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新課程理念下的課程評價體係目的的具體要求

新的課程評價體係要求我們變“淘汰性課程評價體係”為“發展性課程評價體係”,充分認識評價也是教育,是麵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發展,而不是製造等級,是培養學生正確認識自我,發展自我的一種教育方式。堅持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和評價方式的多樣化,采取多種辦法,讓校長、教師、學生、家長和社會各方麵參與評價活動,要重視過程評價,把評價變成教育、指導、改進的過程。評價包括對教師、學生和教學活動過程及結果等的評價。重視對教師教育教學行為態度和工作質量的評價,通過評價規範教師的行為。優化教學過程,發揮教師的創造性。建立對學生多方麵發展的評價體係,注重對學生學習能力、態度、情感、表現和實踐能力以及學習方法的綜合評價,通過評價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提高自信心。評價既要關注結果,又要重視過程,既要有定量評價,也要有定性評價。

作為《品德與生活》課程的評價目的是:

1.激勵每個兒童的發展。

2.促進課程的發展,提高教育質量。

3.促進教師的自我成長,提高專業能力。

四、評價的特點

1.多元性

應該充分調動不同的評價主體積極開展評價活動,而且也要尊重每個學生的不同意見,鼓勵學生有創見的思想,特別是在有爭議的問題上,更要培養學生多元的思維能力,促進創新精神的形成和發展。

①主體多樣化

評價是教師和學生共同合作進行的有意義的建構活動過程。兒童既是評價的對象,也是評價的主體,強調兒童的自評,互評等方式和家長以及其他有關人員的參與。就兒童是評價的對象這一角度,我們來看一看教師可以如何去評價他們,這裏大概列舉如下幾種形式:

A、激勵式評價

每個人的深層意識都有渴望別人賞識的願望,因此,評價應以激勵為主,應注意情感效應。例如:當學生的想法是有道理的,但表述得不夠清楚,這時教師千萬不可全盤否定,可以說:“你的想法很有道理,老師已明白了你的意思,如果說得更明確些,那麼大家都能明白你的意思了,試試看。”如果學生的想法是完全錯誤的,也應用委婉的口氣說:“看得出,你正在積極思考,但這種結論是錯誤的,沒關係,再想想。”如果有的學生的想法出乎老師的預料,但很有道理,教師可以欣喜地說:“好!有創新,老師也從你的想法中長了見識。”當然激勵的語言要注意恰到好處。千萬不要言過其實,給人帶來虛假的感覺,同時也要注意避免單調枯燥,總是把一些套語進行機械重複,如“你真棒!”“好的!”“很好!”

B、期待式評價

每個學生的性格特點都是不一樣的,在發展過程中總有個性差異。因此,在課堂教學評價中,教師應從實際出發,區別對待。做到因人而異,對學習有困難,學習缺乏主動性的學生來說,教師應根據情況做出期待式的評價。比如:有一次,上二年級的思品課《坐立走,有精神》指導訓練時對一位男同學(學習有障礙)進行期待式評價,使他做到行如風,有精神。

C、接納式評價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積極主動地接納學生的想法,然後幫助學生對具體問題進行分析,使學生揚長避短,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習評價的積極效果,如《在集體中》,接納一個男生的錯誤認識,引導學生討論,幫助他確立正確的道德觀念。再如:《勤勞節儉》課以陳嘉庚為例提出勤勞致富,是道德範疇,是農業文明帶來的價值觀,但並不科學。

D、親近式評價

所謂“親其師而信其道”,我們知道,教師的情感或情緒是左右課堂氣氛的關鍵,教師對學生信任、親切的情感流露不僅能縮短師生雙方在空間和心理上的距離,使學生得到自我肯定和心理滿足,而且學生一旦感受到這種熾熱情懷時,會激起對教師的信任和愛戴。采用體態語言對學生進行親近式的評價,可以創造一種民主、平和的氣氛,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例如:教師在課堂巡視過程中,時不時溫柔地撫摸一下孩子們的頭。又如:當學生精彩的回答出乎老師的意料之外時,老師情不自禁地與他握握手;當學生認識到自己的回答不夠正確,不夠完整,並隨即改正時,老師輕輕地點點頭,報以一個會心的微笑,一個讚許的眼神。

E、否定性評價

對於評價,許多教師認為就是要把學生往好的方麵評價,缺點要說成優點,不好也要找到好的方麵,大肆表揚、鼓勵。誠然,這種積極評價是必不可少的,但有時否定性評價也必須采用。因此,教師還要用好否定性評價,不能打擊積極性,要引導學生正確對待否定性評價,使其具有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比如:在《不玩火,防觸電》一課中,有一個問題:例如你遇到火情怎麼辦?許多同學都表示要救火。這時教師必須使用否定性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