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中國廣播文藝理論研究縱橫談(1)(3 / 3)

我不得一次又一次麵對那台吸音機莊嚴地喚起自己的責任感,繼續往前走。按照要求,我必須最遲在1988年6月1日將第三部完成稿交到中央人民廣播電台。5月25日,我才在陝北甘泉招待所用激動的像雞爪子一樣的手為六年的工作畫了句號。然後當夜啟程,截近路從山西過黃河趕到北京,6月1日準時到達中央台。

……我真沒有想到,這時已經堆集了近兩千封熱情的聽眾來信。我非常感謝先聲奪人的廣播……”葉詠梅、王大方的文章《廣播文藝的名牌節目〈小說連續廣播〉》,是對近五十年小說連續廣播的總論。

(二)電影錄音剪輯

進入20世紀80年代,電影錄音剪輯的理論研究從本質上更深入一步。王雪梅的《漫談電影剪輯的解說》重點分析了電影錄音剪輯中解說的性質、作用和它的語言技巧。文章指出:“解說在電影剪輯裏的特殊重要性,是由電影的藝術特點決定的……解說,不僅是把難以聽懂的電影錄音變成可以聽懂的廣播節目形式的關鍵,而且它必須成為溶化在故事裏的血液和機體,是電影剪輯的有機組成部分。”

《電影錄音剪輯論文選》是在1987年10月,來自全國26家廣播電台從事電影錄音剪輯工作的同誌彙集天津,召開了新中國成立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電影錄音剪輯業務研討會的論文選編。《電影錄音剪輯稿寫作需用形象思維》是王雪梅的研究文章。文中提出:“剪輯稿寫作需用形象思維,是因為解說的作用不是回述畫麵,不是代替聽眾的眼睛,它應該是運用文學語言的藝術手段去表現電影畫麵的境界;它應當充分發揮語言表現力的優勢,使電影故事、人物得到生動深刻的表現。”形象思維的提出,使電影錄音剪輯這種節目形式更富有魅力。

二、廣播中的音樂節目研究

音樂廣播在整個文藝節目中有很大的播出量。對它的理論研究總括為三個方麵的特點:

第一,從整體上探索音樂節目。胡妙德的《音樂廣播的特點》闡述的是在音樂廣播中,音樂得益於語言從而增強了音樂形象的確定性;語言得益於音樂,則使語言所描繪的文學形象更富於表情性;音響效果的巧妙運用,又為音樂廣播增添了真切感與聯想性。節目的可聽性、廣適性、主情性是音樂廣播的特點。《廣播音樂節目的審美特征》是周遊的研究文章,他指出音樂廣播與音樂會現場的不同,語言在其中的功能,音響的意義和想象的作用是何等的重要。

第二,重視音樂節目中情緒的描述。音樂是一種情緒的展現,廣播中的音樂也不例外。在《談談音樂廣播稿中對於情緒的介紹》一文中,劉道遠提出,“對作曲意圖的基本情緒走向和對演播者即興發揮的情緒分析”是情緒介紹的兩個重要方麵。

這應是聽眾從中得到的最直接的東西。

第三,探求音樂節目的發展。21世紀的中國音樂廣播應如何走向,是一個非常具有探討價值的理論課題。要探討這一問題,不僅要把音樂廣播放在曆史與現實中去尋找其內部發展的動因,還要把它放在特定時間中國社會的大環境與世界廣播發展的總趨勢中加以考察。胡妙德在其論文《中國音樂廣播的未來走向》中提出自己的認識:1.有線音樂廣播與衛星直播音樂廣播將大有發展;2.流行音樂與高雅音樂的播出將趨於分流;3.互動式音樂廣播將成為可能;4.音樂廣播對內的競爭將更趨激烈;5.國際音樂廣播的合作與交流將進一步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