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王見秦使交上五張羊皮,有些詫異。啟封看信,才知來意。隻見信上寫道:“敝邑有賤臣百裏奚者,逃在上國。寡人欲得而加罪,以警亡者,請以五羊皮贖歸。”楚王見用五張羊皮贖一個罪人,自以為小事一樁,秦又是大國,立刻答複,派人去海濱囚禁百裏奚以交給秦使。
百裏奚本是窮苦人出身,與當地的百姓相處得很好。聽說楚君派人囚禁他交給秦使回去就戮,人們都來為他送行。有的老人拉著他的手哭。百裏奚卻笑著安慰他們說:“我聽說秦君有霸王之誌,怎麼會急於追捕一個無關緊要的媵人。他如此下力來贖,是要重用我,我此行就要富貴了。眾位又何必悲哀呢?”說罷上車而行。
將及秦境,秦穆公派人在郊外迎接。先釋其囚,以禮迎入。秦穆公立刻召見,二人談得非常投機,連語三日,言無不合。穆公大悅,即封百裏奚為上卿之爵,委以國政,百裏奚施展才誌,秦國大治,穆公也成為著名的“春秋五霸”之一。
穆公之成就功業,關鍵在於知賢求賢重賢。他能知百裏奚,更能采納公孫枝的意見,用貶抑之法,以要治罪的名義賤贖百裏奚於楚國,才瞞過楚君,輕易地得到了一名人才,確是明智之主。也正因為百裏奚是以五張黑色公羊皮的代價被換回的,故又得了一個“五羖大夫”的美名。
暴虐的晉靈公
晉靈公自幼為君,缺乏師教和約束,隨著他年齡增長,日益昏庸暴虐。據《說苑》記載,晉靈公建造九層的高台,耗費了國家大量的資財。大臣們勸諫,他一概不聽。下令說:“敢有再來勸諫者,斬首勿論!”有一個名叫孫息的小臣朝見靈公,叩拜說:“為臣有一小技,能在十三層棋子之上再累九層雞蛋,不知陛下願看否?”靈公聽後大喜,說:“寡人少見無識,你趕緊擺給我看。”孫息隨後開始逐層疊累,擺到最後,搖搖欲墜。靈公不覺屏住呼吸,說:“危險啊,危險!”孫息借機說到:“臣以為還有比這累卵更危險的。”靈公急忙說:“你說給我聽聽。”孫息答道:“陛下興建九層高台,三年不能完工,百姓無法正常生產,國庫空虛,戶口銳減,人民叛逃,鄰國企圖侵略我們。一旦國家破滅,豈不更加危險?”靈公若有所悟,才下令停止築台。
晉靈公執政以後,向人民征收沉重的賦稅,用於自己的奢侈和揮霍,建築宮殿,在牆壁上繪上彩圖,供自己觀賞。文武百官上朝,他把百官引到高台上,手拉彈弓射擊外邊的行人,行人躲閃不及,奔跑呼叫,靈公卻在台上大笑。文武百官麵麵相覷,無人敢言。
晉靈公十四年的一天,趙盾上朝,看到有人從後宮背著畚箕出來,覺得奇怪,便問那人畚箕中是何物。那人回答:“您自己看吧!”趙盾走到跟前一看嚇了一跳,原來裏麵竟然裝著死人!趙盾立即問:“死者是誰?為什麼被殺?”那人才告訴說,被殺者是廚師,因為熊掌沒有做熟,靈公發怒,將他砸死,然後將屍體肢解,命人棄之宮外。此事傳開,文武百官都十分震驚。趙盾準備進諫,士會攔住他說:“您去勸他不聽,就沒人能接著勸了。還是讓我先去,不聽的話,您再去不遲。”
士會走進宮門,靈公從遠處就看見了他,但不理睬。士會接著向裏走,到了院中,靈公還是不理。直到走近,晉靈公才抬頭。迎頭便說:“你不用講了,我知道自己錯了,打算改正。”士會叩頭回答:“哪一個人沒有過失?有了錯,改正了,這就好。《詩經》中說,事情都有個開始,但能堅持到最後的卻不多。陛下能夠棄過從正,這不僅是臣民的幸福,也是國家的保障。”
晉靈公盡管口頭上說改正,但事實上非但不改,反而日甚一日。趙盾屢次勸諫,晉靈公很討厭他,便派詛麂去刺殺趙盾。一天清晨很早的時候,鉏麂前去行刺,看到趙盾臥室的門大開著,正穿戴得整整齊齊準備上朝。由於時間很早,趙盾正盤腿坐在屋內等待。組麂見此情景退了出來,感慨地說:“不忘記恭敬,他真正是百姓的主人。刺殺百姓的主人,那是不仁;放棄國君的使命,那是不忠。這是兩難選擇,我隻有一死解脫了。”到了外麵,撞在樹上自殺了。
同年九月,晉靈公請趙盾人宮飲酒,埋伏下甲士,準備將趙盾殺死。進宮之後。此事被趙盾的車夫提彌明察覺。他快步登上殿堂,說:“臣下侍奉國君飲酒,超過三杯就不合禮法了。”隨即扶趙盾下殿。靈公見趙盾突然離開,便唆使惡狗猛撲趙盾,提彌明拔劍把惡狗殺死。趙盾氣憤地說:“不能用人而用狗,狗雖凶,能管什麼用!”埋伏的甲士衝上來,趙盾邊鬥邊退,提彌明戰死在宮廷內。趙盾得以脫身,多虧了甲士中一人突然倒戈,護衛趙盾。
早年,趙盾在首山打獵,來到翳桑,看見一人餓得厲害,便問他有什麼病。那人說:“我已經整整三天沒吃飯了。”趙盾送給他食品,他隻吃一半,留下一半。趙盾問他為什麼不都吃掉,那人回答:“我離家三年,不知母親是否健在,現在快到家了。讓我把一半留給她吧!”趙盾讓他都吃完,又讓人給他拿來一籃飯和肉。後來。此人參加了晉靈公的衛隊。看到要殺的人是趙盾,便倒戈保衛他。趙盾問他為什麼這樣做,那衛士回答:“我就是翳桑那個挨餓的人!”多虧此人使趙盾幸免於死。
晉靈公為非作歹,引起人們公憤。同年九月二十六日,趙穿在桃園殺死晉靈公。當時,趙盾正逃往國外。聞聽靈公被殺,便返回重登卿位。晉國的史官記錄說:“趙盾弑其君。”拿到朝廷上給大夫們看。趙盾駁斥:“不是我殺的!”太史回答:“你身為國卿,逃亡還沒出國境,回來後又不懲辦凶手,殺國君的不是你還是誰?”趙盾後悔地說:“太可悲了!《詩經》中說:‘因為我的懷戀,給自己帶來憂傷。’這恐怕說的就是我了。”
神醫扁鵲
扁鵲姓秦名越人,齊地渤海鄚邑人。他在各地行醫診病,聲望很高,被人尊稱為“扁鵲”。久而久之,反而很少有人知其真名實姓。後來他在趙地行醫幹脆使用扁鵲一名。扁鵲也就叫響了。
傳說扁鵲年少時期曾為人經營旅店,有個名叫長桑君的客人經常住店,來來往往一直住了十多年。扁鵲看他與眾不同,總是對他恭恭敬敬,格外禮遇,長桑君也很看重扁鵲。這天長桑君見店內無人,招呼扁鵲坐下對他說:“我有治病的秘方。我年紀老了,想傳給你。你可不要泄露啊!”扁鵲說:“遵命!”長桑君取出懷中的藏藥給扁鵲說:“用不落地的雨露將此藥服下,三十天就有超常視力了。”隨後又把全部秘方書籍都給扁鵲,囑他照方治病,然後辭別而去,再沒回來。扁鵲服藥三十日後能隔牆見人,對人體五髒六腑透視得一清二楚,病症所在,盡收眼底。於是,扁鵲辭職於旅店,開始以診脈為名行醫治病。
一次,大夫趙鞅得了昏迷症,連續五天不省人事。扁鵲診視後說:“血脈正常,不必驚怪。從前秦穆公也曾有過這種病症,連續昏迷了七天。”扁鵲根據秦穆公七日蘇醒,醒後說胡話的先例,斷定趙鞅不出三日必醒,醒後也要敘述昏迷狀態中所意識到的情景。果然,兩天半以後趙鞅醒了,並大發議論,說自己到天帝那裏遊玩了一圈,玩得很開心。有人告訴他扁鵲給他看過病,講了扁鵲的診斷情況,趙鞅一聽,給了,扁鵲極為豐厚的賞賜。
趙地附近有個微小的虢國。扁鵲來到虢國,人們紛傳太子剛死,國中正忙忙碌碌祈禱神靈。扁鵲見狀,便到虢宮門下打聽,找到了喜歡醫術的太子屬官中庶子。扁鵲問他:“太子究竟得了什麼病,以致國中都在祈禱求神,別的事情全不顧了?”中庶子說:“太子的病是血氣不按常規,交錯阻塞而不通泄,突然在體外發作,損害了內部。正氣不能抵抗邪氣,邪氣聚積發散不了,以致陽氣緩慢,陰氣緊急,就突然昏厥死去了。”扁鵲問:“死了多長時間了?”中庶子說:“從雞鳴時分到現在。”扁鵲又問人殮沒有,中庶子說還不到半天,沒有人殮。扁鵲說:“我是齊國渤海的秦越人,家居鄚邑,從未仰望過虢君尊容,也沒能前來拜見侍奉。現在聽說太子不幸而死,我能讓他活過來。”
中庶子聞聽,麵帶幾分譏笑,說:“先生恐怕是在吹牛吧,根據什麼說能讓太子活過來呢?我聽說上古時有個叫俞跗的名醫,治病從來不用湯藥、酒劑,也不用針石、引導、按摩和藥物熨帖等法,隻要一診視就能看到病因所在,於是順五髒穴位切開肌膚,疏通阻塞的經絡,聯結中斷的血管,抓起腦髓看看,翻開膈膜瞧瞧,衝刷腸胃,清洗五髒,修煉精神,改換形體。先生的醫術能夠達到這種境界,那麼太子就可以活了;不能達到這種境界而能救活太子,就是剛會發笑的嬰兒也不會相信。”扁鵲聽了這話仰天長歎,說:“您的高談闊論,好像是從管子裏觀天,從縫隙中看花紋。了解得也實在太少了。我秦越人的醫道,根本用不著等待切脈、望氣、聽聲或檢查病態,就能說出病的所在,隻要聽說病在陽的反映能推論到陰,聽說病在陰的反映能推論到陽,所有病因都可從外表上推測出來。如果您不相信我的話,請去診視太子,定會發現他耳中有鳴聲,鼻孔張大,順兩腿摸至陰部,應該尚有體溫。”
中庶子聽了扁鵲這番話,驚得目瞪口呆,伸出了舌頭,急忙轉告虢君。虢君聞聽大驚,匆匆出宮接見扁鵲,說:“久仰大名,未能拜見。先生光臨小小敝國,施展神術相救,偏僻小國的我深感榮幸。有先生在此太子也就有救了,否則就隻能把他扔進溝壑永遠回不來啦。”話還沒說完就悲切地抽噎起來,痛苦得連容貌都變了樣子。
扁鵲說:“太子的病,也就是人們所說的屍厥症。由於陽氣入陰,胃被經絡纏繞牽動,而經絡又被阻塞下到了三焦和膀胱,導致陽脈下墜,陰脈上升,陰陽二氣交會處閉塞不通。陰氣上升不降,陽氣在下向內運動,鬱積鼓動著升不起來,上下內外隔不聽使喚。上有絕陽之絡,下有破陰之紐,破陰絕陽,色廢脈亂,因此形體靜止不動,如同死人。其實太子並沒有死。陽氣人陰的這種情況還能活。如果陰氣入陽可就沒救了。凡是這幾種情況,都在五髒厥逆時突然發作。高明的醫生能看出來,拙劣庸醫也就不知其然了。”
扁鵲讓弟子子陽磨利針石,照外三陽、五會等穴位紮下去,不大一會兒太子就醒了。扁鵲又叫弟子子豹配備五分之熨,用八減之劑煎煮,拿來交替熨貼兩肋下麵,太子坐了起來。又服湯藥進一步調和陰陽氣血,二十餘天完全康複。人們紛紛傳說扁鵲有起死回生之術,扁鵲解釋說:“我秦越人不能起死回生,隻是讓那些病不致死的人恢複健康而已。”
扁鵲行醫回到齊國時,齊威王的父親桓公田午在位。當時扁鵲已經很有名望,桓公把他作為客人招待。扁鵲對桓公說:“您有點小病,在皮膚和肌肉之間,如不及時治療,病情必會加深。”桓公自我感覺良好,說:“我沒有病。”扁鵲退出後,桓公對左右近臣說:“醫生競如此貪圖名利,想通過醫治沒病的人來顯示自己的本領和功績。”五天後,扁鵲又去見桓公,說:“您的血脈裏有病,不治療會要加深的。”桓公僦:“我沒有病!”扁鵲退出,桓公很不愉快。又過了五天,扁鵲去見桓公,說:“您的病到了腸胃間,再不治就更深了。”桓公板著麵孔沒有理睬,扁鵲退出他顯得很生氣。轉眼第三個五天又到了,扁鵲又來拜見桓公,遠遠望見桓公,沒說一句話就退身跑了。桓公派人問他為何要跑,扁鵲說:“病在肌膚之間,湯熨之藥即可清除;病在血脈之中,可用針石之方醫治;病在腸胃之內,酒藥還能對付;病到骨髓深處,就是主管生死的神靈也束手無策。如今其病已入骨髓,我不能相救,所以不再請求給他治療。”此後第五天,桓公突然發病,派人去找扁鵲,但扁鵲已經逃離齊國。桓公也就病死了。
扁鵲周遊各地行醫,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擅長各門醫術。隨俗為變,竭盡才智為民治病。他是中華脈學的創始人,首創了切脈診斷法,奠定了中醫望、聞、問、切四診法的基礎,在藥物、針砭等方麵也有許多發明創造,並著有《扁鵲內經》,可惜已經失傳。
非常人物信陵君
魏公子無忌是魏昭王的幼子,安釐王的異母弟弟。昭王後,安釐王即位,無忌被封為信陵君。
無忌是個非常人物,從各國慕名而來投奔門下的人很多,無忌不管來者是賢明或愚昧,是富貴或貧賤,都能屈身接待,擁食客達三千多人。
有一次,無忌和魏王玩升官圖,玩到一半,有人來報從北方傳來煙火信號,趙國即將來攻。魏王要立刻停止遊戲,招來大臣商議。
這時,無忌說:“不要急,先擱著。”
魏王驚訝地問道:“為什麼?”
“趙王隻是在打獵,不是入侵。”公子從容不迫地繼續玩著,然而魏王仍然定不下心來。
不久,果又來報:趙國不是入侵,隻是趙王在打獵。
魏王吃了一驚,問:“無忌,你是怎麼知道的?”
“我的食客中,有人非常了解趙王的秘密,因此能搞清楚趙王的行動。”
魏王聽了,很佩服無忌的賢明,心中也感到不安。
無忌知道看守魏都大梁夷門的老人侯生是個隱士,於是帶禮物前去拜訪要請侯生為賓客。但是,侯生卻拒絕了,說:“我潔身自愛數十年,雖然當個守門人很辛苦,但也不能接受公子的要求。”
無忌卻無論如何也要將他請來。一次,無忌特意為侯生舉辦宴會,邀請了很多客人。當全部客人包括魏國的將軍、大臣、王族均已到齊入座後,上座仍然空著,大家都猜疑開來,翹首以待,不知無忌請的是哪位貴賓。
這時,無忌親自駕車去接侯生。侯生穿著破舊的衣服,大略地整理一下儀容,粗魯地坐上車,怡然自得地和無忌坐在上位。無忌手執馬鞭,顯得非常恭敬。
侯生說:“我的一個朋友朱亥住在鎮上的肉店裏,麻煩把車轉過去好嗎?”
無忌把車轉入鎮上,在肉店門前停車。侯生下車,叫出朱亥,無忌在旁等著他們,而他們卻故意拖長時問站著說話,並觀察無忌的表情。無忌表情仍然溫和。侯生好不容易告別朋友,然後到達無忌的宅邸。
公子請侯生上座,然後向客人引見,滿座十分驚訝。宴會中,公子還向侯生致了祝詞。
宴會散後,侯生對無忌說:“今天我讓公子受了很多恥辱。我隻個是微不足道的夷門守門人,你親自駕車來接我,又在那麼多客人之前待我如上賓。為了試探你,讓你一直站在車旁,我問朋友,你的表情如何,他告訴我你仍然恭敬地站在那裏。對一個愚昧的奴才,公子這樣有度量,這樣謙遜,真是個了不起的人。”
侯生從此成為公子的上賓。
無忌的姐姐是趙惠王的弟弟平原君的夫人。趙受秦攻打,首都邯鄲遭到包圍。於是向魏求援。魏王派將軍晉鄙率十萬兵力往救,卻畏於秦的攻勢,駐紮在中途觀望。平原君求援於公子:“難道你要眼睜睜地看著你姐姐被殺嗎?”公子欲說服魏王,卻不得其門而入,最終隻好下決心,召集所有食客及車百輛,與秦軍對陣決戰,欲與趙國共存亡。
無忌出發到夷門時,遇見侯生,把真相告訴了他。侯生說:“公子請保重,我已年老,無法與你一起去。”
公子前進數裏後想道:“我對侯生應該是十分禮遇的,而我將進行生死之戰,他卻沒有給我任何計策,我一定有什麼地方不對。”於是調轉車頭,再去找侯生詢問。
侯生笑著迎接:“我就知道公子一定會再回來。”然後告訴無忌:“我聽說晉鄙的軍令符放在魏王的寢官,而魏王非常寵愛妃子如姬,準許她隨時出入寢宮。公子曾有恩於如姬,可讓如姬去偷軍令符。”
無忌聽後大喜,立即去請如姬偷軍令符,以便得到晉鄙的兵力而救趙逐秦。
如姬果真偷到軍令符,交給公子,公子將出發時,侯生對他說:“有了軍令符,晉鄙將軍也不一定肯讓出兵權,若他再詢問詳情就危險了。帶著我的朋友朱亥一起去吧!如果晉鄙不服從,就把他殺了。”
公子請求朱亥一同前往,朱亥一笑就答應了,說:“我隻不過是鎮上的一個屠夫,承蒙公子屢次來探訪,無以為報,這次公子有困難,我當效命。”
公子謝過侯生,侯生說:“我雖然想和您一起去,但我已經老了。我會計算日程,等你們到達晉鄙軍營時,我當向北自刎而死,以報公子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