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學生是評價的主體這一角度,我們再來看一看學生如何評價自己。
a、自我反思評價
其實,自我評價往往是縱向的,他人評價往往是橫向的,而學生發展水平是不平衡的,橫向評價容易挫傷學生的積極性。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引導他們對自己的學習情況進行自我評價,可以就自己學習的興趣、學習的態度、課堂上的表現、作業完成情況以及學習的結果等全方位、全過程地進行評價和反思。從而發揚自身的優點,改正自己的不足,使評價在個人成長過程中既發揮鑒別、診斷功能,也發揮激勵、調節作用,使評價更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更貼近學生的發展狀況。
b、小組交互式評價
就是對以小組為單位開展的學習活動狀況作出總體性的評價。每個小組仿佛是一個個由相同年齡孩子組成的家庭,在共同的學習、評價中,學會合作,學會關心,學會以團隊的力量去競爭。避免了個別學生學習的失敗,體驗到了合作的快樂。楊振寧博士指出,進入信息社會以來,沒有人們的共同參與、相互合作,任何重大發明創造都是不可能的。未來社會是需要合作的社會,小組評價法倡導的合作精神是與學生的未來生活相適應的。
②角度多樣化
分析學生的言語或非言語表達方式,收集學生的各種作品,彙集來自同學、教師、家庭等各方麵的信息。《品德與生活》這門課程的評價主要采用的方法有觀察、訪談、問卷、成長資料袋評價、兒童作品分析等。
a.觀察:教師觀察並記錄兒童在活動中的各種表現,以此對兒童進行綜合評價。
b.訪談:教師通過開展與兒童各種形式的談話,獲得有關兒童發展的信息,並了解兒童思想觀念的變化。
c.問卷:教師設計問卷和組織兒童回答問卷,獲得有關兒童發展的信息。
d.成長資料袋評價:用成長資料袋或活動記錄冊等方式收集兒童成長過程中的各種資料。這是評價兒童成長比較有效的一種方法。還可以用成長小台曆、成長樹等等,強調過程評價。
e.兒童作品分析:通過對兒童各種作品、活動成果的分析,了解兒童活動過程和發展狀況。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評價方法具有不同的功能和作用,在實施中,要注意綜合運用。
③尺度多樣化
不用一個統一的尺度去評價所有兒童,關注每一個兒童在其原有水平上的發展。
2.整體性
評價學生就要關注學生整體、全麵的發展,不能僅僅關注學生學業成績。每個學生都有其優勢和弱勢品質,教學就要長其長,短其短。
3.過程性
評價應該貫穿於教學活動的始終,教師和學生要形成過程性和動態性評價的意識和能力,在教學活動中自覺地開展評價,發揮評價的作用。
4.重視質性評價
“品德與生活”課程的評價不宜全部量化,而是要重視學生在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積極地生活,負責任、有愛心地生活,動腦筋、有創意地生活四個方麵的個性化表現。
五、課堂教學評價的內容
麵對新的課程改革,許多老師有很多的困惑,“現在該怎樣上課?”“怎樣的課才是好課?”這就要求我們首先應出台課堂教學評價的體係,確立評價指標,教師根據評價指標組織教學。有的公開課,執教者教學如行雲流水,教學環節天衣無縫,有些細節的處理獨具匠心,現代化手段充分使用,學生發言積極踴躍。我們都認為這是一節好課,可是有的人卻認為課堂上,學生一直被老師牽著鼻子走,沒有屬於自己的思考時間,所謂課堂氣氛活躍隻是一種以教師為中心的假象,所以令許多老師不知該如何評價課堂教學了。
評價課堂教學應該堅持評教與評學相結合,側重評學,因此,課堂教學評價指標應包含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兩大塊。
六、對評價要點的特征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