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帝王野史(2)(1 / 3)

魏王早做了準備,在大梁城的四周,挖好了又寬又深的壕溝,預備堅守。同時馬上派人向齊國求救。可是齊國那邊,秦王政早就采用了尉繚建議,派人用重金買通了齊國國舅後勝。後勝對齊王說秦國一直與齊修好,是不會來攻齊的,叫齊王不要插手救魏,以免引火燒身。齊王聽信了後勝的話,魏王求援,齊王根本不睬。魏國的希望落空了。這一頭呢?秦國軍隊攻來的時候,老天又沒完沒了地下起霪雨來,黃河、汴河的水位驟漲。王賁親自督令軍士,在梁城的西北築堤堵水,並將梁城的壕溝挖到了堤下。雨又接連下了10天。王賁看時機已到,馬上命令決堤放水。大水一下從城頭淹了過去,梁城終遭滅頂之災,魏國就這麼叫王賁給滅了。

秦王政22年,秦國派年輕將領李信攻打楚國。李信自願領兵20萬出戰。楚王派出大將項燕,率軍20萬迎戰,項燕久經沙場,經驗十分豐富,一麵正麵與李信交鋒,一麵設下重重埋伏。交戰中,佯敗誘李信深入。李信以為楚軍不堪一擊,乘勝追擊,沒料項燕設下的七路埋伏齊起,李信抵擋不住,大敗而走。項燕追殺,李信一退再退,直退到了已被秦軍占領的趙國國界,才站穩腳跟,火速告急。

秦王政又拜王翦為大將,蒙驁的兒子蒙武為副將,率軍隊60萬伐楚。臨行,秦王政親赴灞橋,為王翦送行,預祝他馬到成功。王翦與蒙武不負秦王政重托,千方百計施展平生所能,前後苦戰了三年,終於在秦王政24年,滅了楚國。

王翦與蒙武班師不幾天,秦王政又派王翦的兒子王賁再去攻打燕國。王賁兵渡鴨綠江,圍住平壤,將燕王俘獲,押往鹹陽,燕國徹底滅亡。

最後,隻剩下齊國了。這齊王聽了國舅後勝的話,一直討好秦國,以為這麼一來,泰國就會對他刮目相待、手下留情了,所以根本就沒什麼防備。一聽到其它國家都完了才發覺有些不妙,可是準備已經來不及了,秦王政已經派了王賁與蒙恬率領大軍打了過來。不消兩個月,齊國就完了。

秦王政26(公元前221)年,六國統統並入了秦國版圖,天下統一了。秦王政終於遂了平生之願!他以為,自己的功勳,遠在三皇五帝之上,所以將皇與帝合並,自己號稱皇帝。自己的父親莊襄王,追尊為了太上皇。而且規定,皇帝世代相傳,他是始皇帝,後世就用數往下數,二世、三世、四世,以至百世、千世、萬世,永無窮盡。他是天子,自稱為朕,大臣上奏的時候,要叫他陛下。又將天下分成36郡,封賞了群臣。李斯升任了丞相。趙高從內侍躍居為中車府令。

可是,當他想起尉繚的時候,尉繚卻不辭而別了。秦王政心頭不由湧起了一陣悵惘,不過瞬息之間又釋然了。因為天下一統,還要尉繚這種謀略高深之人又有何用呢?

公元前218年的春天,秦始皇下令再次東巡。幾天後,秦始皇來到了陽武縣的博浪沙。這兒一馬平川,風景獨好,杏白桃紅,清流潺潺,行人早已回避,馬車放慢了腳步,讓秦始皇一飽眼福。秦始皇不禁陷入了如醉如癡的境界之中。

可是,突然,天空中,一個黑沉沉的東西突然向秦始皇飛來……轅馬吃驚,猛往起一跳,驚得幾匹禦馬往前一陣猛跑,車已飛出去幾丈,後麵副車正好趕上,隻聽“卟嚓”一聲,車轅已斷為兩截,整個隊伍,一時都被驚住。

秦始皇聽到巨響,臉色驟變,知有人行刺,忙叫:“抓刺客!”衛隊趕緊出動,四處飛奔搜索,但除從副車裏找到那大鐵椎外,哪有刺客蹤影?紛紛回來稟報。

秦始皇厲聲問:“凶手呢?凶手抓到沒有?”侍從官垂頭喪氣地說:“到處都搜遍了,沒見人影。”秦始皇大叫:“傳令郡縣官吏,大搜十天,一定要將凶手捉拿歸案。”十天過去了,凶手依然沒有抓到,秦始皇匆匆巡遊了幾個地方之後,在嚴密的保護下回到了鹹陽。

同燕太子丹雇荊軻行刺秦始皇一樣,這次是韓國的貴族公子張良為報秦滅韓之仇雇人幹下的事,但凶手逃之夭夭,秦始皇搞不明白是何人所為。

回來後,秦始皇更賣力地埋頭於政務之中。這一天半夜了,他照舊在看各郡的公文奏折,毫無睡意。臨洮的一封奏折,引起了他的注意。上寫著:“臨洮地麵,最近發現有12巨人出沒,巨人長五丈,穿異服,蹬巨履,儼然天神。”哦,天神!是上天派來的麼?派來幹什麼呢?他聚精會神地思索起來。

第二天,他召見了李斯,讓通知臨洮地方長官,將巨人的身影描下來,徑送鹹陽。再將收集的天下兵器及民間閑散銅鐵熔煉,鑄十二個金人,安置這鹹陽宮中。

這一天,秦始皇由李斯、趙高陪同著,一起去看鑄金人。來到工地上,但見爐火熊熊,萬頭攢動,工匠民夫,奔前奔後,忙忙碌碌,甚是出力賣勁。秦始皇得意之情,溢於言表,稱讚說:“這麼多鑄金人的工匠,倒是十分的難得,隻知辛勤勞作,不惜出力流汗,真是些順民呀!”

李斯分管驪山陵墓的建造,正發愁勞力太少,逮著這茬兒就插上了嘴:“陛下初接位時,就征集了20萬勞力到驪山,但這工程,浩大無比,按陛下的設想,這地宮,深到要穿越三層泉水方能開挖,廣到要有巨大的山陵進行堆積,裏麵的天空要布滿日月星辰,地麵的山川河流、江湖大海要用水銀使它川流不息,要用金銀鑄成百鳥,要用琉璃組成水族,要用沙棠沉檀做成舟輯,要用明珠鑲嵌日月星辰,要用玉石雕成常青鬆柏。地下江山,無異人間,地宮的設施,文武百官,亭台樓閣,華燈四射,比鹹陽宮還要巍峨壯麗。入口處有自動發射的防盜機弩,以永保地下陵墓的安全。光兵馬俑萬千神態各異的衛隊,精致無比的銅馬車,就得多少工匠為之日夜操勞不息。陛下,這20萬勞力,隻是區區小數,需要增加50萬,恐怕才能勉強湊數呢!”

“嗯,這應該考慮。”秦始皇說:“我還想起來了,前不幾天,邊防的奏折建議修萬裏長城呢!”

“還有,”趙高說:“鹹陽宮雖然算得上巍峨壯麗,但陛下而今成了天下一統的皇帝,恐怕還需更大的宮殿才能相稱。這宮殿,當然大到可以包容六國,以示陛下氣吞萬裏山河之勢為好。”

這君臣三個,你拉我唱,越說越來勁,越談越默契,好似談笑之間,就把江山牢牢攥在手裏了。

於是,詔令發布了。

天下男子,從年滿16周歲開始,直到50歲為止,都必須做義務役,義務役按戶出入,五戶出一,十戶出二,服勞役的,三年一換,凡判了刑的,永無限期。能工巧匠,一律服勞役,或五年,或十年一換,適當計酬。違抗者,一律斬首,滅九族。

詔令一下,各地官吏,如狼似虎,抽丁拉夫,橫征暴斂,無所不為。老百姓叫苦連天,怨聲載道。一月後,各地已增役160萬人,秦始皇增派50萬人去驪山地宮,40萬人去五嶺樹壁壘、修馳道,40萬人去修長城,餘下30萬人,包括能工巧匠,留在鹹陽,修六國離宮與阿房宮。

天遂人願,日子雖然過去了半年,但那金光閃閃的12個金人終於鑄成。他為此舉行了隆重的儀式,將金人迎進鹹陽宮,他聽到了一片讚歎聲與恭維聲,他心花怒放了。有了這神人般的12金人的衛護,他仿佛超乎神之上了。

秦始皇第三次出巡遇刺回來,在鹹陽一耽擱就是兩年。兩年之中,他的鐵腕已經施展得淋漓盡致,又想著出去轉一圈,於是他第四次出巡了。此次出巡,東臨碣石,刻石記功;北赴上郡,巡察邊防;果真一路太平無事,等他回到鹹陽,六國離宮,已經統統建成。中車府令趙高陪著他將這六宮看了個遍,隻見一座與一座不同,充滿了與秦國迥異的特殊情調。這批建築群,南臨渭水,自鹹陽的雍門往東的大片區域中,殿宇林立,複道縱橫,極其壯觀,與鹹陽宮,隔條渭水,恰好南北交相輝映。渭水之上,飛橋一架,橫貫南北,又將鹹陽與六國離宮連成一片,珠聯璧合。設計獨具匠心,構建巧奪天工,恰似天上人間。看得秦始皇大有飄飄欲仙之感,滿意至極,不時稱讚趙高主意妙不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