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采取適當的競爭方法,適度的競爭有助於激發學習熱情。
(5)建立互尊互愛、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學校是滿足學生需要的最主要場所,學生到學校裏學習和生活,主要的需要是自尊和歸屬。因此,都是要真誠地愛每一個學生,真正滿足主體的最大需要,激發他們主動學習的強烈願望。
2.自主性教學策略體係
(1)問題設計最優化。教師需要注意典型問題的設計、分析和解決,為學生自主的發展提供時間和空間。
(2)學習形式多樣化。教師要努力提供豐富多樣的教育資源,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及其它技術、組織手段,讓學生有可能利用各種學習方式,通過多種感知途徑,在集體與個別學習中,在思辨、操作、爭論和探究的過程中,實現自主學習。
(3)在教學中注重學法指導。教師教的應當著眼於學生的學。整個教學過程其實是一個“從教到學”的轉化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當千方百計地創造條件,注重對學生學法指導,傳授學法,使學生能“自為研索,自求解決”。
(4)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學習是學習主體的信息加工過程,學習越來越應成為學習者主動和學習者推動的過程。根據這一新的教學理念,教學過程應當注重學生自學,在自學、討論的基礎上達到知識的掌握。這種能動式學習不但使學習過程有效,而且使學習者本身主動而自信。
(5)指導學生學會自由學習。自由學習即衝破教育框架的束縛,在開放的環境中,自主地選擇學習目標、學習內容和學習方式。我們的教學不能囿於僅有的幾本教材,要鼓勵學生廣泛涉獵,拓寬視野,學會收集所需的信息,抵禦各種錯誤信息,形成良好的自學習慣。
(6)指導學生學會自我評價。人對事物的看法是由自己來調節的,學生要學會學習,必須學會自我評價,學會自我調節和監控。通過對學習過程、方法和效果的分析,掌握學習策略,並運用學習策略主動地規劃自己的學習任務、確定發展方向、選擇學習方法。
3.探究性教學策略體係
(1)指導學生大膽質疑,給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機會,並以學生的問題作為教學的出發點。
(2)引導學生對教學內容進行評議。
(3)鼓勵學生發表不同意見和獨創性的見解,這是培養學生探究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必要的也是重要的方法。
(4)組織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探究性學習要求學生經常接觸研究性質的作業,設計專題性課題,讓學生在收集信息、處理信息和研究信息中發現真理、發展認知,提高研究能力。
(三)理想的課堂教學效果:情緒狀態、交往狀態、目標達成狀態的和諧統一
“以學論教”是現代課堂教學評價的基本指導思想。這裏的“學”,一是指學生能否學得輕鬆、學得自主,主要包括課堂教學的情緒狀態、交往狀態;二是指學生有沒有會學,有沒有學會,主要是指課堂教學的思維狀態、目標達成狀態。這裏的“論教”,主要是從課堂教學的四大狀態(情緒狀態、交往狀態、思維狀態、目標達成狀態)來評價課堂教學效果。沒有情緒狀態、交往狀態,容易形成課堂教學中的“泡沫現象”、“表麵繁榮”。四大狀態的和諧統一,才可能產生理想的課堂教學效果。因此,對課堂教學效果的評價,應從下麵三個角度進行判斷。
1.教師與學生之間是否保持和諧的情緒狀態和交往狀態。
經調查顯示,教師和學生的心理體驗,學生的注意力、課堂氣氛、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都直接影響課堂教學效果。為達成良好的情緒狀態、交往狀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注意做到以下幾點。
(1)教師要以飽滿的熱情,真誠的微笑進入課堂進行教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注意對學生學習情緒的激勵,采取積極的態度肯定學習,提高學生自尊心,促使學生產生良好反應。
(2)教師應該與每位學生進行個人的、積極的交流,注意對學生的尊重。當學生遇到困難時,用親近、微笑、點頭予以表示;當學生回答正確時,給予積極的強化,如:點頭、重複學生的正確答案;當學生回答出錯時,教師不應該忽視或戲弄學生,應該鼓勵學生繼續努力,可以對學生說:“不錯”,“有進步,誰能再補充一下”等等。
(3)教師應該努力防止師生之間產生隔閡,不要隻注意優秀學生或者個別要求關注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