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邀請一個小組促進者為行動學習的活動過程提供指導。
(3)收集與問題解決相關的信息和所處情境相關的信息,如類似的經驗(自己的或他人的)、書籍、專家及其他的資源,如錄像、Internet等。
(4)明確詳細的實施計劃(設計、實施、研究)。
(5)在例會間隔期間,小組成員采取行動,進行設計、實施或研究。
在例會中,課題成員彙報自己的行動進展,開放性地提出批判性問題,挑戰現有的知識,引起大家的反思,思考我們正在做的是什麼,從中我們能夠學到什麼。
五、平台支撐,工具配合
為了在行動學習項目中發揮技術的作用,設計行動學習項目,同時又將行動學習支持平台作為綜合的組成部分來考慮。該平台密切結合行動學習項目,在各個不同的活動階段為受訓教師的行動和學習提供相應的資源和工具支持,同時也成為行動學習項目受訓者的一個虛擬社區,成為行動學習的網絡延伸,小組之間的討論和反思活動都能夠延伸到網上社區。另外,受訓者在行動學習過程中的各類作品,也能夠以電子檔案的形式得以在平台存儲。
經過近一年的試點,行動學習項目終於達到了預想的目標。參加試點的是來自上海市各個區縣的30名曾參加過英特爾未來教育培訓的教師。從結果來看,受訓教師的教學行為、態度,反映了行動學習項目對他們的影響,同時也凸顯了一些問題。
1.成功經驗
在行動學習項目中,每個階段的行動,都是設計、實施、反思、改進的循環。在英特爾未來教育項目和行動學習項目中,都要經過信息化教學設計這一階段,二者的區別是,英特爾未來教育隨著教學設計的完成而結束,而行動學習項目將伴隨教師經曆信息化教學設計、技術整合的教學實施、教學反思和改進等不同的階段,並且設計、實施、反思等這些學習過程是和受訓者的工作、研究密切聯係在一起的。在教師開展信息化的教學設計和實施的過程中,能夠得到持續的學習支持和實踐的支持,包括來自行動學習小組成員的支持,來自作為行動學習小組促進者的專家組成員的支持。作為成功的經驗,設計、實施和反思的連續性,學習、工作和研究的密切結合,以及給受訓者提供全程的持續支持,是行動學習項目最突出的部分。
另一個應該說的是問題的設計。所謂的知識皆是問題的答案;因此,從問題出發設計學習活動,不僅是英特爾未來教育項目的特點,也是行動學習項目的設計階段所采用的策略。在行動學習項目的設計階段,我們提供了另外一種問題設計思路,這是一個兩維的問題設計框架,並且是一個設計性和生成性相結合的問題設計框架。在我們看來,學生學會解決問題固然重要,但是作為創新人才,更重要的是要學會從所學知識中發現問題、產生問題。因此,在我們的問題設計框架中,教師設計的問題和學生產生的問題交織在一起。這個問題設計框架包括這樣兩個維度:一是問題分類維度,包括“是何——怎樣——為何——若何”;另一個維度與創新思維相關,包括“老問題(教師設計,學生生成)——新問題(教師設計,學生生成)——疑難問題(教師設計,學生生成)”。這一問題設計框架可以將良構問題和劣構問題有效地結合起來,因此也可以在單元計劃中綜合不同的學習模式(建構主義和直接教學法)。另外,在問題設計階段,我們還引入了概念地圖工具,引導受訓教師沿著“主題——專題——問題”的方向,將問題的設計更好地和課程結合起來。
2.出現的問題
在項目開展期間,也出現了一些明顯的問題,這些問題有的已經在前一階段的行動過程中根據實際情況進行了調整,有的是需要在後續的項目方案中來解決和完善的。
(1)動機問題
項目開始的時候很艱難,原因是多方麵的,但是其中動機問題是不可回避的。實際上,考慮到動機的問題,我們在試點招生的時候確定的招生策略是:本人有進一步學習和發展的欲望和要求,且得到學校領導的積極支持;每區(縣)推薦1—2名學員,經主辦單位審核合格者為培訓班學員。後來由於時間的關係,實際上並沒有嚴格按照上述的條件選拔參與者,有的顯然是領導指派參加的,這當然會使得參與的熱情大打折扣,再加上在我們的項目方案中,有大量的內容都是半開放性的,需要參與者通過自己的行動去加以完善,這對參與者的動機當然會有更高的要求。對於成人學習者來說,“動機的影響甚於內容”,如果來參加的教師動機不明確,如果他們不願意投入,行動學習從何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