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循序進行教學

(1)突出知識的序

其實任何一門完整的學科,都有一定的邏輯結構和關係,它是由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定律和邏輯推論三個基本元素所構成。其中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定律是構成學科理論的基石,由它出發通過運用邏輯推理的方法,可得出一係列科學的推論。物理學是研究物質最基本、最普遍的運動形態和結構,相互作用及其運動規律的科學,是一門體係嚴謹、精密定量的科學。如經典力學就是由力、慣性、質量、加速度等基本概念和牛頓運動三定律,通過演繹推理等方法得出的動能定理、動量定理、機械能守恒定律以及有關圓周運動的一些具體規律,從而構成了一個完整的經典力學體係。我們所教給學生的科學知識雖然是分章節進行的,但教學中一定要理清並滲透給學生各章節知識間的邏輯關係,在教學進行的不同階段,使學生能掌握相應的知識結構,把握知識的整體係統性,這就是知識的序。

(2)重視學生認知規律的序

學生學習文化知識,也有其認識的發展規律,因此教學中一定要注意學生認識的局限性、階段性,按學生認識發展的序進行教學。如:講課中結合不同學生的年齡特點,聯係學生熟悉的事例進行觀察、實驗,把抽象問題形象化,給學生豐富的感性知識,引導學生運用各種不同的思維方法由淺入深地層層分析,揭示事物的本質,形成概念,認識規律,實現由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的飛躍。在學生理解概念、掌握規律的基礎上,再引導學生通過多種形式,如解答習題或組織各種操作活動,指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實現由理性認識向實踐的轉化。

(3)把握住教學過程的序

對於物理學科中的概念,一般應使學生理解其含義,了解概念間的區別和聯係。對於物理規律,一般應使學生掌握其物理實質及規律的表達式和適用範圍。中學物理教學中有些最重要、最基本的知識,是教學的重點,有些知識對學習某部分教材有決定性作用,是教學的關鍵,對重點和關鍵內容必須使學生能正確理解和靈活運用。因此物理課堂教學應緊扣教學目的,要突出重點、抓住關鍵、分散難點、排出疑點、講清概念、揭示規律。

3.知識能力要相輔相成

(1)加強“雙基”教學

加強“雙基”教學是提高學生能力的基礎,它應成為教學工作的出發點。杜甫有句名言:“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裏有神之智,是以破萬卷之知為條件的。所以在教學中應依綱扣本,把“雙基”知識係統、準確、牢固的教給學生,在此基礎上學生才能運用物理概念和規律去對客觀事物進行正確的判斷和合乎邏輯的推理,而不能盲目地為應付各種考試(如中考、高考等)使學生墜入題海而削弱基礎知識的教學。

(2)培養能力,掌握方法

在教學過程中要發揮每個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多讓學生動腦、動手、動口,教師要用更多的精力去進行思想方法、學習方法、工作方法的指導點撥,即在教知識的同時教思路,教方法,使學生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靈活地進行知識遷移,自覺主動地獲取新知識。

在物理教學過程中要努力加強演示和學生實驗,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要從指導學生閱讀課本入手,使學生逐步學會抓住中心要點,學會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從而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要通過概念的形成、規律的得出、模型的建立、知識的應用等過程培養學生的分析、概括、抽象、推理、想象等思維能力。

我們所說的知識能力要相輔相成,就是說知識是發展能力的基礎,學生能力的發展又能促進知識的學習,能力是開發知識的工具。所以教學中應將掌握知識、培養能力、發展智力、開發創造力統一起來,使它們互相促進,相得益彰,協調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