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節行動學習
目前,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已經進入逐步實施階段,新課程在中小學的全麵實施需要以教師的新的專業能力加以保障,這其中包括新的教學觀念能夠真正體現在教學行為中,信息化教學設計的能力能夠擴展到技術整合的課程實施中,信息技術支持下的教學創新能夠在新課程的背景下得到實現。這些新的專業能力要求,自然對教師培訓項目提出了新的要求。
麵對教師專業發展的新形勢,教師專業發展項目也需要增加新的血液,從關注信息化教學設計的培訓,擴展到關注整個信息化教學完整過程(設計、實施、反思融為一體)的培訓,使受訓教師能夠實施有效的技術整合教學,甚至體現教學創新能力。為此,我們設計了以提高教師信息技術條件下的教學創新能力為目標的行動學習項目。
在學校教育中的應用信息技術要經曆四個階段:啟動、應用、融合、革新。與此相適應,麵向信息化的教師專業能力發展也得經曆了解、應用、整合、創新四個階段。
在麵向信息化的教師專業發展項目中,其中ITF(英特爾未來教育)項目在國內產生了廣泛的積極影響。以ITF為代表的教師發展項目,其目標定位是幫助教師從初步應用階段向初步整合階段過渡。我國教師從該培訓中獲得的主要成效有:(1)從案例學習中了解和感受新的教學理念;(2)參考案例初步學會信息化教學設計,主要是設計以信息技術為支撐的探究學習過程;(3)通過動手加動腦的學習過程掌握一些技術應用的方法,逐漸獲得技術應用的自信。
正如未來教育培訓需要優秀案例引導一樣,在以教育創新為指向的信息化教育進程中,我們同樣特別需要一批具有教學創新能力的教師,他們能身體力行地投入麵向信息化教育的專業實踐,並且能創建具有示範作用的信息化教學案例,這對於推進學校信息化教育的深入發展是至關重要的。
基於這種認識的同時,借鑒英特未來教育的成功經驗,我們開發了以教學創新能力的培養為目標的高級培訓項目——ITFA(Intel—Teach—to—the—Future Advance)。與英特爾未來教育項目不同或是“更高級”之處在於,ITFA采取行動學習法,將教學設計、實施、反思融為一體,並更多地關注信息化教學方案在學校的實施情況,以及實施之後的反思、修改、提高,通過三個階段的循環,使受訓的教師不僅能夠設計技術整合的教學方案,而且能夠在自己的教學中嚐試開展技術整合的教學,並通過實踐,更加關注什麼才是有效的技術整合教學,最終實現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不斷地開展教學創新,通過教學創新,使得教師和學生共同發展和成長。
所表述的教師發展階段框架,對應於不同的培訓項目。ITFA項目的目標是將受訓教師的能力從應用階段推進到整合階段乃至創新階段,使技術整合的方案不僅停留在文稿階段,而是真正在課堂教學中發揮作用,並且通過行動——反思——改進的循環,幫助教師真正在學科教學中全麵地整合技術的應用,應用技術改變常規的教學組織和課堂結構,應用技術調整自己的角色,更多地作為學習的幫促者而不是知識的灌輸者,最終能夠根據自己的教學實踐創造性地應用技術,設計技術整合的教學活動和學習環境。
行動學習項目所采用的行動學習法,是一種特定的基於工作場所的專業發展模式。我們的目標是進一步發展教師實踐技術整合教學的能力。我們在整個培訓方案中,以行動——反思——改進——行動的循環,帶動受訓教師將學習、研究、工作結合起來,以行動切實提高技術整合教學的能力。行動學習項目所體現出來的特點可以歸納為:三重循環,逐步推進;學習、工作、研究相結合;專家指導,理論引領;學習團隊,集體智慧;平台支撐,工具配合。
一、三重循環,逐步推進
我們說行動學習項目的目標是通過將學習、工作、研究密切結合的方式,幫助受訓的教師嚐試技術整合的教學,實現有效的技術整合教學,並最終發展技術支持下的教學創新能力。這是漸次提高的三個分階段目標。
行動學習項目的三階段目標是漸次推進的,每個階段都是由行動——反思——計劃——改進的行動循環組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