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物理課堂教學評價標準及說明

(一)評價標準

物理課堂教學雖應遵守一般課堂教學的共同規律,但也有它自己的特點。課堂教學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就其整個發展來說,不可能有固定不變的模式。但就它發展的某個階段人們對它的認識來說,也可給它判定個相對合理的標準,有了一個標準,教師進行教學改革,提高教學效率,才有努力方向;聽課評價教學情況,檢查教學效果,才有一個準則;開展教學研究,總結、交流教學經驗才有客觀的依據。因此製定一個比較科學的課堂教學評價標準是發展教育事業、提高教育質量的需要。為此應該以總結、繼承、發展的態度,麵對近些年來教學上的各種改革,學習傳統的、現代的教育思想,了解教學論的發展曆史,明確教育任務,參照國內外製定的教學原則,吸取全國一些優秀教師講課的經驗,研究課堂教學的共同規律,探討物理學科的特點,結合我們的實踐體會,製定了以下物理課堂教學評價標準。

(二)關於評價標準的說明

我們知道課堂教學評價的內容、指標繁雜,因此這裏有必要對“教學過程”這一動態過程的評價標準提出的一些問題做些說明。

1.教與學的和諧統一

(1)“教”與“學”的過程應統一

中學物理教學大綱關於教學中應注意的幾點,第一點就指出:學生的學習是在教師指導下的認識過程,這個認識過程的主體是學生,學生隻有處於主動積極狀態,才能真正理解所學物理知識並獲得相應的能力。教師的主導作用主要應體現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為學生創造有利的條件和進行必要的講解、指導、幫助,使他們在增長知識的同時,逐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逐步具備獨立獲得知識的能力。

教學過程是教師教、學生學的過程,它包括教師和學生兩個方麵,是師生共同活動的過程。教學過程中,教是為了學,教製約了學;學需要教,學受導於教,教和學相輔相成,相互依存缺一不可。所以必須發揮教師“教”和學生“學”兩個積極性,使“教”和“學”統一同步進行,以達到“教”與“學”的合拍“共振”。

(2)學生的認識過程應該協調發展

課堂教學活動過程中,學生學習應是教師啟發、引導、指導,學生動腦、動手、動口的過程。這就需要教師課前把分析教材的科學性、係統性、思想性,研究教材的重點、難點、關鍵點同了解學生已有知識、經驗、認識水平和思想情況結合起來,精心設計和確定每節課啟發、引導、指導的思路。根據教學任務引導學生對具體事物進行觀察、實驗和直觀描述,創造學生觀察與實驗的機會,使學生在動手、動口、動腦中加快思維的步伐,提高認知效率。這樣教師在課堂上不是演員而是教學過程的導演,由學生去畫龍,教師來點睛,師生共同活動。那種教師無準備,課堂上讓學生自由放任地進行嚐試性自學,或教師當講解員,滔滔不絕地講,學生靜靜地聽的注入式教學,是不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

(3)師生情感和諧融洽

教學活動過程不僅僅是一個學習、認識的過程,同時也是一個興趣、情感、意誌行為的培養過程,認識是情、意、行的基礎,而情、意、行反過來又激發和促進認識的發展。因此,教學中教師應滿腔熱情地研究和追求良好的教學氣氛,善於結合教材內容,啟發、培養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願望和情感,增強其學習信心,鍛煉其學習意誌,養成其良好的學習習慣。為此,教師課堂上和學生的談話應和藹可親,對學生回答問題時,答對的教師應給予肯定、鼓勵和表揚,使學生感到愉快、有信心;答錯或不會的,要給予啟發、引導,誠懇相助,使學生在歡快、輕鬆的氣氛中學習。切不能訓斥、諷刺挖苦學生,更不能體罰或搞變相體罰而傷害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求知欲,而造成學生被動、厭煩、恐懼甚至悲觀失望的情緒。教師要以極大的熱情和責任心去感染學生,使學生願意學物理,把學習物理作為一種誌趣而不是負擔,隻有這樣教育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課堂上師生才能配合默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