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研究周史的人很多,但對周人後裔的情況能說其詳的人並不多,《中華姓氏源流史》的第八編“周支姓氏”(含周姓封國後裔姓氏),列出約112個姓,並以確鑿證據認為:蔣介石、毛澤東同源於周文王之裔,今日許多姓氏都可溯源於姬姓的周人。北京圖書館出版社的《北京圖書館藏家譜叢刊·民族卷》是國內第一次對各民族家譜文獻的大規模整理。“民族卷”以國家圖書館的館藏為基礎,更兼收了部分兄弟館的館藏,首次對漢族以外的其他民族的家譜、族譜文獻進行大規模、成係統的搜集整理,共收入蒙、滿、回、朝鮮、達斡爾、錫伯、納西等民族家譜一百五十餘部,涉及姓氏近百個,這部專題家譜具有極高的文獻價值,是研究民族起源、民族遷徙、民族戰爭、民族融合以及各民族社會曆史文化的珍貴資料。如元宗室《魯氏世譜》采用編年和紀傳結合的方式記載了從明洪武間脫歡內附明朝到清鹹豐間十五世魯紀勳的魯氏族史;《恩榮奕葉》以檔案形式記載蒙古厄魯特部曆世享受清王朝恩寵的情況;《鐵佘氏大族譜》記載了元成宗鐵穆耳後代事跡及改姓經過。《八旗滿洲氏族通牒》,記載除愛新覺羅以外的八旗滿族姓氏654個、歸附的蒙古、漢、高麗姓氏521個,魯氏族史記載人物超過2萬人。收錄的56種朝鮮譜牒包含的朝鮮姓氏和地域範圍十分廣泛。姓氏有金、樸、鄭、崔、李、成、全、白、吳、尹、申、孔、孟、安、柳、朱、羅、林、梁、孫、嚴、韓、洪、黃、張等25姓,其中僅著名的金氏就涉及慶州、雞林、金海、安東、善山、錦城、全州、羅州、江陵、鐵原、鎮川、青州、金寧、開城等地,分脈特點十分清晰。
這些朝鮮譜牒反映了朝鮮族曆史和文化存在的“跨境”問題,為今天中華民族各姓氏溯本追源提供了珍貴的參考資料。
二、尋根認祖價值
家譜是一個民族聯係的紐帶,對促進民族的向心力有著十分重要的曆史意義和現實意義。它所記載的內容,能為海內外華人提供“尋根認祖”的資料佐證。古人雲:“參天之木,必有其根;懷山之水,必有其源。”
對中華民族來說,尋根認祖甚於其他民族。我們可以說,家譜是中華民族偉大凝聚力的血脈之源。《孫文文集》記載,孫中山曾指出:“祖譜記載中華民族由宗族的團結擴充到國民祖的大團結,這是中國人才有的良好觀念,應妥加運用。”
當代國內外都掀起了尋“根”熱,美國白人到歐洲愛爾蘭等地去尋“根”,美國黑人到非洲去尋“根”,日本人常到中國來尋“根”。大批的海外遊子回到大陸尋根問祖,形成了尋根謁祖熱、家譜撰修熱。原新加坡總統李光耀根據族譜知道自己祖籍廣東,原菲律賓總統阿基諾夫人根據祖譜確認自己為福建鴻漸村的女兒。1994年9月30日,馬來西亞華人、香港嘉裏集團董事長郭鶴年先生到太原尋“根”,經“家譜研究中心”仔細查證,確認郭鶴年先生是唐代汾陽王郭子儀的嫡傳後裔,郭甚為高興,當即和山西礦物局簽訂了合資經營太原可口可樂飲料有限公司的合同。安徽從包拯家譜中查到香港船工包玉剛是包公後代,包玉剛夫婦專程來到安徽合肥瞻仰包公祠,並投資建立一所醫院。
《中華姓氏源流史》詳記約1.6萬個姓氏,成為各族人民及海外華僑尋根問祖的實用工具書。如,上古撲朔迷離的華胥總係姓氏下,作者搜集、羅列了華胥、伏羲、伏氏、籬氏、宓氏、庖氏、泡氏、風氏等,計82個姓。在炎帝係氏下羅列了324個姓氏。在黃帝係姓氏下羅列了約700個姓氏。如東方(今山東)的太昊後裔少昊部落,加入黃帝與炎帝後裔部落較早,從族源地說歸為東夷。僅“少昊支姓係”中,作者就列出236個姓,從古研究至今,以確鑿證據得出孫中山、胡耀邦同為舜帝後裔的結論。一般姓氏書的內容多是華夏——漢族,對少數民族的姓氏隻是有所涉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