒事了。”新趙王隻得寫了降書,邯鄲即陷落。

秦王政得意洋洋,長驅直入,占領了趙王宮。趙王稱臣,拜見秦王,獻上地圖與和氏璧。秦王政捧璧在手,細細觀玩著。和氏璧放射的奇光異彩與他熠熠生光的目光交相輝映了。這就是卞和所獻的和氏璧麼?這就是老爺昭王想以15座城池換取的和氏璧麼?這就是我童年時代向往不已,發誓要弄到手的和氏璧麼?這就是人人提起都先讚不絕口的和氏璧麼?果真是它!而今,它就在我的手中!秦王政容光煥發了。和氏璧到手了,這一統的江山,不久也將攥在我的手中!

趙王宮裏,刹時響徹起秦王政快活的浪笑!

正當秦王政與李斯、尉繚他們忙著商議如何統一六國大業的時候,有一個人,蓬頭垢麵,偷偷溜出了鹹陽城。過不幾天,有人向秦王政報告說,燕國的太子丹不見了。秦王政也不免大吃一驚,但查來查去,誰也弄不清太子丹是怎麼不見了的,秦王政知道派人追也來不及了,心想太子丹總也逃脫不出他的手掌,也就作罷了。

回到燕國後,太子丹知道現在訓練兵馬,與秦王政抗衡已來不及,就想走捷徑,派人行刺秦王政。於是,他用重金大肆招徠天下賓客。這一手很有效,過一段時間後,許多賓客聚到了太子丹門下,其中就有秦舞陽。此人大白天在市區手刃仇人,太子丹愛他勇武赦了他的罪,收在門下。連謀反失敗逃到燕國山中藏身的秦將樊於期,也得知消息來投奔太子丹。太子丹極為高興,殷勤備至地接納了他,並在易水東岸,專門建了一座樊公館。

有一次,太子丹向太傅鞠武打聽本國有沒有極有韜略的人,鞠武向他推薦田光老先生。太子丹用人心切,忙叫備了車,由鞠武引路,一起去見田光先生。田光見太子親自登門請教,很是感動,但他跟太子丹說,自己已經老了,恐怕不堪重任了。太子丹又問他結識的人當中,有沒有能夠足以刺殺秦王的勇武之人。田光沉思了一下,說荊軻堪當此重任,並願意說服荊軻,為太子丹效命。太子丹極為高興,當即將自己乘坐的車送給了田光。臨別之時,吩咐田光要絕對保密。

過了好長時間,太子丹不見田光來,真有些急了,正要去找田光,不料荊軻乘了他送給田光的車來了。太子丹盛情接待了荊軻,問荊軻田光先生為什麼不一起來?荊軻黯然說:“田光先生為了給你保密,已經伏劍自殺了。”太子丹深感意外,不由得滴下淚來,說:“田光先生何必如此。”吩咐人準備供品,他要前去祭奠。

之後,太子丹對荊軻體貼關懷,荊軻見太子丹對朋友真是一片真誠,答應為太子丹賣命,去刺殺秦王政。

此時,秦王政已滅了趙國,正春風得意,又派了王翦率領大隊人馬,漸漸向燕國逼近。太子丹見軍情已經緊急起來,就跟荊軻說:“要不了幾天,秦軍就要攻來了,不知先生可有行刺秦王之計?”

荊軻說:“我早就想好了,我此行如果沒有真正能夠取信於秦王政的憑信,恐怕連他的身都近不了,怎麼能刺殺得了呢?我想而今樊於期將軍在燕國,秦王政曾以黃金千金,封邑萬戶懸賞他的首級,而且秦王政一直垂涎燕國督亢這片豐腴的土地,如果能將樊於期將軍的首級與督亢的地圖拿著去送給秦王政,秦王政一定會親自見我。到那時,我就可以報效太子了。”

太子丹為難了,說:“督亢地圖交你,我在所不惜,可這樊於期將軍的首級,怕有問題,人家走投無路了才來投奔我,我怎麼忍心加害他?這太不仁義了。”荊軻說:“那你先將地圖準備好,至於樊將軍的首級,再從長計議吧!”

辭別太子丹,荊軻隨即私下拜訪樊於期去了。到了樊公館,他以激將之法,竟說動樊於期拔劍自刎,便得了其首級。

這一天,荊軻整裝,馬上就要出發,太子丹派了秦舞陽當荊軻的助手,並率了大批朋友,為荊軻壯行。荊軻抱定了必死的決心,在易水河岸,高唱著:“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複還”的悲壯詞曲,毅然踏上了行刺秦王政的途程。秦王政做夢也沒想到,正當他洋洋得意,滿以為天下將唾手可得之際,從燕國卻有兩個行刺他的人,正在向他逼近。

荊軻與秦舞陽到了鹹陽,在賓館住下。他們打聽到蒙驁的兒子蒙嘉很得秦王政寵信,於是以千金相贈,讓蒙嘉入奏秦王,說:“燕國懼怕大王之威,特遣使求和修好,現使者拿了燕國國書及督亢地圖和樊於期的人頭作見麵禮,正等候大王的召見。”秦王政聽得燕使帶來了督亢地圖與樊於期首級,高興得不得了,趕緊穿戴朝服,在鹹陽宮接見燕國使者。

荊軻捧了樊於期首級,秦舞陽捧了地圖盒,相隨著晉見秦王政。這秦宮是何等的森嚴!穿過兩行持著槍矛的衛隊,沿著高高的台階向上攀登的時候,秦舞陽隻覺得自己腿肚子發軟,心裏發虛,手中輕輕的地圖盒變得分外沉重了,那把匕首,就在盒中的地圖內卷著,要是被發現,馬上就沒命了,所以登時臉色蒼白起來。旁邊的侍臣發現了,問:“使者為什麼臉都變了?”

荊軻回顧了秦舞陽一眼,心裏罵了一句:“沒用的東西!”臉上卻反而更為平和,一笑說:“這秦舞陽原是山野鄙夫,平生從未見過大王,而今見了如此威嚴的陣勢,我想他是畏怯了,還望侍臣恕罪!”馬上要進殿了,秦王政傳旨說:“隻準一人上殿!”

左右衛士將秦舞陽擋住了,秦舞陽隻好在殿外石階上跪了下來,等著秦王的吩咐。荊軻一人上了殿,秦王政讓獻上樊於期的人頭,侍臣接過人頭,送了上去。秦王政一看,果然是樊於期的頭,問荊軻說:“你們為什麼不早早來獻?”

荊軻說:“樊於期得罪了大王,竄到了燕國北部的沙漠之中,哪裏尋得著?虧得燕王用重金懸賞,最近才將他逮住,本想向大王獻上個活的樊於期,聽憑大王處置,又怕他中途跑了,為了保險,才殺了他,拿了首級,進獻大王!”

秦王政見荊軻態度從容自如,侃侃而談,十分真切,並不生疑,又讓荊軻取地圖來。荊軻出殿,從秦舞陽手裏接過地圖匣,取出地圖,將卷著的地圖慢慢展開,眼見圖窮匕首現,荊軻一個箭步,上去一把揪住秦王政袖子,搶了匕首,舉手就刺。秦王政一甩手,袖斷裂,荊軻沒能刺中。荊軻緊追不舍,秦王政又繞著庭柱躲避。一時之間,文武大臣,個個呆若木雞,一是因手裏沒兵器,二是秦王政不發令,誰也不敢上手,情勢十分危急。隻見荊軻越刺越凶,秦王政幾次險遭不測。秦王政情急之中,一邊跑一邊想把寶劍抽出來,卻因寶劍太長,幾次沒能抽出。這時候,內侍趙高喊起來:“大王,快把劍推背上再拔!”一句話點醒了秦王政,他邊跑邊躲著將劍往背上推去,反手一抽,劍已在手。秦王政本就勇力過人,現手握利劍,馬上揮劍向荊軻砍去,荊軻左腿被砍斷,血湧如注,“撲通”倒了下去。秦王政剛要上去砍殺,荊軻奮力將右手的匕首向秦王政投了過來。秦王政一閃,匕首從耳邊飛過,“當”的一聲,在銅柱上飛進出了火花,落地了。此時,盡管秦王政仍未發令,不少大臣,已一擁而上,擒住了荊軻。秦王政上去,手起劍落,將荊軻砍了。秦舞陽此時,也早被衛士給收拾了。

秦王政大汗淋漓,一屁股坐回到龍椅上,好半天才喘過氣來。他命令將荊軻與秦舞陽的首級分懸國門示眾,同時,吩咐將蒙嘉處死,對護駕大臣及衛士進行了封賞,並專門將內侍趙高叫到了跟前,誇獎說:“方才多虧你教我背劍反拔,否則我真沒命了。”一下將黃金百鎰,賜給了趙高。

荊軻險些要了秦王政的命,秦王政氣得差點咬碎鋼牙。第二天上朝,當即派王賁再率大軍,去增援已出發攻打燕國的王翦,非將燕國即刻蕩平,殺了太子丹不可!

在易水兩邊,秦軍將燕軍殺得大敗。燕王聞訊,責怪太子丹說:“這次國破家亡,全是你闖下的禍!”太子丹說:“韓趙相繼滅亡,難道也怪我嗎?我不派人去行刺他,他就不來了麼?現在城中有兩萬精兵,咱們幹脆撤到遼東去,那邊有山河相隔,容易防守,父王可速速動身。”燕王應允。於是,燕王前行,太子丹親自斷後,護送父王撤至遼東。

秦軍窮追不舍。燕王急了,派人向代王求救。代王回說:“秦王攻燕,都因為太子丹闖禍的緣故。如能殺太子丹,向秦王獻上首級,燕國或許還能保全。”這時,太子丹也害怕了,帶了眾賓客,逃到遼東去了。

秦軍屯營首山,連日挑戰,曆數太子丹的罪狀。燕王怕得發抖,隻得捎信去遼東讓太子丹速速前來議事。太子丹被騙了出來,燕王派人將他灌了個酩酊大醉,殺了後,派人將首級送到秦國大營。

當時,本是五月天氣,風和日麗,可是氣候突變,紛紛揚揚地降起鵝毛大雪。眼看軍卒一個個地病倒,王剪十分憂慮,這還能打下去嗎?於是,派人往鹹陽送去太子丹的首級及燕王的謝罪書,順便奏明秦王政,要求暫時班師回朝。

秦王政找來尉繚商議,尉繚說:“燕國而今隻剩下了區區遼東之地,就跟個遊魂差不多了,一驅就散。而今之計,不如先發兵攻魏,之後伐楚,全部平定後,再順便收拾一下遼東就可以了。”秦王政欣然同意,馬上命令王賁,引兵十萬,出函穀關攻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