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廣播劇(12)(2 / 3)

廣播劇《嫁給中國》裏女主人公詹妮倫特的解說則是屬於帶有強烈感情色彩的第二類解說:“大同,我的愛人,我知道,你在天堂注視著我。你的靈魂伴隨我,從中國浙江回到我的故鄉維也納。啊,馬上就要看到市政廳那18級台階了。你聽見了嗎?我的心像60年前一樣跳得厲害。”

2.解說的作用

解說最重要的作用就是介紹和交代背景、情節、故事發生的地點時間,等等。

尤其是在一些曆史題材和古典故事題材的廣播劇中,解說是一種不可或缺的語言要素。例如廣播劇《使節張騫》開頭的一段解說:

【解說】西漢初年,在雄偉的長城西麵有一個縱橫數千裏的神秘之地,雪山高聳入雲,戈壁一望無際。片片綠洲有如一顆顆珍珠鑲嵌在金色的沙漠裏。人們把這個神秘的地方稱之為西域。(駿馬嘶鳴,馬蹄聲聲)那是一個崇尚武力的血與火的年代。匈奴勢力南下西域,劫掠商戶行人,襲擊邊關守軍,封鎖了西漢王朝與西域各地的經商通道。公元前119年春,漢武帝劉徹封張騫為中郎將,率領一隻龐大的使團西出長城,使命是與處於伊犁河畔的烏孫王國建立同盟,打開漢朝與西域的通商之路。

以上這段解說配合著音響,介紹了故事發生的背景、地點、時間等因素,並且利用細膩的描繪在聽眾眼前展開了一幅具體生動、跌宕起伏的曆史畫卷。解說的運用不僅使聽眾迅速進入角色,而且也令故事的開始不顯得生硬、突兀。

與此同時,解說還可以勾勒出環境氛圍,營造氣氛。例如,古典名著廣播劇《陳妙常》中開場的解說:

【解說】鍾聲送走了又一個黃昏。月光爬上了門牆。這座白日裏也少有熱鬧的女貞觀,這時更是一片寧靜。秋天了,月光水一樣清冷,融在月色中的店堂禪舍、鍾樓回廊,都似沉沉入夢了。

幾句解說詞,勾勒出一個清冷、淒涼的觀內夜景,讓人深感秋天的寒意與寂寞的孤苦。

此外,解說還能生動地描繪出人物的舉止行為、心理感受。仍以古典名著廣播劇《陳妙常》為例,當潘必正得到相會的約定後,在回住所的路上的那段解說詞就惟妙惟肖地向人們揭示了他的心願將要實現的那種激動心情和舉動:

【解說】好個潘相公,來的時候還腳步斯文,走的時候卻步子這麼慌亂。路過紫薇花架,差點兒被枝條扯住衣裳。

解說還可以起到巧妙轉場的作用,絲毫不讓人有突兀之感。在古典名著廣播劇《陳妙常》中,解說就常常起到起承轉合的作用,連接上下文,使故事情節完整而不拖遝。例如,在潘必正被姑母訓教後,走出道觀去找陳妙常的一段解說:【解說】信步走走,潘相公可就不由得又來到了西院的白雲樓。啊,西風別院,黃菊都開遍。這裏這麼安靜啊。陳妙常!潘必正走上台階向裏張望,裏間臥房繡簾低垂,啊,想必她正在甜睡呢。潘必正不敢出一點兒聲響,在堂屋書案前坐下來。

但是,從近幾年的廣播劇中,我們可以看出這樣一種趨勢,那就是越來越多的廣播劇漸漸摒棄了解說這種方式,而是力圖運用更加自然、聽眾更易於接受的表達敘述方式來代替解說,由劇中人物的語言在此前先進行鋪墊、說明等方法。這種趨勢和表達方式我們將在下一節音響中進行詳細介紹。

二、廣播劇中的音響

(一)音響必須真實

音響,是廣播劇中僅次於語言的第二大構成元素。尤其是20世紀70年代英國BBC廣播公司播出的《複仇》等純音響廣播劇的誕生,更令人不能小覷音響在廣播劇中的地位。廣播劇的音響種類繁多、內容廣泛,可以說,除了人物語言和音樂之外,廣播劇中的其他聲音全部都屬於音響的範疇。

廣播劇對音響有一個最基本的要求,那就是真實。貝拉·巴拉茲曾指出:“每一個聲音都具有它獨特的空間色彩。同一個聲音在小房間裏、在地窖裏、在空空的大廳裏、在街上、在森林裏或在海麵上聽起來都不一樣。每一個聲音,當它實際發生在某一地點時,必然便具有某種空間特質。如果我們想利用聲音來再現環境,就必須注意這一非常重要的特質。”真實是廣播劇對音響的基本要求。如果廣播劇的音響聽起來不真實,聽眾就會產生一種被欺騙的感覺,不僅不能繼續欣賞下去,而且還會對廣播劇產生厭煩情緒,關上收音機。