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科學與教育內在統一的視野中理解“科教興國”
在許多普通人的印象中,科學往往是被窄化為自然科學或科學技術,而忽視了人文社會科學,尤其忽視了以培養具有創造力的一代新人為研究對象的教育科學。這種偏見和誤區在以物質資料生產為主體的工業文明中如果還能被容忍的話,那麼在追求知識創新、呼喚創造型人才的信息時代,則是絕對不可容忍的!知識經濟將人的創造力提到社會財富的首位,怎樣培養開發人的創造力則被推向科學探索的前沿,成為多學科交叉的尖端科學。隨著當代信息技術向教育領域的擴展,教育活動中的高科技含量越來越多,教育發展的規律也越來越複雜。顯而易見,對教育理論與實踐的漠視必然在創造性人才培養的國際競爭、區域競爭中落伍,並由此導致科學發展的滯後。
在這具有鮮明時代特色的科學觀和科學與教育內在統一的視野中,教育在整個社會中的基礎地位和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就十分清楚了。步入信息時代不僅需要高科技,更需要能夠創造和駕馭高科技的一代新人,因此,教育必須“先行”,這是當代社會發展中必須遵循、不可違背的客觀規律,教育的發展如果滯後,社會將因此而付出犧牲下一代素質的慘重代價,其後果比違背生態規律而受到洪水的懲罰更加可怕!然而,教育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能否真正落實,不僅取決於決策者和全社會對教育的重視程度和投資力度,而且取決於教育係統自身所選擇的發展模式及其所產生的教育價值和社會價值。當前,要想最大限度地實現我國教育在跨世紀的價值,必須對我國現行教育的目標模式、課程模式、教學模式、評價模式、管理與辦學模式、教師培養與培訓模式、科研與教研模式進行全方位的時代反思與曆史性超越!隻有盡快使我國教育係統在改革和創新方麵走到時代前列,並真正起到影響和帶動全局的巨大作用,教育的戰略地位和價值才能真正為教育內外所公認,這才是“教育先行”的本意和真諦!
當今世界,全球各國的戰略家和政治家們早已經越來越清醒地意識到這樣一個事實:決定經濟競爭的關鍵在科技,決定科技實力的基礎在教育。那麼,決定教育發展水平的基礎何在?這是在落實科教興國戰略時必須認真研究的一個重大課題。從當今世界教育發展的趨勢中,人們越來越清醒地認識到:教育最終總要落實到個體的學習行為上,教育質量的高低從本質上分析取決於學生學習能力、水平、效益的高低,而這顯然要受到教師學習與創新能力的影響和製約。因此,決定教育發展水平最主要的基礎正是教師與學生的學習與創新能力。
二、在跨世紀的轉折點上,變革學習比變革技術更重要
隨著信息時代的降臨和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一場“學習的革命”正在全球興起!這是教育世界的國際奧林匹克大賽,在某種意義上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它將最終決定21世紀世界舞台的優勝者和落伍者!我們可以從教育的外部和內部兩方麵揭示這場跨世紀“學習革命”產生的曆史必然性。
從教育的外部來看,人類正全方位地從工業文明時代進入信息時代。多媒體與信息高速公路是推動人類步入信息時代的兩大技術杠杆。
計算機技術發展到多媒體的階段是一次質的飛躍,它使計算機幾乎能同人的所有感官交流、對話,這不僅大大擴展了計算機的應用範圍,從基礎上引發了閱讀、寫作、計算方式的曆史性變革,而且使計算機變得更加簡單易學。多媒體計算機和掌握多媒體技術的人共同構成信息時代的社會細胞。當一個新時代的社會細胞成熟了,這一時代也就隨之降臨了。1995年,全世界電子百科全書的銷量在曆史上第一次超過用紙張印刷的百科全書,這對人類學習方式的挑戰是令人震驚的!網絡的發展,尤其是國際互聯網(信息高速公路)的出現,將信息時代的社會細胞連為一體,這是人類智慧的聯網!由此創造出全新的網絡文化。1995年美國在國際互聯網上發送的電子郵件已經超過郵局發送的郵件數量,1996年全世界大約5000萬人上了國際互聯網,到1998年2月,全世界國際互聯網的用戶已達到1.13億,其中美國用戶最多,達6200萬戶,占美國人口總數的30%;占人口總數比例最高的是挪威,1997年11月達140萬戶,占人口總數的32.5%;我國1997年10月底國際互聯網用戶62萬戶,占人口總數的0.05%。今天,一根頭發絲般細的光纖能在不到1秒的時間裏將《大不列顛百科全書》二十九卷的全部內容從波士頓傳到巴爾的摩。40歲的微軟公司總裁比爾·蓋茨是當今世界上最富有的商人之一,蓋茨童年的夢想是:“在每張書桌上、在每個人的家裏都有一台電腦”。現在,他又在策劃著另一個時代:“世界各地的人在自己家中就能學習最好的課程、學習任何科目、由世界上最好的老師講授”。他告戒人們:“你的工作場所和你關於教育的觀念將被改變,也許被改變得幾乎麵目全非”,“你孩子的世界不會與從前一樣,他們的未來依賴於他們一生中掌握新概念、作出新選擇、不斷學習不斷適應的能力”。在這種全新的社會環境中,財富將首先依賴於個體和國家學習與創新能力,特別是確定問題、找出新的解決方法和增添新價值的創造能力。因此,人的智能和知識將作為社會的主要資本不斷代替機器和廠房!這個新時代充滿殘酷的替代選擇:對於那些擁有學習與創新能力的人來說,新時代是一個充滿機遇和希望的世界;而對於那些缺乏學習與創新能力的人來說,當舊工作消失、舊體製崩潰時,他們將麵臨失業、貧窮、絕望的悲慘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